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发展特点

2018-03-23田添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发展特点

田添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发展特点,以文化为视角,具体分析苻氏家族融入儒学思想治理国家,弘扬佛法,重用高僧巩固政权,以及在玄学中的高深造诣,旨在说明苻坚重视发展汉文化,使前秦成为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汉文化发达国家。

【关键词】十六国 前秦 发展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041-01

引言

前秦的最高统治者和建立者苻氏家族是古代典型的少数民族,在十六国时期,这个几乎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前秦帝国可谓经历了无数风雨,使本国文化趋于汉化,建立学校,崇尚儒家思想,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化更显得十分珍贵,并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从文化角度具体阐述前秦的发展特点。

一、融入儒学思想治理国家

苻坚在建立前秦之前,对于儒学就十分看重。在位期间,苻坚十分重视汉文化,主要的汉化政策之一就是提倡以儒治学。苻坚并不崇拜武力,重视文化知识传播,致力于提升民族的文化素质,为国家培养人才。苻坚积极恢复了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广修学宫,聘请有知识、有文化的学者教学,以强制的方式要求公卿以下的子孙入学读书。苻坚亲自挑选出优秀的人才为其推荐职位。苻坚倡导学习,规定如果体禄百石以上的官吏不学习,不精通一经一艺,就会考虑免去其官职。

苻坚熟悉汉族典籍,在与大臣讨论的问题的时候会引用其中的内容。在文化领域中,苻坚会坚持保护儒家经典。由于战乱年间,许多儒学经典都已经散失,苻坚就会大力搜寻这些经典,经过若干年努力之后,颇有成果。苻坚对经学也有很深的造诣,曾“亲临太学,考学生经义优劣,品而第之”,“诸生竞劝焉”,“闻难五经,博士多不能对”。

苻坚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君主,十分重视文学艺术,因此在他的倡导之下,这一时期有许多文学活动,还诞生大量的文学作品。苻坚还十分重视礼乐制度,其乘坐的晕、舆、司南车都可以作为十六国时期的珍品。苻坚在位期间就开始祭坛和宗庙社翟。前秦得益于苻坚对文化的坚持和重视,才会具有十分浓厚的文化素质,治国人才层出不穷。

二、重视佛教

苻氏集团作为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对于佛教十分依赖。主要原因是由于政治统治的需要。苻氏以武力夺取政权,成为前秦的最高统治者,不过这不能洗脱他们的“五胡”身份,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他们常年被受欺压,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还有深层次的自卑意識,因此,为了立足中原,实现自己的权威统治,就必须要改变落后的民族形象。此时,苻氏家族会找到一种理论依据,佛教无疑是巩固地位和统治的最佳选择。佛教的神不灭、因果报应、三世轮回等学说,对少数民族入主华夏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解释。

虽然苻坚对王猛等正统思想表示反对,但矛盾之处就在于,他同样也有正统思想,这是苻坚长期坚持儒学思想的结果,为了使矛盾的思想得到解脱,佛教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苻坚对待高僧可谓求贤若渴,不惜以各种手段得到高僧道安,这是因为苻坚已经将国家的兴衰存亡与高僧联系在一起了。甚至,苻坚对道安的推崇已经超越其他翻译佛典,道安在前秦地位,无人可及。《广弘明集》中,有一篇关于苻坚写给竺僧朗的书信。书信内容充分表明他对竺僧朗的推崇。还有西域高僧鸡摩罗什,据了解,符坚出兵西域确实有礼聘鸡摩罗什的目的。

苻坚信奉佛教体现了他们对文化的重视,对人才的推崇。被苻坚推崇和礼遇的高僧都是当世学识渊博之才,而且具有高尚的品质,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成为维护社会道德的楷模。苻坚以及其家族对这样的人才十分珍惜,就是因为他们所统治的地区缺乏这样的人才,同时也是他们民族所不具备的。

苻坚对佛教的尊奉和大力推崇,使得当时的社会中弥漫着十分浓厚的佛教风气。各地寺院兴盛,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就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和尚、尼姑的数量不断增加,使得当时的长安成为佛学中心。广大信徒纷纷走进前秦苻氏家族的统治地带,拉近了各民族的距离,这充分表明,苻坚坚持佛教对民族融合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清谈玄学

苻氏家族不仅尊重儒学,信奉佛教,还接受玄学的影响。在苻氏家族中著名的玄学代表就是苻朗。苻朗每日都会手不释卷,学习玄学,因此造诣颇深。苻氏家族对玄学的热爱,首先是由于东晋主流文化的影响。苻坚一方面坚持汉化,注重儒家思想,另一方面会坚决禁止魏晋玄学以及老庄、图簌之学的决定。玄学在东晋时期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支持,甚至成为统治思想。在当时,谈玄学是上层人士和文人消磨时光的主要方式之一。东晋的君王在谢安等人的影响下,对玄学也十分青睐。尽管国家陷入多事之秋,这并不影响各大重要臣子、名人雅士继续对玄学高谈阔论。在玄学中是否有所造诣,也关系到当时的个人修养。前秦对于东晋的文化一直十分敬仰,随着苻氏集团对文化知识的越发重视,以苻朗为代表的王公贵族在谈玄方面已经成为成为一种习惯,同时也成为前期社会文化中的主要风气。

第二是因为政治斗争的需要。在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中,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划分更注重文化而轻血统。在古代,少数民族常常被汉族人称之为蛮夷,主要就是由于其文化落后、生活水平与汉族不同。苻氏家族虽然成立前秦,但在文化方面是自卑的,因此,苻坚竭力希望通过文化战胜东晋名流,使自己的民族不再落后,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还要在普通百姓中留下好的印象,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苻氏家族开始通过大力推行汉族文化,不断学习,促进本家族尽快汉化。在魏晋时期,谈玄学已经能成为上层统治集团和名流人士的标志,因此,苻坚一方面反对读《老》《庄》,另一方面却支持自己的家族成员谈玄论道。在苻坚的支持下,苻氏家族谈论玄学者不断涌出,而且高手居多。以苻朗为代表的王公贵族的谈玄水平早已并不比东晋名流差,甚至从某种程度来讲更胜一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的发展历史是我国历史中较为辉煌的一部分,其最高统治者苻坚由于坚持文化建设,发展汉文化,推崇儒家思想,信奉佛教,苻氏家族高谈玄学,使得前秦的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史中璀璨的明珠。

参考文献:

[1]白立君.前秦时期关中各民族形态[J].黑龙江史志,2010,(17):3+8.

[2]李方.前秦苻坚的中国观与民族观[J].西北民族研究,2010,(01):61-70.

猜你喜欢

发展特点
学业情绪的发展特点及其对教师的启示
台湾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论当前大学生思想特征及发展趋势
促进幼儿语言健康发展的做法
小学生基于规则和信息整合的类别学习能力发展研究
儿童元记忆监测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