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及训练量

2017-04-17王立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训练强度训练量初中体育教学

摘 要:田径这一体育运动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运用较为广泛,同时,田径也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一门基础的体育科目。但是现阶段我国的田径训练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田径训练的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并不科学,这一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基于此,本文简要提出在我国影响田径训练的主要因素,并重点分析优化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以及训练的量的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田径 训练强度 训练量

引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阶段,田径运动有利于提高其身体素质,拓宽其思维方式,所以,在田径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准确分析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制定具备针对性的训练方案,严格控制田径训练的训练量以及训练强度,以此有效提高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田径训练的训练效果。目前,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依然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活动,认为高强度训练以及较大训练量才能提高学生体育水平,这一模式不仅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积极研究人性化的训练方案,对于提升学生身心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影响因素

1.社会因素

对初中学生进行田径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不仅能够促进我国体育发展水平的提高,也能够为我国田径运动员的选拔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有关资料调查显示,国家对田径这一运动项目的关注不多,加之校园教师普遍认为田径这一运动项目的技能性要求不高,并未提高对其教学方法的重视,同时,社会方面对其有关宣传不多,由此可见,初中体育教学训练中,社会因素是阻碍其训练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在校园体育教学过程中,管理人员并未制定有关体育训练制度,缺乏学生田径体育活动的开展,所以其训练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2.家庭因素

从我国当前现状来看,我国大部分家庭未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父母比较重视学生的文化教育,而忽视了其体育发展以及身体素质,大部分家长认为只有体育特长生才进行体育训练,所以反对甚至阻止学生参加田径训练;同时,学生的文化学习时间所占比例较大,难以平衡两者关系,这一原因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且不利于我国田径训练水平的提高[1]。

3.教师因素

在学生进行田径训练期间,教师对于学生的训练热情以及田径训练的实际效果有着关键的影响,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其在田径活动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没有明确进行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对于相关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缺乏了解,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训练目标的达成,同时,单一、枯燥的训练方式容易使学生丧失热情。另外,某些体育老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开展田径训练活动,难以良好控制田径的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未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反而达到相反的训练效果。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优化策略

1.完善初中体育田径训练制度

完善初中体育田径训练制度是提升训练效果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学校可以该方面作为主要的切入点。首先,学校必须提高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合理安排文化课程与体育课程的时间,有效协调二者关系,在提高学生文化知识素养的同时,提高其体育水平,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全面进步。其次,学校应当制定一定的训练监督体系,加大体育课程的巡查力度,实时监控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训练并及时指出训练当中存在的不足,保障初中体育田径训练制度的有效贯彻与落实。最后,学校应当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定期对其进行田径训练技能培训,并注重其职业道德,只有确保教师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才能明确训练的要点,提高训练水平[2]。

2.有效协调训练强度与训练量

初中体育教师应当严格控制学生田径训练的训练量以及训练强度,有效调整二者之间的关系,提高田径训练的效果。一般来说,如果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过大,很容易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就处于疲劳状态,甚至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违背田径训练的初衷。因此,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了解每位學生的身体状况,在保障科学训练的前提下,因人而异的进行适当调整,通过人性化的训练方案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进行田径训练时,教师可以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专人专项训练,训练其意志力,为其以后的体育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短跑训练,并适当间隔训练时间,提高训练强度,而在进行长跑训练时,可以适当提高训练量,降低训练强度,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3.提高训练结构的合理性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发育还未停止,各个学生之间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应当在掌握实际情况的背景下,开展训练活动,以此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并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在田径训练的过程中,如果训练强度过大,许多学生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肌肉拉伤等情况;而训练强度过小,又难以达到实际训练效果。一般来说,当前许多运动训练一般是在力量训练后才进行强度训练,同时,教师应当有效把握训练量与训练强度之间的关系,在掌握科学模式的情况下,提高田径训练的效率[3]。

结语

总的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尚未完善,田径训练有助于促进其思维空间的开拓,并能有效改善其身体素质,而田径训练方案应当满足科学化、合理化以及高效化等多方面要求,仅加大训练量、提高训练强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应当以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了解各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合理控制训练实践,科学的实际训练方案,以此提高田径训练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郑东方.论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09(15):58-60.

[2]李勇,王立平.高校体育田径教学训练量与训练强度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5(15):77-79.

[3]刘少华.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25):103.

作者简介

王立军(1971.3—)男,长春市九台区土们岭中心学校,教师,中学体育教学方向。

猜你喜欢

训练强度训练量初中体育教学
刍议初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
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探析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基于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分析
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施瓦泽的年度训练周期安排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