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对策
2017-06-30杨卫琴
杨卫琴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6年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65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划分为干预组(33例,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感染发生率、感染控制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为6.1%、肺部感染率为1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4%、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感染控制时间为(7.9±1.5)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3.1±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关键词】 重症颅脑外伤; 气管切开术; 术后护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6.0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6-0095-03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通常都会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患者往往会出现吞咽反应消失、咳嗽等症状,极易导致缺氧、窒息等现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要成功抢救患者,主要是维持患者呼吸道畅通,气管切开术不仅可解除患者气道堵塞症状,同时也可改善患者脑缺氧症状,减轻脑水肿,对于这类患者是最为常用,也是比较重要的治疗措施,不仅有效,而且安全性较高[2]。但是气管切开术后极易和外界接触,也极易出现感染等症状,因此加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3]。为探讨分析有效的护理措施,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2013-2016年在筆者所在医院就诊的65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2013-2016年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65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将65例患者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措施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干预组(33例)。干预组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18~82岁,平均(39.6±5.9)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18~82岁,平均(39.67±5.6)岁。通过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控制病房温度20 ℃~22 ℃,湿度60%~70%,每天应更换切口辅料1~2次,而且应及时清洁、消毒切口。病房每天也需要消毒2次。患者床旁还应该准备好相关急救设备,如气管插管用物、气管切开外套管、简易呼吸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吸引器等。其次,对于每天病房探访人数应严格控制,并密切观察切口情况,一旦发现感染出血或者受污染一定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常规监测 护理人员应持续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及心电监护,以便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同时,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等变化情况,若发现异常一定要立即上报医师处理。术后几小时一定要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陪护,并仔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纵隔气肿、出血、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及时将血性分泌物吸出[4]。
1.2.2 体位护理 术后1~2 d应指导患者尽可能保持平卧位,然后可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将床头适当抬高。护理人员应每隔2 h协助患者翻身、拍背,而且应仔细检查颈部、套管位置,使套管始终保持自然正中位,避免套管位置放置不当、脱出或者扭曲挤压。采用死结将气管套管系带,并且适当调节套管松紧度,术后开始几天一定要仔细检查套管是否脱落,定期消毒、更换内套管[5]。
1.2.3 气道湿化护理 人工气道建成后,呼吸道黏膜干燥,容易导致排痰不畅,为此护理工作中一定要做好气道湿化护理,可采用套管内滴药或者超声雾化吸入等方式进行气道湿化,雾化吸入方法可给予5 mg地塞米松+4000 U糜蛋白酶+30 mg氨溴索+8万U庆大霉素+5 ml生理盐水等配成雾化吸入溶液进行超声雾化吸入,15~20 min/次,2~3次/d[6]。
1.2.4 吸痰护理 吸痰是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吸痰技巧,把握最合理的吸痰护理时机。护理人员首先一定要仔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动脉血氧分压下降、肺部痰鸣音、呛咳、气道压力升高等吸痰指征,尽可能做到按需吸痰,避免不必要操作对患者造成损伤。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从无菌操作原则,每次都需要更换吸痰管,并且不同部位吸痰管一定要严格区分。
1.2.5 心理护理 很多患者因为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并不充分,术后往往担心疾病预后情况而出现恐惧、焦虑、害怕、紧张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心理压力也比较大,这样非常不利于术后康复。为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时刻关注患者心理变化,主动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此外,护理人员应积极和患者家属沟通,指导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左右,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尽可能疏解患者负面情绪,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1.2.6 饮食护理 很多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无法自主进食,但为了供给机体能量消耗,术后一定要做好患者的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工作,使患者机体得到充足的营养支持。同时,也可通过留置胃管的方式为患者多提供一些低脂肪、热量高、富含优质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此外,也可输注营养液,但需控制药液注入速度及温度。而且每隔4~6 h应冲洗一次胃管,防止胃管堵塞[7]。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生活可自理。显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生活基本可自理。有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无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生活无法自理。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17.0统计学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组患者痊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患者痊愈6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感染率及感染控制时间比较
干预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4例,切口感染率为6.1%,肺部感染率为12.1%;对照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0例,切口感染率为9.4%,肺部感染率为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感染控制时间为(7.9±1.5)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3.1±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很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症状,非常有必要进行气管切开术维持呼吸道畅通,但气管切开后会改变空气进入肺部的方式,大大增加了呼吸道感染风险。为此一定要加强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本次研究中,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切口感染率、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感染控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这和丁昌会等[8]研究报道结果基本一致。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首先一定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为此科室内应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并且定期考核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要求只有护理人員考核合格后才可以正式上岗[9]。预防肺部感染是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护理人员每天都应该仔细消毒病房,为患者营造整洁、干净的病房环境。实际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每项护理操作也应严格根据无菌操作原则执行,而且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并保持气道湿化,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10]。
综上所述,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李俊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9):316.
[2]吴海防.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8):154-155.
[3]高春香,张俊丽,段玉香,等.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37.
[4]杨鸯红,陈晓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2):492.
[5]王芳.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对策[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24(6):361-362.
[6]杨丹丹,徐永芬,何立.PDCA循环在预防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28(4):303-306.
[7]黄惠芳,顾玉凤.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5):380-381.
[8]丁昌会,韩玉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0):223-224.
[9]马青芳.30例重症颅脑疾病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6):204.
[10]王丽存.重症颅脑疾病患者气管切开术护理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3(3):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