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2016-11-07张好徽

文教资料 2016年19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张好徽

摘    要: 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已成为一种共识。高校应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以满足区域行业企业日益变化的人才需求。产教融合可以提升学生的技能技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是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提升价值的需要。因此,引入“典型工程任务”,让学生体认真实的职业环境,完善顶岗实习环节,产教深度融合,从而提升课程有效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课程有效性    职业教育

随着高校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张,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已成为一种共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产教融合、特色办学是我国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高校应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以满足区域行业企业日益变化的人才需求。如何培养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怎样实现人才与企业需求的对接,是课程改革、提高课程有效性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产教融合的涵义

产教融合是人才培养活动与社会生产、服务活动紧密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基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之上的创新。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王丹中认为:产教融合中的“产”可以理解为“生产”或“学做”,是实践教育的重要形态;“教”是教育教学,泛指实践教学活动及内容;“融合”则是对两者交互的要求,是“生产性学习”与“学习性生产”、“生产性教学”与“教学性生产”的有机结合,这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根本要求。“产”与“教”要融合,前提是两者有内在的关系,体现在职业教育中就是专业性与生产性、专业核心能力与专业生产技术相联系,这是对“产”、“教”内容和方向的规定。同理,校企合作要从三个维度思考学校服务企业的能力、企业育人教育的能力、学生专业化发展的能力[1]。

本文认为“产”指生产部门,即企业或行业;“教”指学校的教育;“融合”就是融入、合作,产教融合指学校与企业合作、互动,从而提升学生的技能技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产教融合的主要内容要实现“五个对接”。一是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建立专业跟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优化专业设置。二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建立推动课程与产业技术的同步机制,根据产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三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机制,按照生产工作逻辑重新编排设计课程序列,同步深化文化、技术和技能学习与训练。四是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建立与完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双证融通”制度,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纳入课程体系,使职业院校合格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五是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机制,使人们能够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个体需要灵活选择合适的教育和培训[2]。

人才培养对社会发展的实用性和直接性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教学活动要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岗位的实际办学规律。人才培养质量的载体是课程,职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可以检验课程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产教融合之路的必要性

1.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人才培养质量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职业教育发展。如今,大学生找工作难,就业率并不高。高校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足,实践能力欠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如果仍然采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创新,那么学生毕业依旧就业难。社会、行业已经发生了变化,学校要以职业需要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适合生产、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技术人才,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

2.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要发展,关键是人才。一般普通高校培养人才注重理论,轻视实践;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老师念、学生记,进行“填鸭式”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强,职业态度不端正,专业技能欠缺。企业引进的人才一般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训和试用,才可以胜任一定的岗位。企业与学校合作,进行产教融合,企业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做,学生在实践中懂得行业职业规范,学会岗位技能及岗位职责、职业态度等。实现一毕业就能就业,一进企业就能上岗,就业零距离,从而降低企业培训成本。

3.学生提升价值的需要。

学校与企业合作、融合,共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产教融合这种培养模式能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技能的掌握,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做真实的项目,可以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另外,学习目标的明确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在有效的动力推动下,学生更具有强烈的自我存在感,进而自我价值相应得到提升。

三、高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不符合企业实际需要。

普通高校虽然经历过课程教学改革,课程表现仍然是“学科本位”,主要以学科课程为主。教学内容忽视企业的实际需要,只是凭借着教师的教学经验及教材讲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脱离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2.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实际需要。

教师根据岗位设计教学内容,但是有些时候学生对此“不感冒”,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了解学情。教学方法老套,采用讲授、案例教学等方式,教学内容虽好,但是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不学,何谈课程质量?何谈课程的有效性?何谈人才培养质量?

3.教学实践不符合行业实际需要。

课程教学中设置了实践环节,基本是走形式、走程序,让学生动动手,或者提供虚拟的环境,学生大多在校内进行实践操作,安排在校外的顶岗实习不多,或者集中安排的毕业实习阶段。学生实习项目单一,不能满足行业的实际需要。

四、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途径

1.引入“典型工程任务”,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明确专业建设定位后,课程是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要提升教学有效性,课程必须借助实战项目。利用企业平台作为教学载体,引项目进课堂,根据实际项目任务整合教学内容,把课程内容按照引进的项目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在生产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为岗位实际需要服务的。

2.体认真实的职业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和实践平台,安排学生到真实的职业环境,采用工作过程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学生进行分组,变个体学习为团队合作,融“教、学、做”为一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真正做到学做合一,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增强教学效果。

3.完善顶岗实习环节,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态度。

顶岗实习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到实践中指导,企业指派现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学生带着作业进企业,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实习,实现学做合一,真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产教融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需遵循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规律,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并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逐步形成工作经验,培养职业精神。真正实现专业与产业需求融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要求相符,校企一体共育人才、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丹中,赵佩华.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4(11).

[2]秦斌.产教深度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J].广西日报,2014(8).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