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邦才教授运用调理脾胃法治疗失眠的经验

2018-01-13尤恬子王邦才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阴火心神酸枣仁

尤恬子 王邦才

1.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310053 2.宁海县中医医院 3.宁波市中医院

王邦才教授是宁波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王师从医三十余载,熟读经典,勤于临证,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受《素问·逆调论篇》“胃不和则卧不安”启示,结合李东垣“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1]的论述,在临床上常师其意而扩其用,通过调理脾胃治疗心神疾病,逐渐形成了化痰和胃、养心安神的治疗思想。作者有幸跟随王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王师运用调理脾胃法治疗失眠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失眠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入眠困难、睡眠深度浅、早醒、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的综合征。主要特点为入睡困难、睡后易醒、醒后不易入睡、时睡时醒、甚则彻夜不眠等,常伴精神不振、反应迟钝、体倦乏力等症状。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出现,失眠的发病率逐渐升高[2]。调查显示,47.8%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症状[3],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4],甚至有可能引发恶性意外事故,造成巨大损失[5]。王师认为失眠属中医“不寐”范畴,与人体阴阳消长有很大的关系。

失眠的病机为化源不足、心神失养,或阴虚火旺,或心胆气虚、心神不安,或宿食停滞热化,或肝火扰神,以上均能使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为本病。王师认为由脾胃因素引起的不寐有虚实之分[6],实者常因饮食不节,积食生痰,痰热上扰;或肝胃不和,胃失和降,上扰心神。《备急千金要方·胆腑·胆虚寒》中记载:“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7]病后胆气不足、疏泄不利、胃气不和致生痰涎、痰气互结、气郁化火,虽曰虚烦,实为痰热扰心而不得眠。虚者则因脾运不健,气血生化乏源,心神失养。《类证治裁·不寐》云:“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8]思虑劳倦太过或后天失养,伤及心脾,阴血暗耗,血不养心,心无所主,神不守舍则见失眠不寐、多梦易醒。其中食热扰胃、痰火扰神是失眠临床常见的基本病机,正如《古今医统大全》云:“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9]痰热、实火扰动心神在失眠患者中最为常见。因此,王师根据失眠的病机、病症表现提出了以调理脾胃法治疗失眠的原则,即化痰和胃,养心安神。

2 诊疗特色

王师调理脾胃治疗失眠的理论从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著名论点而来,李氏此论点认为体内有阴火为伏火,能消耗人的元气,是人体元气消耗的罪魁祸首。反过来,脾胃机能被阴火所制,阴火乘虚而入,上行至人头部,使人心神受到困扰,导致心火旺盛,引起心神不宁,出现精神紊乱、烦躁愤懑,眩晕失眠等症状。脾胃既是元气生发的根本,同时也是抑制阴火上行的关键。因此李氏认为,只有调制脾胃使之调和,阴火无法上行干扰心神,自然心神安定宁静、七情不伤。王师由此受到启发,将这种理论用于临床实践,通过调理患者的脾胃来治疗心神不宁,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王师从脾胃调治失眠的诊疗方法总结为以下四法:(1)消食和胃:饮食无节制,过饱过度,宿食滞留不化,以至脾胃损伤,无法造血生血,则心神无所依附,心神不安以致失眠,胃口渐失,脘腹胀满,嗳气泛酸,舌胎厚重黏腻,脉滑。治疗方法以调和脾胃适中为主,以助安神。方选保和丸加减,方组:半夏、白术、焦三仙、竹茹、连翘、陈皮、茯神、砂蔻仁等。(2)疏肝解郁:思虑过多,情志凝结至极以至肝气郁结而又无法疏通发泄,久之则转化阴火致使心神不宁,症状表现为无法入睡、失眠多梦、易怒易躁、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方法以疏通肝火郁结、养血安神为主。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化裁,方组:柴胡、当归、白芍、丹参、香附、白术、茯苓、丹皮、生栀子、夏枯草等。(3)清化脾胃痰热:如果饮食过于肥甘,消化不畅,则导致体内湿气滞留,痰湿内阻,而阴阳之气不通,从而导致夜晚失眠,痰多以致胸闷、舌苔厚腻,或白或黄,脉滑数。治疗此症以清热化痰、调理气机为主。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方组:黄连、远志、枳壳、陈皮、竹茹、石菖蒲、酸枣仁、茯苓、半夏、甘草等。(4)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思虑过多、劳心伤神,伤及心脾,以致血不养心,心神无依,心脾两虚,失眠多梦、身心疲乏倦怠、饮食无味、面色无光、舌淡苔薄,脉相细弱。治疗此症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为主。方选归脾汤加减化裁,方组:党参、白术、炙黄芪、酸枣仁、柏子仁、远志、木香、当归、五味子、茯神、炙甘草等。

