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活动与管理专业人才综合能力培养

2017-05-30康蔚林潘尔春

高教学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康蔚林 潘尔春

摘 要: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公共管理类人才教育,要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就是要建构起广博学识、精通专业、乐于反思,善于行动、能应万变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素质。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把开展读书文化系列活动与复合型人才培养进行有机结合,为构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有益探索,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公共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素质;读书活动;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9-0019-04

Abstrac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education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of public management talents is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with wide range of knowledge, proficient in professional, willing to introspection, good qualities in action and flexible adaption. The School of Management,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has combined the series activities of reading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It is a useful exploration for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construc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rsonnel quality training,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innov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public management talents; quality of compound talents; reading activities;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素质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的发展促使知识融合、学科交叉、技術集成的综合化趋势日益明显,培育一专多能的创新复合型人才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管理专业人才素质要求,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在人才培育探索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学·思·行”的育人理念,注重培养专业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学”即学习、学术,培育学生学习能力和对学术的追求;“思”即思考、思想,培育学生思维能力,形成自己的独立思想;“行”即行动、实践,培育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动手能力。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行乃学与思的外化,三维联动,环环相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近年来,学院始终把培养学生复合型素质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学院围绕“学·思·行”的育人理念打造了一系列创新教育的平台。学院通过开展了“经典、专业、学术”读书活动,积极推动学生参与选读经典、精读专业、研读学术,达到以读促学、以读促思、以读促研、以读促行,培养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实现人才培养“质”的提升。

一、读书训练与管理专业人才综合能力培养

(一)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结构

所谓能力,通常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本科层次的管理专业既不是培养现成的公共部门的管理者,也不是培养工具性人才。医药院校复合型、应用型公管人才能力结构可概括为:一般能力、医药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4个维度。[1]一般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往能力,较强的社会调查技能和写作能力,具备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需的定量分析和计算机技能;在医药管理专业能力中,还须具备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具备运用专业研究方法及社会调查研究能力、运用医药知识分析解决医药卫生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风险控制能力;学习能力包括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信息搜集能力;想象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等创新能力。而作为专业教育者,就必须在教育实施的各个环节着力培育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

(二)读书训练与管理专业人才综合能力塑造

知识是载体,是基础;能力是展现,是升华;素质是核心,是智慧的结晶。[2]阅读作为获取知识信息、增长智能和培养个性品德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能力提升的必然路径。依据建构论的观点:阅读就是一种对话行为。读者以解释、建构文本为目的,与文本发生交流与对话的过程。阅读绝不仅在于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理解、解释和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3]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理解、解释和意义建构,将知识逐步内化为个人思想方式与思维模式,形成认知世界、处理事物及其关系的图景,并赋予其个性化与人格化特征,从而形成个人能力和素质。读大学“必先读大师”,要与大师对话就必须对大师的“经典、专业、学术”作品进行深入的阅读与反思,通过理解、分析、诠释和“精神建构”,获得思想的再造。科学系统地开展“经典、专业、学术”读书训练,可以实现广博知识、精通专业、智慧启发、思维再造,最终实现学习“质”的提升。

1. 经典阅读:提升文化品位,塑造精神家园

在现代社会,作为从事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要求其知识结构呈现“宽”与“专”相结合,除了具备扎实、系统的经济管理知识以外,还须广揽人文知识、社会知识,从而为适应社会岗位的全方位要求奠定基础。人文经典是人类思想的浓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是长期沉淀的文化精髓。人文经典有着深刻的形而上学思考、独特的心性启悟和强烈的人伦关怀的特征,融化了先人对世界、对人生的终极思考与探索,表达了对世间真善美的追求。因而,人文经典阅读可以帮助大学生充实文化底蕴、拓展人文视野,培育人文情怀,提高艺术品位,从而避免狹隘的专业主义。同时,文化经典超越了时空,在与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对话中,能够在圣贤哲理中感悟真理,震颤生命的琴弦,引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思考、辩驳。“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典作品文化经典以其开放性、论述的原创性以及经典解释的独特性,导致经典阅读必然表现为批判性思维展开的一个过程,从而决定经典阅读是真正的批判性阅读。文化经典阅读就是对古今中外的文史哲经典的阅读,文学经典阅读有助于修炼文字表达“内功”,史学经典阅读有助于增强知识厚重感,哲学阅读则利于思维方法的修炼。培养个人健康的涵养和情趣。以经典为友、含英咀华,方能纯化情感,净化心灵,深化思想,升华精神,实现感性到理性飞跃。

