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护理人才培养

2018-05-14姚水洪崔戴飞邱惠萍

教育与职业(上) 2018年1期
关键词:护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

姚水洪 崔戴飞 邱惠萍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与现代劳动制度相结合的新型职业教育制度,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方法。文章对现代学徒制育人的“五对接”“五共同”“五融合”意义做了分析,提出校企双主体开展现代学徒制“双栖、双岗、双导师”护理人才培养的实践策略,应从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校企招生招工一体、人才培养“五对接”产教“五融合”、岗位胜任力考核评价、校企天使文化共融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有效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护理专业 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姚水洪(1972- ),男,浙江江山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院长,教授,硕士;崔戴飞(1962- ),女,浙江衢州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硕士;邱惠萍(1971- ),女,浙江龙游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副教授。(浙江 衢州 324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浙江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政行校企联动构建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平台的研究”(项目编号:jg2015345,项目主持人:崔戴飞)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受2016年浙江省高校“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项目批准号:浙教高教〔2016〕16)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1-0091-05

现代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与现代劳动制度相结合的新型职业教育制度,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等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并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进一步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护理职业是专业性强、技能要求高、行业需求量大的职业,《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卫医发〔2016〕64号)指出,要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逐步建立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为此,经过充分调研和试点初探,形成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双栖、双岗、双导师”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既契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和行业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现实需求,又能较好地解决护理人才培养与护士岗位胜任力相脱节等问题。

一、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高职院校护理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与整体护理、优质护理的岗位要求有脱节。胜任力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McClelland首先提出,其包括外显部分,如知识、技能等,以及内隐部分,如态度、个性、动机和特质等,后者是决定人们行为及表现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培养具备岗位胜任力的学生是高职院校育人的核心任务。护士岗位胜任力包括一定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估干预能力、知识整合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及其教学能力。对于新入职的护士而言,用人单位要更加关注其综合应用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即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患者健康状况的评估、诊断、护理、预防等思维过程或思维活动,这是开展整体护理的必要前提与基础,也是按照护理程序开展临床优质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然而,由于高职生源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加上高职院校为了顺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在强调基础理论“必需、够用”、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的同时,忽略了护理工作服务对象是病患个体的职业特点,弱化了学生应急能力、沟通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等岗位胜任力的培养。这一现状严重制约了医疗单位整体护理的实施和优质护理项目的开展,医院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新护士的岗位胜任力培养和轮训。

2.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与现代职业教育内在要求有差距。2012年起,我国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对医疗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护理人员缺口巨大。按照《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每千人口注册护士达到3.14人”的要求预测,至2020年仅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所在的衢州市注册护士缺口就将达到2000人。尽管各护理职业院校扩大了招生规模,提升了培养力度,但随之而来的师资紧缺、生均实训设施不够、学生独立操作机会少等问题逐渐凸显,导致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产生瓶颈。如前所述的护士学生岗位胜任力不强的问题,深层次分析,归因于现行的护理教育制度与现代职业教育内在要求有差距,具体表现在企业参与育人的主动性和活力不够,校企合作存在“校热企冷”现象,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具体举措不力,路径不清。如何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建设作为突破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瓶颈,如何形成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是职业院校面临的现实课题。

3.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职业精神培育与医院精神文化建设有缝隙。护理队伍因工作强度、工作压力和职业思想等原因,对职业的认同感弱化,对单位的归属感不强,护理人员流失大的局面,已经成为医院开展医疗服务的严重不稳定因素。“调查发现,高达22.93%的护士在未来一年内有强烈的离岗意向,其中有14.67%的护士离职意愿非常强烈,而且有高达48.27%的护士处于不确定状态。”①从心理学领域分析,如果员工无法将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对企业文化不适应或无法解决文化冲突问题,将会产生企业文化疏离感,不但影响员工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同时对企业发展也会造成负面影响。高职教育作为一种与行业企业联系最为紧密的高等教育形式,必须将优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将企业文化内化,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为学生顺利就业和适应工作岗位做准备。因此,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在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职业精神培育方面,应思考如何融入护士职业应具备的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同理心“五心”天使职业精神,让学生更快地适应从“校园人”到“职场人”的转变。