在四法调治基础上,王师结合多年临床所见,提出现今失眠患者中,以饮食无节制特别是常食肥甘厚腻、思虑过劳情志过极而致脾胃失调,内生痰湿,体内郁结蕴久而逐渐转化内热,虚火上乘扰乱心神导致失眠的最为多见。对此,早在《素问·逆调论篇》中就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并提出以化痰和胃的半夏秫米汤来治疗此症。王师常常将黄连温胆汤合仲景治疗“虚劳虚烦不得眠”的主方酸枣仁汤及半夏秫米汤三方合用,酌情加减用量。药方由半夏、陈皮、枳壳、竹茹、茯苓、大枣、炙甘草、黄连、酸枣仁、远志、知母、川芎、茯苓、秫米等药物组成,用量依症状加减。若有气虚症状可加黄芪15g、党参15g;若有瘀血症状加丹参30g;肝郁气滞者加柴胡15g、香附10g、佛手10g。该方针对病机,化痰平胃同时能养心安神,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其中半夏、陈皮、茯苓、枳实可健脾化痰、理气和胃,黄连、竹茹、知母去心火、化痰浊、清心安神,酸枣仁则为治失眠之良药。《金匮要略》曰:“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枣仁养肝血、安心神;茯苓甘淡,宁心安神;川芎理气疏肝、养血安神;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养肝血;知母滋阴润燥,清热而不伤阴。从脾胃升降气化功能而言,秫米能使“胃和”而卧安。《中医方剂大辞典》谓半夏秫米汤主治“痰湿内阻,胃气不和之失眠”[10],能使“胃气息息下行,上焦之气皆可因之下行”[11]。

3 验案

王某,女,48岁,职员,2017年12月8号初诊。主诉:失眠3年余,加重1个月。患者3年来一直为失眠所苦,曾口服多种中西医药品种及各种保健品,均疗效不佳。长期口服艾司唑仑片,每晚3片能勉强睡4h左右,近1个月来加重,服药后仍久久不能入睡,甚则彻夜难眠。患者体型丰盛,多善思虑,伴心烦,口苦而干,头晕、头重如蒙,胸闷,脘胀多痰,神疲乏力,大便偏干。病发后曾在当地卫生院予重镇安神之中药3剂口服,仍未见好转,仍失眠、口苦,遂来就诊。查舌红,苔黄腻,脉滑。王师认为此为痰热扰心,思虑过度,脾胃失和,痰浊内生,蕴久化热所致,予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加减。具体如下:黄连10g,远志6g,竹茹20g,枳壳 10g,陈皮 10g,半夏 15g,茯苓 20g,炙甘草 3g,酸枣仁 30g,川芎 10g,知母 15g,北秫米 30g,化龙骨30g,淮小麦30g。共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下午2时、晚上8时各服1剂。

2017年12月15日二诊。患者服上方后睡眠好转,艾司唑仑剂量自第3天开始减量,现日服1片,可入睡5h左右,心情好转,头晕减轻,纳便调,脘腹时胀,喉中时有咳痰少许。舌红苔黄,脉细。效不更方,上方加夜交藤30g、莱菔子20g。共7剂,服法同上。

2017年12月22日三诊。患者已停服安眠药,每晚能熟睡7h左右,余症均有好转,精神可,心情舒畅。舌红苔薄黄,脉细。再予原方出入,上方去化龙骨、川芎,黄连改为3g,加百合20g。上方继服2周,睡眠正常,诸症均消。

按:现今失眠患者大多饮食无节制、过食过饱,宿食滞留,消化不畅,以致生血化血的来源脾胃受损,则心神无所附,心神难安而失眠不寐者较为多见。对此,早在《素问·逆调论》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清代张璐[12]在《张氏医通·不得卧》中亦云:“脉数滑有力不眠者,中有宿食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由此提出化痰和胃治疗失眠。本证多以失眠、头重、体胖、痰多、胸闷、心烦、口苦、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为主。王师常将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及半夏秫米汤三方合用,依症状酌情加减用量,化痰和胃、养心安神,标本同治,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 结语

王师调理脾胃治疗失眠的理论从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著名论点而来,脾胃为元气生发之根本,又是制伏阴火上乘的关键。脾胃调和,阴火不致上扰于心,自然心神宁静。王师受此启悟,在临床上常师其意而扩其用,通过调理脾胃治疗心神疾病,常能应手获效。

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及半夏秫米汤三方合用,针对病机,化痰和胃、养心安神并举,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其中半夏、陈皮、茯苓、枳实健脾化痰、理气和胃,黄连、竹茹、知母清心降火化痰;酸枣仁养肝血、安心神;茯苓甘淡,宁心安神;川芎调气疏肝、调血安神;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养肝血;知母滋阴润燥,清热而不伤阴;秫米则能使“胃和”而卧安。全方诸药调和脾胃功能、交通阴阳表里,从而达到阴阳相和,失眠得治。治疗失眠除用中医药内调以外,还需注意患者精神因素,嘱其减轻烦恼思虑,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猜你喜欢

阴火心神酸枣仁
“阴火”的概念史研究*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酸枣仁复配制剂改善小鼠睡眠功能的研究
李杲阴火理论研究探析*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临证验案举隅
李东垣“阴火”病机探讨
酸枣仁行情出现上扬
小朋友绘画作品展
夏季睡不好,喝酸枣仁饮
善用酸枣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