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2016-12-16张紫微
张紫微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社会及家庭越来越关注幼儿教育的发展。作者有幸获得免费赴台交流的机会,细心观察台湾幼儿教育并与中国内地幼儿教育的发展进行比较,通过长时间思考,总结出三点关于台湾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与启示:台湾立法对幼儿教育的巨大影响;台湾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的特点及启示;台湾社区及社会力量对幼儿教育的促进作用。在不断的反思与比较下,吸收借鉴台湾幼儿教育的优点,寻找中国内地幼儿教育仍然存在的弊端。
关键词:台湾地区幼儿教育 发展特点 启示
台湾地区非常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且利用立法、社区及社会力量充分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对台湾幼儿教育与中国内地幼儿教育,进行整理与比较,吸取经验与教训,有助于我省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更对我国内地地区幼儿教育立法的巩固、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的完善、融合社区及社会力量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立法促进幼儿教育发展
台湾有专门关于幼儿教育的立法——《幼稚教育法》,除此之外还有相关法律《幼稚园教师资格检定及教育实习法》、《幼儿教育及照顾法》等相关法律14种,立法较完整,立法更深入。台湾的立法教育目标为:教育幼儿在智能、情绪、社会及身体上均能充分发展,成为一个全儿童。将幼儿身心健康视为基础,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艺术,对幼小心灵的呵护与理解。相比较而言中国内地的相关法规较少,现有关于幼儿教育的相关规定11条,并且暂时尚无独立的幼儿教育立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范》分别作为大陆幼儿园法规的最高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依照教育部门的行政法规,暂且作为行业规范及行动准则,幼儿教育目标与台湾的立法教育目标也有相同之处。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日本、德国、美英等国虽然幼儿教育居世界前位,但是不如台湾与我们同根同源,文化差异较小,因此台湾的幼儿教育更有借鉴的价值。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贫富差距日益增大,又因大量已婚妇女涌入劳动力市场,家庭的幼儿教养功能被削弱,家庭教育结构转化。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幼儿教育的价值,肯定幼儿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不把幼儿教师当做“保姆”,而是把幼儿教育视为幼儿个体发展的重要环节,意识到幼儿教育对未来幼儿的性格、兴趣爱好与能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且台湾一家多子化,给很多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偏远地区的家庭无力承担幼儿学习的费用,社会呈现出教育机会的不平衡。
为使每个学龄前的幼儿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台湾地区政府拉起免费教育的序幕。2000年颁发《发放幼儿教育券实施方案》,此方案意指在2000年起满五周岁未满六周岁且实际就读与被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幼儿,在每年9月2日至次年9月1日均可申请一万元新台币幼儿教育券。这条法律的颁发并不是免费教育的结尾,而恰恰是免费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开始。行政部门在不断摸索发现中找寻社会中仍然存在教育不平等之处,并且积极找出解决的办法。
为解决政府财政窘迫的问题,2005年颁布《扶持5岁幼儿教育计划》其中第一阶段明确指出:“全国低收入户、中低收人家庭、家户年所得30万新台币一下满5足岁至国民小学前幼儿,免费就读公立幼托机构;至就读私立托幼机构者,每年最高以等同于公立幼稚园学费收费总额补助之。家户年所得超过30万元至60万元以下(新台币)之满5足岁至国民小学前幼儿,免费就读公立幼托机构;至就读私立托幼机构者,每年最高补助新台币2万元。离岛三县三乡及原住民乡镇市家户年所得超过60万元以上之满五足岁人国民小学前幼儿:就读公立国幼班者1年最高补助5000元,就读私立国幼班者1年最高补助新台币2万元。”第二阶段(98学年度至99学年度)指出:“依家户年所得及家有子女数分补助额度。”这与中国内地的学区房形成鲜明的对比,内地的家长为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不牺花重金购置所谓好学校的学区老房子,2013年北京出现均价10万元的天价学区房。教育的公平不能只依靠社会、政府、市场的调节,而必须借助立法的力量。完善幼儿教育的相关法律无疑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迫切需要。
