早期干预促进病理性黄疸患儿精细动作发育的临床研究
2018-08-29刘琦赟瞿运萍马丽袁艳玲李夙曾玉萍龙博文
刘琦赟 瞿运萍 马丽 袁艳玲 李夙 曾玉萍 龙博文
【摘要】 目的:探究早期干預训练对病理性黄疸患儿精细动作发育水平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资料。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精细动作发育迟缓患儿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观察组进行运动功能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对照组行常规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精细动作发育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两组精细动作发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精细动作发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09,P=0.00)。结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进行早期科学的干预,可有效促进其精细动作的发育。
【关键词】 早期干预;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精细动作
Clinical Study of Early Intervention Promoting Fine Motor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with Pathological Jaundice/LIU Qiyun,QU Yunping,MA Li,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8,15(17):-14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arly intervention training on fine motor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with pathological jaundice,and to provide some data for clinical study.Method:A total of 200 children with fine motor retardation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6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10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motor function training and fine motor training,whil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fine motor developmen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Before treatment,the scores of fine motor development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 difference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3 and 6 months of treatment,the scores of fine motor development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86.00%,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2.00%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字2=9.09,P=0.00).Conclusion:Early scientific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pathological jaundice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ir fine motor development.
【Key words】 Early intervention; Pathological jaundice of newborn; Fine mov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Pingxia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Pingxiang 337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17.036
新生儿在早期容易出现黄疸,在临床中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当新生儿血总胆红素超过其同日龄的平均值时,即为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病情比较严重的患儿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1-3]。临床上也有较多的报道显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会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胆红素病理性增高对新生儿神经的毒性作用可分为可逆、治疗后的可逆、不可逆三个阶段[4-6],前两个阶段患儿神经细胞的损伤是可逆的,属于暂时神经毒性,可有神经生理或行为的改变,表现症状相对轻微,可表现为四肢肌张力增高,原始反射的延迟表达或者原始反射消退时间减慢[7-10],特别是新生儿的握持反射,其消退时间明显较晚[11],因此,在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进行随访时应注意其精细动作发育的监测,并对其进行一定干预。本次研究即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进行早期科学的干预,来探究其对患儿精细动作的发育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精细动作发育迟缓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曾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并行蓝光等治疗,血清总胆红素>221 μmol/L[4],出生后3个月内到本院儿保科首次随访并进行精细运动评估检查[12];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关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患儿头颅B超结果正常;足月儿出生体重2.5 kg以上。排除标准:先天性疾病患儿;胆红素脑病及缺血缺氧性脑病等[5];患儿家属有认知障碍、精神病史、心理障碍[6]。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患儿家属均为自愿接受本研究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进行运动功能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在研究初期进行神经评估,随后即给予3个月的干预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视听追踪、婴儿全身按摩、四肢关节活动度、双上肢触觉刺激、手的抓握操作训练、手眼协调训练等。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在30 min左右完成,每周6次,连续12周。康复训练是由本专业本科毕业并经过专业培训过的康复治疗师担任;精细动作训练方案的制定由康复医师和治疗师共同制定;康复训练根据实际情况由医师和患儿家属进行操作;需要家属操作的训练,康复医师应做好正确指导。具体训练措施如下。
1.2.1 视听追踪训练 医护人员指导家属面对患儿约20 cm处,一边对患儿轻轻呼唤,一边从患儿正对面开始,分别向左、右缓慢移动头部约90°,以吸引患儿注意,引起其追视。在吸引过程中应该声音温柔,面部表情丰富,同时注意观察患儿状态[7-9]。
1.2.2 全身按摩 将患儿放在毛毯上并置于床上或操作台上,保持室内温度适宜,裸露患儿,操作人员两手从眉弓部到太阳穴由内而外进行面部按摩,两手放于鼻翼处由鼻根处向下按摩;两手放于胸部中间,避开乳头,向上、向外进行胸部环形按摩;以脐周为中心顺时针进行腹部按摩;随后分别按摩手心、足心等,每个部位各进行2个8拍[10]。按摩时操作人员注意动作轻柔,手上涂抹润滑油,按摩时间应为喂奶后1.5 h左右开始进行,避免在患儿饱腹和饥饿时进行训练。
1.2.3 四肢关节活动度训练 操作人员两手握住患儿腕部进行平伸和屈伸,做2个8拍进行上肢关节活动度锻炼;两手握住患儿踝部向上弯曲伸展,做2个8拍进行下肢关节活动度锻炼。操作过程中应该动作轻柔,注意保护患儿关节。
1.2.4 双上肢触觉刺激 操作人员对患儿双上肢进行抚摸、握持患儿双手等,观察患儿对触摸一侧上肢时是否有感觉和反应。
