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本”美术课堂的建构策略
2018-04-19诸晓艳
诸晓艳
教育的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才是“学本”课堂。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教学是师生双方作用的过程,“学本”课堂并非学生独自的战场,而是师生共同的舞台,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二者均不可偏废。教师要在课堂中发挥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做到让引结合、学教相生。没有教的学只能是自生自长,“学本”课堂虽然倡导以“自主学习为中心”,但是学生的学不能离开教师的教,教又必须以学为起点,为学生更好地服务。
一、让出时空——自主活动
师和生、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历来是教师争议的焦点,处理好这两种关系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场域,“学本”课堂中师生应和谐相处。“学本”课堂的空间主要屬于学生,教师不能霸占课堂领空,将课堂时间占为己有,而应多让出一些时空,将教的时间让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腾出空间,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保驾护航,教师要营造自主活动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平台,给予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激励学生自主活动、积极探究。
“学本”美术课堂当以学习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美术教师不要和学生争地盘,而要主动让出课堂位置,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去欣赏、评述、造型、表现。在各种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出课堂时空,要求教师要限时讲授,少讲精讲,少干预学生,让学生自由活动,充分体验感悟。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在教学《线条的魅力》一课中,为使学生掌握直线、曲线等不同线形,深切体会不同线条的美感效果,笔者没有进行过多的演示讲解,而是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由涂鸦,自我实践,学生自主画出粗细、轻重、疏密变化的线条,在充分的尝试、观察中感悟,实现了造型能力与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
教师在美术课堂中要主动退居幕后,让学生走在台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让要让得彻底,给学生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开展自主性探究活动,以期“海阔天高”,实现“鱼跃鸟飞”。
二、引领体验——学会审美
“美无处不在,等待你去发现。”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只要你有一双慧眼,就能发现美,只要你有审美能力,就能享受美。审美是对各种美好事物的直觉感知以及产生的心理体验。审美能力是对美的感知、体验、感悟与表现能力,是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核心,“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是小学美术课程的目标之一,学会审美是美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要积极开展审美教学,让学生学会审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学《近大远小》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观察物体时近大远小的纵深感,掌握绘画的近大远小技巧,从而能真实表达出画面的空间感。笔者组织学生走出室外,走进大自然,通过观察一排排树木、一条条道路、一座座建筑等物体,在真实观察中感知,理解品悟,笔者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感受,从而体验出一种纵深感与秩序美。接着,笔者组织学生制作转盘,让学生在制作与玩耍中感知体验,学生通过小实验体验到近大远小的规律。
三、激活个性——自由创造
“现在的一切美好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创造力是人的宝贵财富,美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小学美术课程明确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每个学生都是一粒创造的种子,他们都具有创造的潜能,一旦遇到萌发的条件,他们就会发芽生长。开放教学环境、弘扬个性精神是创新的优质环境,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搭建创造舞台,激活个性潜能,拓展想象空间,绽放独特思维,尽情自由创造。
例如,在教学《桥》一课中,笔者首先给学生展示了几组桥梁模型,引导学生鉴赏评价,对桥梁的造型特征和制作优缺点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桥梁的设计提出优化方案。之后,笔者让学生自主想象构思,设计一座理想中的桥梁,学生纷纷开动脑筋,亲手实践,自由创造。在学生制作过程中,笔者通过鼓励性评价激活学生个性,激发同伴之间相互比拼,激励学生创造热情,他们利用多种多样的材料进行制作,有的用黏土捏制,有的用芦苇、线绳捆扎,有的用卡纸剪拼,制作出的桥梁形状各异、创意新颖,有美观的拱形桥,有别致的斜拉桥,有奇特的平板桥。学生在自由制作中突破了思维的禁锢,超越了机械模仿,张扬了独特个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一定的发展,我们要为他们创造展示个性的平台,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个性飞扬。
“学本”课堂是教学相长的课堂,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学生既有自由活动的时空,又能得到教师的精心指导,让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做到让引相宜,学教相伴,让学生获得更为有效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