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供给侧改革

2016-07-06张舒娴

2016年21期
关键词:理论逻辑实践路径供给侧改革

张舒娴

摘 要:供给侧改革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提供了新思路,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供给侧改革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理论内涵,与需求侧管理共同构成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做好“转型、创新和改革”方面的工作,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结构性;理论逻辑;实践路径

一、导言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11月18日,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再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指出:“我们必须解决世界经济的深层次问题纯货币刺激措施是不够的,必须确定作出更大的努力促进经济结构改革,使供应系统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总理李克强11月11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强调“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我国经济在“三期叠加”阶段,面对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品供求失衡和资本边际效率的降低,市场机制运作运行不畅等结构性问题,2015年12月18日-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供应方面的五个关键任务。可见,供应方面的改革已经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方向,供给侧改革将会是“十三五”期间我国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政策着力点。

二、供给侧改革提出的时代背景

总体上来看,世界经济环境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全球经济结束了大稳定的“旧常态”而进入了“新常态”。

(一)生产成本上升

在劳动力成本方面,中国面临着老龄化问题,劳动生产力增长速度过快,已经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在自然环境成本这一方面,国家在自然环境的监管上有所加强,企业在污染成本和安全成本方面也大大增加,更多时间是倾向于把更多的钱放在设备和技术上,通过使用设备和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实现产品更新换代。[1]

(二)产品的供需错配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调查显示来看,2014年度,我国居民的收入基尼系数达到0.469,国际上公认贫富差距的警戒线为0.4,从而可以看出我国的居民的收入基尼系数已经大于了国际上公认的贫富差距警戒线,表明在我国存在的贫富差距过大现象。贫富差距过来,让我国的居民消费结构越来越不合理。[2]

(三)资本边际效率的下降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资本边际效率的定义是一种贴现率,贴现率是使资本货物使用的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资本商品的供给价格的总和或重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投资强劲增长,刺激下的资本边际产出效率呈现下降趋势,减少投资回报将直接影响企业投资。

(四)市场机制运行不畅

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经济发展的质量两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了经济增长断断续续的问题,表现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投资产能过剩、要素供给约束、环境污染加剧、社会矛盾增加”,这些方面充分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充分,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不相匹配。在这种局势下,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三、一些专家对供给侧改革的评论

在我国当前经济增速下滑、结构矛盾凸显的宏观环境下,供给侧改革的实施效率决定着我国“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周期内经济体系的发展走向。在我们国家,虽然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研究长期问题、趋势性问题应该着重从供给方的因素去分析。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主流的思想还是从需求方去观察问题。就是所谓“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分析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需求不够,应对的方针就成了扩需求、保增长,采用刺激的办法去提升经济增长率,但是近几年效果不佳,而且积累了大量的风险。风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刺激政策的效应越来越差;另一方面,刺激政策造成的副作用越来越大了。2015年一些研究表明,国民资产负债表的总杠杆率大概在250%左右,甚至有研究认为已经接近300%,说明杠杆里蕴藏着很大的系统性风险。于是很多人意识到用扩需求、保增长的办法已经不能继续了,要寻求另外的办法。从供给侧来考虑,中国经济进入下行通道的根本原因在于“效率提高对于增长的贡献在下降”。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到供给侧,尽一切努力去提高供给的效率。在供给侧的三个主要因素——劳动力、投资和效率提高当中,劳动力因为人口红利已经逐渐消失,因为过度投资已经造成了很多负面的作用,而且蕴藏着系统性风险,所以要扭转经济增速下降的形势,就要依靠提高供给的质量,也就是说提高效率。

提高供给方的效率和质量最终还要靠结构性改革。首先要优化经济结构。效率不高,肯定有资源错配、误配的问题,所以结构优化是我们要提高供给效率的重要途径。吴敬琏指出:“结构调整有两种办法,一种办法就是计划经济的办法,由政府来进行资源的再配置。我们曾经用过这个办法,比如从2004年以后提倡的‘有保有压,‘有服有控,由政府行政机构来包办,用各种政府补贴、贷款、投资来发展政府所指定的一些产业,来扶植政府所选的一些企业,来发展政府所提出的某些技术创新。从2004年以来做的办法看来效果并不好,因为政府没有能力去判断什么是好的结构,实际上这是要靠试验,靠千千万万的创业者、创新者通过试验在市场中受到考验,找出路径。”另一种办法,就是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本原则下,主要依靠市场力量来进行。市场可以有两个作用,一个作用就是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资源的再配置的时候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市场的另外一个作用就能够形成一种所谓兼容的激励机制,激励人们的创业和创新。