1.2.5 手抓握训练和手眼协调训练 宝宝一般可在出生3个月后能用手握住东西,因此在患儿出生3个月后进行训练,主要通过患儿进行伸手取物训练,来锻炼患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手抓握能力。医护人员指导家属向患儿递小玩具,与患儿进行物品的拿取归还等动作,观察患儿能否准确抓取物品[11]。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采用Peabody精细运动评估(FMQ值)进行精细运动评定,评定工作由接受专门评定培训考核合格的同一康复医师在单盲的情况下进行,具体评价标准及内容参照《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进行[12]。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儿双上肢精细动作发育水平越高。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由患儿家属勾选对应选项并统计,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观察组男58例,女42例;平均年龄(2.31±0.38)个月;新生儿科住院病程平均(4.28±1.35)d;血清总胆红素221~340 μmol/L,平均(278.9±21.4)μmol/L;间接胆红素175~220 μmol/L,
平均(188.8±23.5)μmol/L。对照组男52例,女48例;平均年龄(2.42±0.32)个月;新生儿科住院病程平均(4.87±1.58)d;血清总胆红素221~332 μmol/L,平均(279.8±29.5)μmol/L;间接胆红素168~211 μmol/L,平均(189.4±22.6)μmol/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精细动作发育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精细动作发育评分均较低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精细动作发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09,P=0.00)。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生理性血总胆红素增高时,会起到一定保护机体的作用,但是当其属于病理性胆红素增高时,则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毒害作用[13]。近年来,研究发现[14-15],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不仅会损伤其中枢神经系统,还会对其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以及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等造成一定的伤害。新生儿中枢神经的损伤将会导致其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正常新生儿不同,各种精细动作的发育将会迟缓,因此需要加强早期干预[16]。
精细动作的发育是在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感觉系统和环境因素等各方面共同作用下而发生的,精细运动能力分五个部分,包括手的能力(抓握与反射),上肢带(上肢大关节活动)、感觉(主要为视觉)、操作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在生命的早期,新生儿脑功能的发育水平是精细动作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6]。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在神经评估过程中绝大部分双上肢肌张力偏高,双上肢带被动活动阻力增加,握持反射表达增强,拇指皮质征4个月后仍存在[17]。本研究首先选取的新生儿500例中發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精细动作发育落后占其比例的96.2%,故提倡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早期的康复训练,即从42 d至半岁前开始治疗。小儿大脑存在很强的可塑性,特别是出生后0~6个月是康复训练的黄金时间[18-19],脑的可塑性是指神经的修饰能力,这种修饰能力是短期功能改变和长期结构改变的连续统一体,运动疗法可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降低肌张力,促进关节肌肉的运动,而肌肉关节的运动反过来又向中枢神经系统传输了大量的本体运动及皮肤感觉冲动,从而促进大脑的发育,使大脑更好的支配小儿的精细动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精细动作发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早期干预能有效提高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精细动作发育水平。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在早期普遍存在精细运动发育的迟缓,由于早期精细运动发育水平可反映大脑功能,那么经过干预,患儿在2岁后大脑空间学习及记忆等方面是否有提高,以及能达到的水平,有待于日后进一步的观察和总结。本次研究通过对患儿进行了视听追踪训练、婴儿全身按摩、四肢关节活动度锻炼、双上肢触觉刺激、手的抓握操作训练、手眼协调训练等一系列措施,全面调动了患儿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以及肢体的活动能力,有效改善了患儿的精细动作发育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进行早期科学的干预,可有效促进其精细动作的发育。
参考文献
[1]沈晓明.临床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
[2]肖奕青,杨静.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神经发育的影响[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3):6557-6558.
[3]张纪华,阿力腾.母婴同室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及茵栀黄颗粒联合益生菌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校医,2016,30(7):489-490.
[4]钟兰芳.早期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智能和运动发育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5):622-624.
[5]郑家琼.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6):214-215.
[6]李新剑,宋伟,仇爱珍,等.经颅磁刺激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日常精细动作及认知功能发育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8):2184-2187.
[7]祁美英,眭蕾.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86例的临床护理体会[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4):6629-6630.
[8]郑禹英,高伦.高危儿进行健康教育联合早期干预对行为发育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6):23-24.
[9]馬红梅.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与脑脊液胆红素水平变化及其在病情评估中的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92-93.
[10]严绍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给予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的临床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1):36-37.
[11]郝建花,刘瑞香.不同的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病理性黄疸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疗,2017,36(7):140-142.
[12]福利奥(美),菲威尔(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12.
[13]方新丽.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J].现代临床医学,2018,44(1):79-80.
[14]吴杰.茵栀黄颗粒和思密达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3):137-138.
[15]邱青春.布拉氏酵母菌散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7,7(11):19-21.
[16]黄春,朱帝玲,章岚.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筛查[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4):98-101.
[17]田爱存,尹彦姝,宋存红,等.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对病理性黄疸患儿感染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9):174-175.
[18]胡继红,周平秋,郭春光,等.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对发育迟缓患儿各发育能区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1):88-91.
[19]何苑棉,吴京晓.遗传代谢病检测在明确婴儿病理性黄疸病因中的临床观察[J].贵州医药,2017,41(8):857-859.
(收稿日期:2018-04-12) (本文编辑: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