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新整合经济生活教材内容的思考

2017-06-20谢伟李仙花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理论逻辑经济生活发展路径

谢伟+李仙花

[摘 要]现行经济生活教材虽为佳品,但也有不如人意之处,如其对理论逻辑注意不够,对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与路径选择的阐述不够清晰,讲述各种经济角色必须掌握的知识不够集中。重新整合经济生活教材内容的基本思路:将理论性相对较强的一部分经济学原理集中讲述;更加明确地揭示我国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与路径选择;将各种经济角色的必备知识集中讲述。

[关键词]经济生活;理论逻辑;发展路径;经济角色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4802

在所有的课程资源里,教师与教材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资源。教材是承载课程目标具体要求的文本资料,对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所有的文本资料都无法企及的。现行经济生活教材系根据教育部在21世纪初发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编写而成,已经使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其精粹所在与不足之处均已充分显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对教材进行适度整合,方可尽扬其长而力避其短,更好地做到物尽其用。

一、现行经济生活教材的瑕疵所在

毫无疑问,现行经济生活教材可谓佳品,但是,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十全十美之物毕竟不存在,教材也一样。笔者个人就觉得,现行经济生活教材在以下几方面存在瑕疵。

1.教材内容的结构强调生活逻辑甚足,而对理论逻辑顾及不够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模块要求将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地结合起来,现行经济生活教材对生活逻辑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从微观来看,几乎所有知识的问题情境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来设计;从宏观来看,教材的知识结构也高度地生活化了,纵观其内容,依次讲述的是: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样的宏观安排,从生活逻辑的角度来看,确实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从理论逻辑的角度来看,则无疑是很大程度地碎片化了。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尽管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感觉轻松,但是,在学习完成之后,学生却不能建构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会导致他们无法准确而灵活地运用知识。

有些专家认为,现行教材的内容本来就不是很多,即使不构成严密的体系,教师在复习时再做一定的梳理或者指导学生自己梳理来形成体系,也不是一件难事。这种想法实在是太脱离实际了!对教材内容的认识,从专家的视角来看与从学生的视角来看,绝然不是一样的。专家是对这一学科的内容极为熟悉且极有研究的行家,在这一行业中浸润了好些年,而学生是未成年人,且是这门学科的初学者,更何况,优秀的学生毕竟只是少数,绝大多数的学生,学习能力很一般,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很弱。在专家眼里极为容易的内容,在学生眼里,却犹如天书般难懂!

2.对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与路径选择的阐述不够清晰

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是要实现国家富强。“富强”,排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之首。经济发展的路径,也就是通向富强的路径。对这一路径的充分理解,有助于学生增强制度自信与道路自信,从而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增强政治认同,这正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生活重要的教育价值所在。

教材对这些内容也使用了一定的篇幅来论述。实质上,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正是经济发展极其重要的决定因素,教材在这些方面所费的篇幅不可谓不多,而且,在第四单元中,教材还专门设置了一课的内容来阐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题与主线等问题。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这一课的内容只是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鳞半爪,且没有与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并形成体系。

尽管教材的论述并不系统,但是高考命题在考查这些知识时却毫不含糊。历年高考的非选择题在涉及这些内容时,均有不低的要求,学生如果对这些内容没有深刻的理解,就根本拿不到高分。

3.讲述各种经济角色必须掌握的知识过于零散,不够集中

“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在界定思想政治学科这门课程性质的时候明确提出的要求。现行经济生活教材对在社会上担任一定经济角色所必备的知识也有所论述,譬如作为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经营者等角色,在碰到某些常见的问题时应当怎样应对,也做了一些说明。但是,这些知识给学生的印象仍然比较零碎、散乱,需要重新梳理形成一定的体系后,学生才能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既然教材存在上述瑕疵,我们就有必要对症下药,对教材内容予以重新整合,以提高其效用。

二、重新整合经济生活教材内容的基本思路

1.将理论性相对较强的一部分经济学原理集中讲述

现行经济生活教材文本中散布着许多经济学原理,但它们在教材中的地位各不相同:有的原理是服从于一定的主题的,比如市场机制的运作原理、政府干预的原理等;有的原理是直接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的,比如金融投资的基本原理等。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将所有的原理全部抽离出来。但也还有一些原理理论性相对较强,在教材体系中,与实践的关系也不是十分紧密,例如:价格的含义、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关于分配的基本理论,关于全球化的基本理论等。把这些原理集中“打包”,学习效率可能更高。

2.更加明确地揭示我国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与路径选择

如前所述,我国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与路径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需要将现行经济生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重新整合来使其体系化。

首先,我们要强调,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要将我国的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内容整合在一起。之后,将第十课的全部内容(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与第十一课最后一目的内容(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整合在一起,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让学生学习。第十一课最后一目的内容,其理论依据已经在集中学习部分经济学原理的时候学习过,这里的实践要求,与我国经济发展的主题、主线等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整合在一起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其意义,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形成更加完整的认识。

3.将各种经济角色的必备知识集中讲述

关于公民作为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经营者必须掌握的知识,现行经济生活教材已经讲了许多,将这些内容及其相关理论重新梳理、集中、整合,学生在学习时目标更加明确,学习结束后也能形成更加完整的印象。

综上所述,经济生活教材整合后的基本结构可以设置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讲述基本的经济理论,第二单元讲述我国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战略,第三单元讲述各种经济角色的相关知识。这样的整合,完全不会增加知识数量与难度,也基本保留了现行经济生活教材的生活逻辑,但整个教材的理论逻辑却更加清晰,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地防止知识碎片化。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理论逻辑经济生活发展路径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依赖与超越
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浅谈高中经济生活课学习策略的几点建议
如何提高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能力的探讨
基于货币视角的“经济生活”的逻辑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浅谈供给侧改革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