2. 专业阅读:夯实专业素养,扩展专业视野

阅读专业书籍是大学生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主要路径。“专”与“精”的专业化阅读是夯实专业功底、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提升综合能力的必然选择。管理类专业要求学生具备管理学、公共行政学等的现代管理知识理论和专业技能,同时兼具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多方面知识,作为医学院校的公管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还要了解卫生事业发展趋势及医学科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国家相关的重大方针政策。通过对管理类专业书籍的阅读训练,可以了解和深化管理专业理论知识,拓展管理专业视野,培育专业兴趣,从而构筑学生的专业学科知识体系。专业阅读还是培养专业能力与技能的主要途径,通过专业化阅读提升管理价值、判断、直觉、经验间的分析思考与分析工具的整合。专业阅读还是培育学生管理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感受到学术权威的看法和论断,不断增加自己对管理者的了解和认同,从意识和行为上向管理者靠拢。[4]专业阅读还可以在专业课堂学习环节和毕业论文、专业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实现管理知识的间接经验与管理实践衔接。

3. 学术阅读:纵览学术前沿,培育创新思维

学术阅读是对本专业领域内高水平著作、期刊杂志进行阅读。大学生要想对所学的领域有所发现和突破,还需最大限度地阅读学术研究资料,尽可能地的了解自身专业发展范畴内的最新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对学术的前沿动态保持一定的敏感度,在学术阅读和学术碰撞中拓展视野,产生灵感,碰撞出智慧火花。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本人去思考”。学术阅读能够帮助开发学生的想象力、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学术阅读是学生拓展知识基础、进行学术积累和跟踪学科前沿的重要手段。学术阅读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解决实际问题。学术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拓展思维、激发创造灵感的重要路径学术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学术阅读不仅为论文写作提供学术积累、增加理论厚度,而且能为管理专业论文写作提供可供模仿的思路和写作技巧。

曹勇军在“为中国未来而读·2013年阅读论坛”上的讲演中指出:阅读是一种思考,是一种反省,是一种探索。通过科学化系统化的进行“经典、专业、学术”读书训练,可以实现知识、能力、观念的有机转化,达到完善自我,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开展“经典、专业、学术”读书文化活动的实践

当今大学,阅读危机正在一步步紧逼,“经典、专业、学术”阅读低迷,受到智能手机的普及、上网条件便利化以及社会价值观世俗化、物质化的深刻冲击,许多大学生沉迷于“触手可及”的手机阅读、网络阅读,越来越青睐于碎片化的阅读方法,深层次内涵式阅读越来越淡化。青年学生正逐渐迷失于各种繁浩的信息资讯之中。学生懒于读书、不会思考状况越发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满足于到口即消式的“快餐文化”:不看经典,不阅读原著,不看专业的、学术的书籍已成普遍现象。“消解”文化、“水煮”经典、热衷网络版本的阅读成风。大学生阅读视野受到限制和阅读精神追求被肢解,耗损了我们培养专业功底的能力。面对这一困境,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举办每年一届的“经典、专业、学术”读书活动,其目的就是为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培养学生“爱读书、勤思考、善运用”的习惯,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读书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读书文化活动的实施

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经典、专业、学术”读书活动本着“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积极创新、持之以恒、全员参与”的宗旨与要求,学院定于每年上半年开展读书文化活动。读书活动分年级、分阶段开展,具体活动安排如下:1.“经典、专业、学术”阅读与交流。为了激发同学们的读书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与多样化的阅读选择,同时又能保证阅读效果、提高阅读品味。本次读书活动不指定阅读书目,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经典书籍进行阅读。阅读阶段,学生自由组合读书兴趣小组,同学们自行开展读书感悟的交流讨论和经典共享活动。各年级书籍选取要求如下:一年级:选读人文社科类经典书籍;二年级:精读管理专业类经典书籍;三年级:研读管理类经典著作及专业学术期刊书籍。2.读书报告会。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不同年级的层次性,本次读书报告会采取多样化、分年级的报告方式。学生根据对自己的所阅读的经典书籍进行解读,自选视角开展创作,作品须阅读获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各年级参赛作品具体要求如下:一年级:读后感、小品、话剧、诗歌、视频等形式;二年级:小论文、视频等形式;三年级:以论文为主。同时对作品创作与参赛形式做了相关规定。3.活动成果展出:通过展板展出,包括活动照片、书目简介、读后感作品等。部分优秀作品报送校报编辑部发表, 学院出版内部刊物。经过以下阶段的活动,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如表1所示)

(二)读书文化系列活动效果

通过开展“经典、专业、学术”课外读书活动,证明了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对培养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知识面得以拓展,视野进一步开阔。阅读广泛,表达形式多样。学生阅读广泛,人文气息浓厚,学生选读书目中经典与专业并行。所读书目既涉及人文经典,又有经管专业书籍。表达形式也是精彩纷呈,包括读后感、小品、话剧、诗歌、论文等。二是写作水平得以提升。学生写作能做到文笔流畅,说理透彻。通过“经典、专业、学术”课外读书活动,85%以上的同学所写文章都能做到字通句顺,文笔流畅,说理透彻。文字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大多数作品都能做到真实原创、主题鲜明、视角独特、内容积极向上。三是思维水平得以提升。通过阅读反思,同学们开始联系生活,关注社会。一方面培育了富于“直觉”的人文情怀,自身的人生体悟与生活感悟,另一方面培育了富于“深思”理性科学思维,有了对社会的现实的思索。四是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提高。在阅读中,同学们学术研究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部分学生结合课程学习,自觉参与到教师科研课题研究中来,并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数篇论文。五是学生智慧和潜力得以挖掘。学生读书报告会的准备,从学习内容的选择、汇报的形式、多媒体的使用,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读书报告会中的主体地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培养理念得到凸显。通过对所读书目内容的汇报和多种汇报形式的选择,以及对于某一问题的争论,可以帮助发挥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挖掘自身智慧和潜力。