《原住民幼儿就读公私立幼儿园学费补助办法》的颁发使得免费教育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原住民儿童是较特殊的群体,他与汉人族的儿童相比较下,学习较困难记忆力相对较弱,如在3-6岁给予很好的培养,将对其人生健康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落实马英九在竞选领导人时的承诺,2010年颁布了《5岁幼儿免费教育计划》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其中规定,根据就读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分别给予每人每年最高补助金额14000-30000元新台币的补助,这使得进入私立幼教机构就读也可以享受到免费的学前教育。此外,还对家庭困难的幼儿,根据等级给予一万至三万元新台币的补助金额,至此台湾免费学前教育的政策完整确立。通过对台湾地区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反思,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大陆仍有很多方面需要学习,无论是立法的加强,还是政府作用的强化,都需要合理有序地进行。
二、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促进幼儿教育发展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只有在稳定的基础上,教育才能做大做强。幼儿教师的责任更艰巨,他不仅仅是“保姆”,照顾幼儿的衣食起居,更需要的是丰富的职前培养与丰富的专业知识,加上多年总结的教育经验,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发展学前教育关乎亿万儿童的成长与家庭的期盼,一代代优秀的幼儿教育者肩负国家和民族的期望。国家投入大量经费,制定各种政策,无疑是希望通过提高幼教师的素质,保证学前教育的稳步发展。台湾的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的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
(一)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重视实践
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曾在1994年、1995年分别颁布“师资培育法”与《高中以下学校及幼稚园教师资格检定及教育学习办法》。其中规定,自1994年起,各大学、学院、幼教专业的学生在后一年必须经过为期一年的幼儿园实习,方可取得幼儿教师的资格证书,担任幼稚园教师。除此之外,在幼教专业课程的设计上也更重视实用性,在从教实习与职业技能培训上教学知识更丰富。
相比较之下的中国内地,在师范院校的幼教专业中,有明显的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特点。在中国内地的幼教专业课程设计中,通识课的比重较大,重视理论而忽略实践的教育方法,使得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在未来的事业道路上很难快速适应。我们应该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做法,用耐心与细心学习与借鉴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二)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更开放
有台湾学者将台湾幼儿教师教育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1895年——二战结束时期的萌芽期,幼教师被视为“保姆”:二战结束——20世纪60年代初的发育期,国民党进驻台湾大兴国民教育:70年代以后的停滞期,台湾幼教师以在职进修的方式进行培养;20世纪80年代的再生期,由于婴儿潮的影响幼教师供不应求,因而扩大对专业幼教师的招生。现今,各种类型的大学或学院均可以开设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课程。1994年颁布的“师资培育法”与1995年颁布的《高中以下学校及幼稚园教师资格检定及教育学习办法》明确规定:任何一所大学或学院只要设有26个学分的幼儿教师教育课程,都能招收幼儿教师专业的学生。此项规定标志着台湾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训的单一的体制将更开放、更多样化。
(三)协调幼儿教育师范生的性别比例
所谓的幼教师性别比例主要指在幼教系每个班,男生与女生分别占班级总人数的比值。男教师大多语言幽默风趣,较女教师比思维更富有逻辑性与缜密性,意志力较强身体素质较好,对待问题敢于质疑富有批判意识,有创新精神并有很强的创造能力,为人大方坦诚少有斤斤计较之事。男教师带给幼儿的是女教师不具备的阳刚之气,很多幼儿,尤其是男性幼儿,从小在母亲、奶奶姥姥、幼儿园的女教师的教导下成长,制约了幼儿性格、身体的发展。女教师为人处世细致人微,对幼儿的关切管理无微不至,是幼儿园教师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符合广大群众对幼教师的期望。然而幼教师男女比例配置失衡会制约幼儿性格、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均衡的男女教师配置有利于对幼儿进行不同美感的教育,同时激发幼教的教学活力,不论是对社会还是对家庭都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台湾2011-2014年的幼儿教育总人数在持续增长,且男教师人数基本维持稳定,而中国内地幼儿教育男性教师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因此,平衡幼儿教育性别比例是当今学前教育的迫切需求。
尽管台湾的男女幼教师比例较为平衡,但从宏观上看,整个中国男女幼教师的比例为3:97,男性幼教师资源格外稀缺。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幼儿园教职工总人数为100万人,其中男性约1万人,幼儿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仍有很多因素。中国内地男性幼教师数量下降有许多影响因素,如幼儿园不愿接受男性幼教师、薪资待遇较低,晋升难度大。针对这些情况,中国内地各省份为了缓解矛盾,专门制定了应对措施。例如,江苏省规定,省财政部将给予每位幼儿教育男性师范生学费、住宿费等方面的补助,通过此措施平衡幼儿教师的男女比例。台湾地区男性幼教师数量稳定有诸多影响因素,如责任感的促使、就业前景的良好与社会的需要。但平衡幼儿教育性别比例最根本的是完善立法,加强政府管理,提高幼儿教师的福利和薪资待遇,让更多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人没有负担顾虑地加入教育事业的队伍。
