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10-19钟海岩郭文锋
钟海岩 郭文锋
""[摘 要]首先分析校企合作对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的作用,提出校企合作下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当今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的特点,提出了更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对策和方案,对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方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6.039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物流业适应经济的发展正从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不断转变,这使得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对应用型物流人才产生更紧迫的需求。校企结合正是结合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把所学专业知识用于企业实习中,在工作岗位中发现问题,通过再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结合实习企业不断的学习,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通过实行校企结合的方式对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进行改革,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不足。针对存在的不足,分析产生的根本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培养方式进行调整,使在校企合作下找到比较合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1 校企合作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教育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由此可见,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被高度重视,已经上升到教育科学发展的政策层面。
1.1 校企合作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基本工作能力
对于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不善沟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过于计较个人得失、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影响其实现成功就业或长期就业。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劳动的机会,让他们更早地与社会接触,使其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以及个人能力和意志品质都有极大的帮助。
1.2 校企合作有助于提升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院校大学生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普遍表现出墨守成规,观念僵化,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缺乏创业经验、资金匮乏、个人能力不足、缺乏有效创业指导等。虽然,我国很多院校已经开设了创业教育,但院校的创业教育与其他课程一样,普遍存在针对性不强,只注重书本知识,缺乏创业实践的问题。推进校企合作,企业可以为院校大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和机会,并为未来创业提供宝贵的经验,对提升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2 校企合作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企合作程度不够深入。院校实行校企结合,首先必须寻找知名的、规范化的行业佼佼者作为合作的企业,为学生实习、实训创造比较良好的条件。不同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不同,寻找当地合适的合作企业比较困难,很难进入相互作为技术人才培养和教育实训基地的实质性合作阶段。学生在合作的企业中,只能参与低层次的作业或简单的客服工作,无法深入全面了解企业运营,企业规划、企业优化、企业常规管理知识,其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就业能力的提高等均受到一定限制,合作的企业与院校之间的既无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维护,又无核心利益关系,使校企合作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2)在物流企业顶岗实习中,“实习”与“学习”相脱离。顶岗实习是希望院校学生在企业中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对于实习企业而言,讲求的是成本和效益的均衡,要求学生服从企业严格的管理,每天工作时间和在职人员工作时间一样,物流企业有的实行上晚班和加班。学生们不能完全适应这样的工作时间,使学生有时累得精疲力竭,很少有时间来学习,专业课教材基本上无暇浏览,更谈不上对学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其实质还是学校在“学习”,企业在“实习”,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结合。
(3)校企结合制度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目前,院校校企结合没有严格规范的管理指导制度,学校在执行过程中千差万别,学校对外出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学生的管理也存在不少问题,学校由于种种原因,派出的驻场教师少甚至没有,缺乏对学生监管了解、沟通和指导;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不到规定的时间就自动流失,这些问题,影响着校企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行及民办院校的声誉。
3 校企合作下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策略
3.1 层次化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
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实行层次化,为高职高专院校培养、本科教育培养和研究生教育培养三个层次,确定三个层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重点,如图1所示。
3.2 政府积极推动校企合作
政府出台相应的人才培训的标准,鼓励企业对院校人才的认证,加快人才体系的建设。同时,政府应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组织等有关部门在高校设立相应的奖学金以鼓励学生从事工作,推进产学结合。院校以公益性的教育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而企业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二者之间本身存在一定的冲突,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和协调,是实现院校校企合作的重要基础,这就需要政府对院校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进行一定程度的规制。作为校企协同创新的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政府应当多途径、多措施协调各方关系,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开展交流、沟通与合作,促进校企合作的和谐发展。此外,政府还应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
3.3 校企合作建立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物流人才。根据目前应用型物流人才的需求的特点,建立依托于政府,院校教育和企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1)政府要通过加强社会宣传,加快人才市场规范及网络体系建设,地方政府可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人才培养标准,协调高等院校及合作企业之间的关系,增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政府还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推广活动中来,促成学校与企业联姻,达成长期合作关系。政府要加强对企业和学校的监督,赋予政府相关部门一定的法律责任,确保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改革的稳步推行和健康发展。
(2)高校是“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力量。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企业人才的需求,三部门各自发挥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的培养。院校应率先开展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的专业研究,修改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并为其他教育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3)企业是人才的最终需求者,是决定人才培养规模和程度的关键。当企业认识到建立新型的人才引进体系从长期来看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时,就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中来,和高校联手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在客观和主观上上直接起到推动人才培养的作用。
总之,校企合作的实施应超越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培训或将企业人员请到学校为学生授课的层面,进一步丰富校企合作的内涵。从形式上,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产学研模式、订单培养模式、顶岗实践模式、培训和技改模式等不同形式的培训模式。从内容上,企业除了承担学生部分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还可以直接参与到课程设置、 教学计划的安排、 培养方案的制定等方面工作。同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到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中,实现二者的互动参与。加强政府统筹,营造良好合作环境。加快民办院校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参与。
参考文献:
[1]宋巧娜.运筹学在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教学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4(12):71-72.
