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货币视角的“经济生活”的逻辑分析
2016-11-07刘祚柱
刘祚柱
摘 要: 货币概念是“经济生活”的逻辑起点,贯穿于整个“经济生活”,因而是“经济生活”的基本概念。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职能的展示演绎着人类整个经济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讲深讲透这个基本概念,有助于理清教材的逻辑,帮助学生解决相关的疑惑与难题。
关键词: 货币 经济生活 逻辑起点
所谓逻辑起点,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指“科学应该从何开始?”这就是说,逻辑起点就是范畴体系的起始范畴。“从最简单的基本的东西出发……因为这里,在这些基本东西那里,‘全部发展就在萌芽中”。因此,逻辑起点是一门科学的起始范畴,以它为基础可以推演出整个科学的体系①。“经济生活”全书共分为“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和“面向市场经济”四个单元。其实质是构建一个社会再生产的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一系列的社会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一、货币的产生:商品交换矛盾的解决
教材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在对“货币的本质”的分析中,涉及货币的产生问题,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交换的发展经历了简单或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交换和货币交换四个发展阶段。贵金属金或银之所以独占一般等价物的地位,只因为它们本身的天然特殊性使它们最适合充当货币材料。所以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别从商品内在矛盾的逻辑发展和商品交换的历史发展的两条线索展开对货币起源的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这就是: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高中新教材在货币的定义与本质的表述为:“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教材第5页)就是沿用马克思的定义。
二、货币职能:社会再生产的推动力
“Money is what money does.”(货币就是货币的职能)马克思所说:“一种商品变成货币,首先是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换句话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②货币就是为了展示其职能才走上历史舞台的。
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这是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货币职能的发挥使社会再生产得以可能实现。
马克思认为货币资本在生产中成为“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资本登上舞台,发挥货币职能,必须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使生产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教材第六课分析居民的几种投资方式,如储蓄存款、股票、债券、保险等,居民的投资方式同时也是企业筹资的途径。投资渠道的多样化,有利于资本这一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本市场需要不断地进行规范和管理,形成公平、公正、有序的竞争环境,克服市场固有的弊端。近年来发生的老板“跑路”事件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失范而导致实体企业的崩溃。货币资本同时是持续的推动力,正如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论断为货币崛起的过程。教材第十一课分析社会生产是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国际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各国充分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推动生产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单靠国内自身积累资金,不足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引进外资;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国家积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性经济水平。
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教材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的落脚点是如何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材从货币引入,提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两种经济现象,导出货币流通规律,也为国家的货币政策埋下伏笔。物价水平影响消费,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和制约。货币需求增加会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会提高人民的收入,刺激消费,消费的增加会带动生产的发展。当然,货币的流动性增加会导致物价的上涨,这时国家又得回笼流动性控制CPI的增长。货币流通正是货币生命力的所在。
货币就是钱,我们天天使用的钱。我们可以用钱去买各种各样的产品,我们用钱去买产品的过程,就是用钱去分配产品的过程③。货币的分配职能是通过价格实现的,价格反映的是产品和货币之间的关系,价格可以是一单位产品换多少单位货币,也可以是一单位的货币换多少单位的产品。在“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中,不管是个人收入的分配,还是国家财政与税收,都是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货币表现形式。
三、货币是基于国家能力的信用竞争选择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公认为真正纸币的开始。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当然这种纸币的发行是需依靠强大的国家机器和信用支持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效法元朝统治者纸币发行的成功,亦在开国之后发行了明朝的纸币。但是朱元璋忽视纸币的发行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标准,而是随心所欲地大量印刷一批,直接导致国家印,没人用。过量发行纸币的后果就是恶性的通货膨胀。例子还有很多,比如1948年的民国政府,最近几年的津巴布韦政府,都是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因此教材将纸币概念定义为: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是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世界货币除作为价值尺度之外,还是国际支付手段、国际购买手段等。世界货币是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外汇储备是国家国际信用的抵押物,这就意味着,外汇储备是国家国际信用的备兑支付手段。韩国人为什么要将1997年12月13日定为国耻日?因为,当时韩国国家国际信用崩溃,必须出让部分经济主权和几乎全部的货币发行主权,以避免国家破产。在韩国人看来,这一天与亡国一样耻辱。因此,中国持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强大后盾,也是国家能力和信用的竞争选择。
公元前2000年的古巴比伦寺庙和公元前500年的希腊寺庙就已出现办理货币代保管、代收、代付等较为简单、原始的金融业务。到中世纪,由于西欧各沿海国家的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逐步使这些中介机构演化为银行业。1580年,意大利成立了威尼斯银行,标志着以“银行”命名的近代银行信用机构的诞生。1694年,英国的英格兰银行成立,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产生及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
在银行创造了信贷之后,债券的诞生便成为货币崛起过程中的第二次伟大革命。股票和股份公司的诞生,让货币进化到虚拟资产的时代④。股票,成为人们实现财富梦想的现实阶梯,高风险和高收益同在。股份公司指公司的资产由多个投资者共同拥有,有限责任制度是在企业运营不下去的时候,有限责任可以防止投资者失去他们所有的财富。
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当今社会人们无法完全保护自己的财产和生命,只有让别人一起分担自己的损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保险使货币不再仅是财富的集聚,而包含了风险的分担。
“货币”是“经济生活”的逻辑起点,是贯穿“经济生活”课程的一条主线,“经济生活”的全部内容都是“货币”问题的充分展开。只有理解透货币这一核心概念,才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合理且有效地进行“经济生活”的学科教学,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胡中锋.“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述评——教育学有没有逻辑起点[J].现代教育论丛,1999(1):4-5.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11,113.
③谭根林.循环经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5.
④[英]尼尔·弗格森.货币崛起:金融如何影响世界历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