三、利用社区及社会力量促进幼儿教育发展
台湾独具特色的社区幼儿园教育指的是将社区资源合理的利用,并用其发展幼儿教育事业。他们极其重视社区对幼儿教育的发展,并且确实利用社区发挥其极大的教育功能。
(一)社区教育的形式
在台湾规定的节日和传统节日中,社区会组织相应的幼儿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浓烈的节日气氛,有助于增加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为以后对节日的继承与传承对故乡的热爱打下很好的基础,社区组织的节日活动细致入微,无不体现着对幼儿教育的重视。
此外,各地区会依据自身的特色举办节日活动。以原住民阿美族为例,丰年祭是阿美族最隆重、规模最大的传统祭典,其重要地位类似于汉族的春节,是用来庆祝过去一年作物的丰收及果实的成长,同时是一年辛苦劳作后身心休息的时间,其酝酿着深深的族人情谊及教育后代的意义。每当这时花莲的阿美族、台东的阿美族、阿里山的阿美族会以自己的方式举办活动,有时也会集聚一堂感受不同地区、不同社区的文化差异。幼儿们会在自己所属的社区学习围圈跳舞,互答歌谣凝聚感情,感受自己种族的文化气息。同时社区会让幼儿依照大人的节日服饰,设计自己的服饰,用纸或彩笔制作简单的衣物并佩戴在身上。幼儿们不但在社区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极强的动手能力,而且培养其继承及发扬传统民间艺术的意识,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在社区活动的带领下,幼儿感受到与人交往的快乐,自身的社会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社区教育的保障因素
1,法律政策保障
有详细的法律保障和行政的支持,是社区幼儿教育发展的基石。1965年颁布的《民生主义阶段社会政策》规定:采取社区发展方式,促进民生建设1968年颁布的《社区发展工作纲要》也规定了,社区发展目标在于推动社区各项福利建设和精神伦理建设,与2005年颁发的《扶持5岁幼儿教育计划》都使得台湾社区幼儿教育有法可循、有章可依。相比之下,中国内地对待社区幼儿教育,只对幼儿园园长提出要负责与社区联系和合作。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合理利用周围的社区资源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做出了相关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文促进幼儿社区教育的发展,这是中国内地没能充分利用资源、没有重视社区教育的原因之一。
2,专业保障
台湾的大学的幼教系普遍设有“幼儿社区教育”、“家庭与社区”这门课程,可以看出台湾地区对幼儿社区教育的重视。台湾地区致力于学校社区化、社区学校化、家庭中间化,重视社区、家庭、学校纵横合作从中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除社区资源外,社会各界人士也积极响应与参与幼儿教育,丰富的教育资金,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为幼儿社区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台湾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的回顾与评述,我们可以发现诸多启示。首先,台湾独具特色的社区幼儿园教育,对社区重视且进行合理的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并利用社区发挥极大的教育功能。中国大陆在社区教育上仍有很大欠缺,如能学习台湾对社区教育多加利用,致力于学校社区化、社区学校化、家庭中间化,重视社区、家庭、学校纵横合作,中国内地的幼儿教育将更上一个台阶。其次,台湾有关学前教育的立法完整且更深入、丰富,专门关于幼儿教育的立法——《幼稚教育法》与相关法律14种。相比较而言中国内地的相关法规较少,尚无完整的幼儿园法律,相关法规仅11种。台湾幼儿园法律法规,不但强调幼儿教育的公平性,而且融入人民的生活中,完整地立法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日后幼儿教育更好地研究扫平道路。幼儿教育的发展不能只依靠社会、政府、市场的调节,必须借助立法的力量。完善幼儿教育的相关法律是幼儿教育界、重视幼儿教育父母最大的心声,也是现实迫切的需要。再者,台湾的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的经验同样值得学习与借鉴,其中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对幼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游戏,创新游戏:通过实践现场教学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完善。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会思考和创新,提高专业素质与能力,中国内地的幼儿教育职前培养应更重视实践活动,将理解后的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中,这将使幼师获益良多。最后,通过台湾地区幼教师与中国内地幼教师性别比例的比较,发现男幼教稀缺的原因。幼教性别比例的平衡需要完善立法,加强政府管理,提高幼儿教师的福利和薪资待遇,让更多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人,没有负担顾虑地加入教育事业的队伍,国家的立法与政府的支持是实现幼教师性别平衡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