总之,“经典、专业、学术”读书活动的开展,为全院师生提供了阅读交流的平台,激发了学生读书兴趣,彰显学生的个性阅读和个性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信,提高了他们的学术和创新热情。是培养学生“学·思·行”复合型人才有益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是学院人才培养的外化与升华。本次活动的开展对学院的专业建设,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常态化开展读书活动的总结与思考

要充分发挥读书活动这一平台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关键在于探索建立健全读书活动长效机制。

(一)完善读书活动策划组织机制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组织宣传和动员工作。读书活动的要广泛深入持续开展,从新生入学即开始进行,并且常抓不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班委會、团支部、学生会为核心,带动广大学生踊跃参与,成立读书兴趣小组。利用新媒体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地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促使广大学生进一步明确读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保证读书活动的持续发展。第二,策划灵活多样的读书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读书报告会、读书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提高学生参与读书活动的兴趣,更好地发挥自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健全读书活动的激励机制

第一,针对学生特点采取阶梯式阅读与自主选择阅读相结合的策略。阅读又是一种积累能力,呈几何级数递增。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要制定不同的导读计划,大学的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因此要根据各年级学生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培养目标实施导读,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根据各年级专业课程开设情况,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从阅读的现实性出发,本着循序渐进,程度适宜,结构合理,内容兼顾的原则进行编制,以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5]。

建立健全读书激励机制。我们要适当开展一定的大学生读书激励活动,激发大学生的阅读热情,促进良好读书氛围的形成。如将学生的优秀原创作品汇编作品集,将学生读书活动列入大学生综合测评中的—个专项,作为评奖评优的加分项。

(三)强化读书活动的管理监督机制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读书兴趣小组、班委会、院学生会自我读书管理机制,成立学院读书文化活动工作指导小组,完善读书活动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学生读书考核监督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考核汇报。读书报告会汇报形式上的应该逐渐丰富。汇报增加深刻性和思想性。汇报以积累和演讲为主,但是形式没有完全为主题和内容服务,还缺少归类提升,缺乏体现学生读书的自我感受、自我创作的内容。今后,学院读书活动的开展,要进一步学生拓宽视野,以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大量阅读、积累为目标,大家可以针对读书内容开展辩论会、故事会、剧表演、知识问答、名著品析等多种形式的、多种主题的汇报会,彰显学生的个性阅读、个性理解。

发挥教师的服务指导功能,在专业课教育环节加入经典名著阅读指导。在做好对大学生阅读意识、阅读选择和阅读方法引导培养,使其在理解、分析、思考等方法论方面有的放矢,提高效率。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布置选修参考书和参考学术期刊,利用课间进行指导和答疑,并定期检查读书笔记,视同作业,按读书笔记的数量和质量记入学生平时成绩。教师要把好读物的内容质量关及汇报内容正确关。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的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因此,教师在课堂教育中还要进一步强化读书方法、读书习惯的渗透和培养。

(四)构建读书活动整合机制

整合学院各项资源促进读书文化活动的开展,促进读书活动与实践环节衔接,使课外读书与研究创新有机结合。中高年级学生在阅读了大量的专业著作与学术经典后,学生逐渐从文本的吸收、分析、评判向研究创造跨越。在开展学生读书文化活动中,应与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学院把读书活动和学术论文设计大赛、学术讨论会与学术讲座、暑期社会调查工作、“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些平台结合,实现读书与创新实践相结合,从而构建学生学术素质与实践素质。

四、结束语

把读书文化活动与学生复合型素质塑造结合起来,通过持续深入开展科学化系统化的读书文化活动,切实提升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完善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结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臧梦云,王高玲.医药类院校公管专业复合型人才能力结构的构建[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27-132.

[2]张康华,赵岚,徐军英.素质提升阅读水平阅读促进素质提高——从高校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谈起[J].图书情报工作,2012(1):141-144.

[3]张三香,谢薇薇.批判性阅读理论的依据与策略[J].江西社会科学,2012(7):261-264.

[4]王俊峰,刘彩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读书(文献阅读)训练探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8,18(3):59-62.

[5]龙向阳.大学生阅读阶段倾向性及应对策略[J].中山大学学报,2005,25(5):46-48.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探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