想要提高供给质量效率应该应该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说的,“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对应经济下行不能老是用刺激的老办法,对于如何提高供给侧的质量也是这样,要按照新办法,市场要想在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我们当前的重点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其实要做两件事。一件事就是实现资源的有效再配置,原来有错配的,现在要把它转回来实现再配置,使资源配置更加有效。另外一件事就是降成本,可以用下指标的办法要求企业降成本,但是更重要的恐怕是要靠市场激励,用市场的优胜劣汰,市场的竞争去使得企业和创业者都能发挥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要优于下指标的办法。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实践路径

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放松管制,让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减少制度交易成本,改善供应系统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的效率。事实上,实际上,“供给侧”可分为产业、要素和制度三个层面,分别对应着“转型、创新、改革”。其中,“供给侧”是改革切入点,“结构性”是改革方式,“改革”才是核心命题,体现出“转型是目标、创新是手段、改革是保障”的逻辑关系,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的发展,开放、分享的想法,创新在国家发展和全球的核心位置,优化资源分配,释放新的需求,创造新的供应,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

产业的转型升级,我们务必从下面方式方法为出发点,要改造传统的产业结构,就要以产品创新作为首要任务,结合工艺创新和农业生产,以公共产品为保障,从而来达到提高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目的。首先,产品创新是我们要着力推进的部分。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我们要大力支持。这样才能创造出质量好、品牌佳、受消费者欢迎的,同事还具有竞争力新产品。其次,构建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就技术而言,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科技化、产业化、信息化生产,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效益上,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不断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供给。再次,要加强公共产品的供给。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政府应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增加公共产品的总供给。

(二)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我国27个大行业中有21个产能严重过剩,既有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又有风电、光伏等新兴行业。在此背景下,大量“僵尸企业”的出现,既占用了社会资源,亦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所以首先要着力化解产能过剩。过剩产能产生的根源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与过去运动式的政府投资计划有关。政府扶持指数越高的行业产能过剩越严重。第二,某些政策与市场规律不吻合,背离了市场规律,造成政策的不稳定性。第三,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催生了过剩产能。第四,因为去产能会影响GDP,尤其会影响就业,所以部分地方政府对于化解过剩产能并不积极,因此化解过剩产能的速度比较慢。第五,制度的不健全也让过剩企业难出清,比如破产法的不完善。应从以下几方面改善:第一,政府政策要遵循市场规律。第二,必须改革项目审批制度,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第三,要努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使得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获得资源的成本差距缩小。第四,银行必须加强关注坏账的产生及解决。第五,地方政府的决策机制和激励约束需要做出重大改变。过剩产能的化解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消化过程,需要企业来调整资源配置,压低过剩产能,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发展方向,寻找新的市场需求,改变经营模式。其次要建立“统一开放、服务完善、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民工的工伤、医疗、失业金、养老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农村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从而解决“转得出”和“留得住”的问题。最后要加强产品市场治理,必须对那些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商业欺诈者予以重处和严惩,才能够有效净化市场,改变市场供给结构,促进供需平衡。

(三)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实现从政府管制向市场机制的转变

我们所谈到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其实就是要通过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由市场来进行调节,减少宏观的经济干预,加强体制的改革。重建创建一个系统,加快市场环境的形成,市场环境形成之后,可以让企业创新发展,产权制度、投融资制度,形成了企业独立,市场平稳发展,消费者根据自身意识消费,具有选择权,市场壁垒减弱或者消失的局面。另一方面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要措施是有,完善国有的资产体制,让更多的私人资本参与进来,增加更多的民营企业的范围,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更重要的一点是需要积极防范金融风险。进一步改进的财税体制和分配机制,创建一个相对好的环境,改革并且完善金融监管的框架结构,加大财政对其的投入,让更大范围的民营资本进入其中,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延平,周开让.加快技术进步是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根本出路[J].经济纵横,2013(9):8-11.

[2] 迟福林.走向服务业大国——2020: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J].中国井冈山学院学报,2014(6):9-16.

[3] 林卫斌,苏剑.理解供给侧改革:能源视角[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12).

[4] 吴敬琏.推进供给侧改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参考报.

猜你喜欢

理论逻辑实践路径供给侧改革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依赖与超越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