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意义

1.现代学徒制育人实现职业教育“五对接”。《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职成教〔2014〕9号)指出:“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实现护理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与健康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和职业能力对接、教学过程与护理工作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护士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与终身学习对接。现代学徒制打破了职业院校作为单一育人主体的现状,形成了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的一体化育人机制,有效地利用了学校与企业的资源,以医院的工作场景作为学生的学习情境,以医院的真实工作任务作为学生的实训任务,实现了学生学习过程与学徒工作过程的统一。

2.现代学徒制育人实现校企双主体“五共同”。现代学徒制由職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双方合作实施,强化企业在育人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因而,校企双方一是通过共同编制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校企“双主体”共同育人;二是组建由学校教师和医院业务骨干构成的“双导师”团队,实现校企“双导师”共同培育;三是“双导师”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和专业标准,实时、有效对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调整、优化,实现校企“双任务”课程共同开发;四是明确教育主体在学校是学生,在医院是学徒的双重身份,实现学生学徒“双身份”共同认定;五是学业标准和学徒标准相结合,实现学业“双标准”共同评价。

3.现代学徒制育人实现产教“五融合”。产教融合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一线生产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发现技术问题、分析技术问题和创新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作为护士学生,归根到底就是岗位胜任力培养。因此,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可以在护理人才培养工作中践行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通过校企协同、分工合作,实现产教之间的团队融合、课程融合、实训融合、技术融合和文化融合“五融合”,形成“双主体”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进而从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重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探索护士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培养路径,强化临床思维能力培养,适应整体护理、优质护理的岗位要求。

三、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途径

1.政行校企协同,护航现代学徒制。江西省新余市2010年即出台了国内第一个政府层面的《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在全市推行现代学徒制。开设医学护理专业的职业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育人,应坚持俯身贴地、服务区域健康产业发展的办学理念,针对本地区护理人才奇缺、护理队伍岗位稳定性差的现状,可与卫生和计生委、民政局等政府部门达成护理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强化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针对外地生源不愿来、本地生源比例不高的情况,可积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请,争取高校招生的自主权,面向重点区域开展自主招生或提前招生,提高本地生源的报考率。政校合作、校企协同,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保驾护航。

2.校企招生招工一体,学生入学即入职。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基础,而企业参与是试点取得成功的前提。校企双方探索联合招生招工一体化机制,可根据行业企业的规模和性质,寻找一种适合校企共赢、共同发展的模式,如与大型健康集团建立“一对多”合作、与中等以上规模医院建立“一对一”合作、与县域中小规模医院建立由行业护理学会牵头的“一对多”合作等多种模式。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模式,第一,校企双方要出台联合招生招工办法,企业均要参与到招生报名的宣传环节中;第二,给予学生(家长)选择权,新生报到入学第一天,遵循学生自愿原则,合作单位组织测试,组成订单班;第三,企业与学校签订现代学徒制办班协议,企业与学生(家长)签订预录用(招工)协议,导师与学生签订师带徒培养协议,这三份协议书明确学生的准员工身份和待遇,保护学生权益,保障人才培养全过程。

3.校企护理人才共育,人才培养“五对接”。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工学结合的具体举措要体现“五对接”“五共同”和“五融合”。

一是实施“双栖双岗双导师”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方案,即明确学生学习和工作场所的人才培养“双栖”校内外培养基地要求;落实护士岗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实施基于工作过程、任务引领的“双岗”教学要求;共建校内外的“双导师”教学团队,为特色护理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障。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框架,具体是共建职业素养、职业基础和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双主体”实践教学体系,“双主体”评价体系和校企天使文化活动体系(见图1)。

