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转下屈外旋体位在婴幼儿股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2018-05-23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外旋状位体位

(吕梁市人民医院,山西 离石 033000)

在小儿疾病的治疗及护理工作中,常需静脉采血来协助诊断和治疗疾病[1]。临床研究发现股静脉血流量大新生儿和小婴儿采血在1 mL以上时,需经股静脉采血[2]。股静脉是腘静脉向上的延续,位于径股三角上部股动脉内侧,穿刺技术难度大,尤其是病情危重时,血管充盈度差,穿刺难度进一步增大。

婴幼儿腿部不宜固定[3],还易哭闹、烦躁、活动度大、反抗力强,传统“蛙状位”体位股静脉穿刺时,常因患儿过度挣扎、使得固定难度加大,护士穿刺压力增大,穿刺易失败。

为提高婴幼儿股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依据股静脉在人体生理解剖的位置,结合婴幼儿特点和家长心理,吕梁市人民医院儿科采用一种改良体位即“上转下屈外旋”体位,进行股静脉穿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6月吕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需股静脉穿刺的患儿,年龄为30 d~3岁,男127例,女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观察组采用“上转下屈外旋”位行股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蛙状位”行股静脉穿刺,比较两组股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本研究经过吕梁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干预前对科研小组护士进行统一培训,确保小组成员准确掌握上转下屈外旋和传统“蛙状位”两种正确体位,股静脉穿刺方法一致,采样方法及收集资料方法正确。

1.2.1 对照组(蛙状位) 患儿取仰卧位,将其双侧大腿稍外展、外旋,小腿屈曲呈90°角呈蛙状,穿刺侧臀下垫一小枕,充分暴露穿刺部位[4]。一名家长站在患儿头端,双手固定患儿躯干及上肢,另一名家长固定患儿双腿,操作者站在患儿足端。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然后采用触摸股动脉法或连线法进行定位,右手持穿刺针,使针头与皮肤呈直角,见暗红色回血,则提示已进入股静脉。

1.2.2 观察组(上转下屈外旋体位) 患儿取平卧位,脱去穿刺侧裤子,将患儿躯干向对侧旋转约30°,同时让家长与患儿面对面抱住,护士一手握住患儿右侧大腿远端,使其处于屈曲外旋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同时使腰大肌与股三角形成反向牵拉形成一直线,并将其固定,然后采用触摸股动脉法或连线法进行定位,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一手持穿刺针,根据不同体质,采用最佳的穿刺手法,正常及偏轻体重患儿尽量采用45°斜角穿刺法,如过度肥胖儿采用注射器垂直穿刺技术[5],1~3个月婴儿采用30°角斜刺,见暗红色回血,则提示已进入股静脉。

1.3 观察指标

股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股静脉穿刺一针见血并采集出所需的血量,为穿刺一次成功。迂回穿刺超过2次仍未取够血量为穿刺失败。

血标本合格度:根据不同血标本要求,取到符合检验要求的血量,无溶血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来表示,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股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105例中,穿刺一次成功99例,失败6例,6例中有患儿挣扎2例,家长因素2例,定位不准确误入动脉1例,护士心理素质差导致失败1例,股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4.29%;对照组105例中,穿刺一次成功88例,失败17例,其中患儿挣扎8例,定位不准确误入动脉5例,家长因素3例,护士心理素质差导致失败1例,股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为83.33%。观察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股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比较 例

3 讨论

在儿科临床护理中,股静脉穿刺是一项难度较大的技术,常因患儿体位摆放不当、哭闹挣扎、心理素质影响穿刺成功率[4]。体位的摆放是股静脉穿刺成功的基础,正确摆放体位,可减少穿刺失败及血肿的概率[5]。而体位固定的稳定性是股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穿刺前患儿呈被迫体位,看到并感受到多人按压时,更加恐惧,表现出哭闹、烦躁不安,肢体强行扭动等一系列对抗行为,增加了穿刺操作难度。特别是受到穿刺疼痛刺激时,躁动更加明显,股静脉垂直穿刺时,针尖与血管接触面积小,易导致采血失败[6]。上转下屈外旋体位是利用腰大肌与股三角形成反向牵拉形成一直线的原理来固定患儿,提高了操作过程中体位的稳定性,减少了由于患儿抵抗带来的穿刺难度,为穿刺成功提供了稳定基础。采用上转下屈外旋体位行股静脉穿刺过程中,全程由家长抱住患儿,患儿的视线被遮挡,基本看不到操作过程,再加上亲人的安抚,可明显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从而减轻患儿的抵抗程度,使操作能够顺利进行,从而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这种改良体位人性化程度明显增高,家长焦虑及患儿的恐惧心理明显减轻。

本研究中上转下屈外旋体位应用于婴幼儿股静脉穿刺中,一次成功率为94.29%,较传统蛙状位体位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而且技术中包含了亲子安抚的人文关怀,有效降低了患儿的恐惧和家长的焦虑心理,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秀霞.婴幼儿应用左侧头低位颈静脉采血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3,11(2):157-158.

[2] 赵传霞.小儿股静脉采血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0):72-73.

[3] 刘维红.股静脉采血30°角斜刺在1~3个月婴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6):43-45.

[4] 兰 红.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17,24(1):157-158.

[5] 陶美霞.品管圈在提高小儿股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J].交通医学,2017,31(4):384-385.

[6] 熊衍君,杜 伟,李晶晶.三点一线定位法在婴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28):3139.

猜你喜欢

外旋状位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及椎旁肌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正常国人脊柱骨盆矢状位排列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研究
保留外旋肌群微创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前交叉韧带前内侧束及后外侧束薄层斜矢状位质子密度加权像MRI研究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类解剖重建外旋肌群技术
少林小武功(二)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