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思考

2017-05-30王全坤

体育风尚 2017年5期
关键词:田径训练训练量初中体育教学

王全坤

摘要: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对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进行合理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学生的田径潜力得到开发和培养,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精神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供参考,希望能为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提供有效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训练强度;训练量

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而田径作为一种贴近生活的体育运动,不仅能夠有效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思维能力的持续发展,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素养也有着较好的影响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许多教师在进行田径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着传统的田径训练模式,过高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造成了学生的身心疲惫,未能有效开发学生的田径潜能,极大降低了田径训练的实际效果。因此,为确保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合理化,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及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从而有效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一、影响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合理化的主要因素

(一)家庭因素

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家长都比较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情况,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作用,这就导致学生将大量的学习时间投入到文化课程,参与田径训练的次数相对较少,在田径训练的时候也很难把握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严重影响了田径训练的科学进行[1]。

(二)教师因素

教师作为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的组织者、引导者,对田径训练的有效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理论讲解和示范教学,是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将体育知识运用到体育运动中的重要因素[2]。但是就目前来看,许多初中体育教师都不具备高水平的田径专业素质,在田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训练模式和训练方法也较为落后,导致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严重影响着田径训练的整体质量。

二、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应对策略

(一)协调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关系

想要实现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的最佳效果,就必须要对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和协调,使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比例得到有效把握,从而有效确保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合理性,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在“田径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准确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以便能够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训练量,并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安排训练强度,从而有效提高田径训练的整体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分组田径训练,使田径训练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提高田径训练的效率和质量,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田径训练方法合理调整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使学生的运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在“短跑”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提高训练强度,使学生的爆发力得到有效提高,并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合理增加训练量,从而有效提高田径训练的整体效果。

(二)提高训练结构的科学性

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处理训练强度、训练量与学生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各个学生身体素质对田径训练的适应性,对不同学生安排不同的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通过科学的训练结构使田径训练符合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需求,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田径能力[3]。例如在“田径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由低到高增加田径运动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准确掌握各个学生身体素质与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之间的适应点,将其作为安排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基础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定期增加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做好日常训练记录,以便能够准确掌握学生对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适应点的变化频率,将其作为安排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优化依据,从而有效保证田径训练的合理性及科学性,使学生的田径潜力得到有效开发。

(三)完善田径训练体系

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的整体水平,应积极完善田径训练体系,为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的有效进行提供有利基础。首先,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关注度,对体育课程和文化课程的时间进行合理调整,杜绝其他课堂占用或挪用体育课程,从而有效确保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的有序进行,为合理增加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提供有利条件。其次,应科学制定初中体育的训练计划,加强对初中体育训练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以此确保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的规律性,避免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出现时间断层,影响到学生身体锻炼的适应性,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为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合理化奠定良好基础。此外,教师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积极学习田径训练的相关知识,真正掌握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设计原则,从而有效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的科学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确保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合理化,应积极协调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关系、提高训练结构的科学性、完善田径训练体系,从而有效提高田径训练的整体效果,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捷.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有效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7(16):41-42.

[2]赖福章.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探讨[J].新课程(下),2016(08):84.

[3]吉剑锋.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探析[J].成才之路,2015(34):85.

(作者单位:岱山县高亭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田径训练训练量初中体育教学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拼命地“玩”,“玩”命地练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分析
基于田径发展新特点的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研究
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施瓦泽的年度训练周期安排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