二是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实施教学。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要通过岗位工作任务梳理和职业能力分析,与企业实现专业(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通过整合和开发学校课程、医院课程或校企合作课程三种类型的课程,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共同实施教学,第一,工学交替、分段教学,每学期在学校和医院分段实施教学,强化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第二,重人文、重技能,构建企业化课堂,医院作为合作主体,承担“护士礼仪”“护患沟通”“卫生法规”等人文课程和特色护理技能课程的现场教学;第三,“两强化”“两注重”,即强化职业基础理论,强化临床思维能力训练;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职业精神的塑造,实现教学过程与护理工作过程的对接。

三是校企多元化评价考核。第一,推进“双证融通”,融入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和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要求。第二,通过校企共建学业标准与学徒标准相结合的评价考核体系、质量监控体系,以及基于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的OSCE(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体系。第三,实施多元评价,包括课内的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考核)、综合技能评价(实习前考核)和OSCE考核评价。第四,“双主体”分段侧重评价,其中第1和第2学期针对通识课、基础课,以校内评价为主;第3和第4学期针对职业能力课程,可采用学校和医院共同评价的方式;第5和第6学期,护士学生在医院顶岗实习,应以医院评价为主,顺利完成实习与就业的平稳对接。运行过程如图2所示。

4. 校企天使文化共融,德技立身立业。医院冠名订单班中,应将医院文化嵌入人才培养方案,由医院成立“医院文化”教学团队,将医院文化作为一门必修课,安排职业礼仪、护患沟通等系列讲座;医院领导讲文化,护理部主任讲管理,护理骨干讲沟通礼仪;将医院文化与天使文化融合,学生在课余时间、周末、假期到医院,开展导医、亲患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比如,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医院共建的“柯医班”,为弘扬该院万少华团队(获中宣部“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精神,成立了“万少华团队”烂脚病天使之爱服务队,走访慰问烂脚病老人,培育天使之爱和“柯医”全纳服务理念,天使之爱团队成为学校职业素养养成和推进立德树人的一面旗帜。这样的准护士培养出来,一开始就烙上了医院文化的印记,既能快速上岗,又能留得下来。

总之,通过校企“双主体”开展“双栖、双岗、双导师”现代学徒制护理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全过程渗透职业教育“五对接”、产教“五融合”、校企“五共同”理念,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护理人才奇缺,尤其是后发展地区存在的外地生源不愿来、本地生源留不住、护理人员流失大等现实问题。用人单位作为合作主体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岗位和学习工作环境,使学生在入校的第一天就能接受医院文化和职业精神的熏陶,能够达到学校、医院、学生及家长“四赢”的效果,打造护理人才培养的特色品牌。

然而,现阶段我国现代学徒制护理人才培养刚刚起步,尚有许多方面有待完善。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出台,为推进护教协同改革和创新注入了活力,指明了方向。目前,亟待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现代学徒制的相关制度和标准,建立现代学徒制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专兼职、“双师双能”导师队伍建设,建立一套完备的教学运行和监控保障机制,进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現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注释]

①徐奕旻,吴瑛,张艳,等.全国医院护士工作状态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8):949.

[参考文献]

[1]董丽芳,叶国英,董燕艳,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4).

[2]何婷婷,田莹.临床护士岗位胜任力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6(7).

[3]汤之明,陈晓霞,杨宇辉,等.基于岗位需求的护理临床思维培养方法及其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1).

[4]马树超.产教融合:从示范到优质院校建设的主线[J].职教论坛,2017(1).

[5]凌成树.高职院校学生企业文化素质教育路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8).

[6]章义.优秀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的路径探究——基于人本主义教育观的视角[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

[7]王红艳,吴全华.高职教育内化企业文化的依据和途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5(5).

[8]祝成林.现代学徒制推进中高职衔接的目标、任务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7(8).

[9]胡昌荣.五位对接: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J].职教论坛,2017(12).

[10]汪培坚,朱峻.三张协议书 护航现代学徒制[N].中国教育报,2016-01-05.

[11]杨红荃,苏维.基于管办评分离的中国现代学徒制社会评价机制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7(4).

猜你喜欢

护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
转型背景下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微课在高职人体机能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