[2]王丽.试论深化校企合作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4(35).
[3]谢弋,谢昭明,刘东.基于校企协同创新模式的人才资源整合机制构建[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2(5).
[4]孔斌,马锦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讨[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
[5]胡晓敏.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认识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27):29-31.
[摘 要]我国的物流经济在近年来得到快速的发展,物流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表现为合理配置各种优势资源,增强了物流行业的运行效率,推进物流产业升级创新,带动企业转型,有效改善人民生活,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为提高物流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推动力,必须构建良好的市场发展机制,整合物流资源,加强区域经济的合作,增强政府对物流经济的宏观调控。
[关键词]物流经济;区域经济;经济增长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6.017
近年来,电商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物流经济的腾飞,而区域经济在物流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程度的进步。可以说,物流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和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我国物流经济产业还存在着发展较混乱、物流资源配置率较低、造成的资源损耗较大等问题,但随着区域经济的整体进步,这些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物流经济与区域经济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为有效提高物流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率,本文对物流经济的发展进行研究,提出区域物流经济的发展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1 物流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App、iPad等掌上终端智能设备的逐渐普及,网络销售得到迅猛发展,我国物流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此外,我国正大力鼓励企业积极创新,深化改革,产业结构进行大调整,传统物流进入转型升级期,这些为物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它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1 合理配置各种优势资源,提高物流行业的运行效率
物流经济随着网路电商的兴起而得到飞跃式的发展,而物流经济不仅仅满足了网络销售的配送货,而且对区域经济进行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物流经济的发展为企业节省了运送方面的人力损耗,提高了物流企业运输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了生产、销售企业不必要的运输成本,提高了物流经济以及区域经济的运行效率,对盘活区域经济资源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物流经济的发展中,有更多的竞争者参与进来,刺激了物流产业水平的提高,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物流运输体系,区域间的物流方式不断丰富,各类运输方式综合利用,运输系统得到完善。区域物流体系的构建,有效地提高了区域产品的流动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储运风险,有利于实现交易双方的互利共赢。物流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在互联网经济作为中间纽带的作用机制下,企业的运行成本大大降低。物流体系越发达,区域之间的产品越能够实现快速的交易,企业的运行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1.2 推进物流产业升级创新,带动企业转型
随着物流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变购物模式,连带着企业的运行模式也发生较大的变化。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企业需要不断变革创新,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和增长的需求。区域经济在物流产业的大船上不断的前进和发展,区域经济中的多个生产、经营企业不得不转变经营模式,与物流经济紧密联系起来,以适应当下的市场竞争机制,从而保证不被市场淘汰。而为了适应物流经济的节奏,区域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就会发生变化,以往以粗放型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逐渐被精密型所取代。与此同时,物流经济的发展,有效调动了民间资本的流动性,提高了金融行业的活跃性,并将生产、经营企业紧密地联系起来。
物流经济对区域经济产生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有力地提升了区域经济中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例如,信息产业对物流信息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是提高物流经济的有效途径。区域经济在物流经济的带动下不再像以往一样受到多重阻碍和限制,在助推第三产业兴起的同时有效地改善了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提升了区域经济的活力,增强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潜力,从而有利于区域经济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1.3 有效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
物流经济的大力发展为区域内的相关企业带来了压力和便利:一方面逼着这些企业不得不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区域内的就业岗位,有效提升了区域内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福利。而物流经济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最大效应就是提升了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一些新兴产业不断出现,中小企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创业变得更加简单有效。
物流经济的发展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增加了就业岗位,从物品的仓储、上货、运输以及最后的卸货、派送等都需要较多的人力。而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在人员的选择上没有太高的要求,通常在经过一定的培训之后就能上岗就业。“要致富,先修路”,在物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创业,只要拥有一定的货源或是渠道等商品交易过程中的一份优势,创业者就可以借助物流经济发展的东风,积极进行创新。
2 物流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策略
目前,在物流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物流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有着较明显的带动作用。然而,物流经济作为新兴发展的一种经济,在与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区域产业与物流产业的共同发展。以下就如何提高物流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推动力进行分析。
2.1 构建良好的市场发展机制
物流产业经济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有着较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到物流产业经济的市场竞争中,直接造成了区域内物流经济市场的混乱。缺乏有效的引导机制是目前区域物流经济的较大问题,影响了物流经济的长远发展,同时还对区域经济产生了阻碍。为此,在物流经济的发展中,应构建科学的发展战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市场进行适当的干预,引导物流经济健康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做好良好的助推准备。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的准入机制,推出行业标准,提高物流经济的水平,防止一些不合规的物流企业扰乱市场秩序,构建良好的市场氛围。结合区域经济的产业特点,对自身的经济水平进行精准定位,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构建物流信息分享平台,通过良性竞争来促进物流产业的服务质量,为当地的产品输送和购进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