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设计初三中考数学复习课

2017-04-29李杰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复习直角三角形初中数学

李杰

【摘要】在近几年中考中,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相似三角形等存在性问题经常出现在各地的中考题甚至是压轴题中,这类题型往往涉及相关几何的定义、性质、判定以外,往往又综合在函数背景下结合方程、不等式等代数模型,运用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考查学生空间想象、几何模型、作图能力等基本技能,需要学生全面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素养,成为近几年来热门的考题类型.以下是“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的课堂实录.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直角三角形

【导语】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两类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探索1如图是一个6×6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都是格点,其中点A、点B的位置如图所示,若Rt△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点C可能的位置共有().

A.9个B.8个

C.7个D.6个

分析此题的难点在于不重不漏地找到满足条件的点C,学生如果只关注直角本身散漫找寻,不仅很花时间,而且不容易找全.找寻的关键在于,首先,直角三角形要按角或边进行分类,若按直角顶点分,分别以点A,B,C为直角顶点可分成三类;其次,确定直角顶点画出直角,分别过点A,B作线段AB的垂线,及作以AB为直径的圆,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找到相应的格点C;最后,需要通过计算来验证点C符合题意,将感性认知上升至理性思考.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找到了几个点C?

生:4个…6个…7个…9个.

师:你是如何思考找到这些点的?

生1:我是尝试找几个点,连接起来判断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师:你有良好的图形感知,但直观的感知容易缺乏严谨性,也容易遗漏或重复.有没有改进的方法?

生2:我是借助直角三角尺来找直角的.

生3:我是借助画圆,利用直径所对圆周角是直角的性质找直角的.

师:你们想到了用两种不同的作图方法找到直角,一种是作垂线,一种是作圆.那么具体什么情况下要作垂线或作圆呢?

生4:当以A或B为直角顶点时,分别过点A或B作AB的垂线;当以C为直角顶点时,作以AB为直径的圆.

师:在这个作图过程中,你很好地融入了分类讨论,这样使得作图变得更加有的放矢,直观而有序.

生4:老师,通过作图我发现能找到9个点C,但是这些点C一定就落在格点上吗?

师:你的问题正好也是大家的疑惑,作图直观但不精确,它有助于我们发现猜想结论,但严谨的数学思维還需要通过验证证明这些点C落在格点上.你有什么方法判断直角三角形?

生1:我以一个格点C为例,通过计算三角形三边长,验证是否满足勾股定理逆定理,以此判定直角三角形.

生2:我通过一线三直角模型,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转化为角的关系后可证明直角.

师:同学们想到了两个证明直角的方法,通过计算验证了猜想,证明了结论.请同学们自行归纳出解决直角三角形存在问题的一般步骤.

生:找直角三角形,可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1.分类(依据角或边);2.作图(作垂线和作圆);3.计算(验证猜想).

师:(书写板书)很好,用这三个步骤我们自己来尝试解决练习1的问题.

评析题目出示后,学生先自主探索,由于起点较低,每名学生都能动手找到几个满足条件的点C,提高了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的注意力,也激发学生思考,并产生疑惑如何才能找全而不重不漏.这为进一步引出解题策略,寻找通法解法,让学生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期待.紧接着提出本节课解决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的3个基本步骤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练习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1),点B的坐标为(11,1),点C到直线AB的距离为4,若以点A,B,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则满足条件的点C有个.此时,点C的坐标为.

分析首先,“点C到直线AB的距离为4”的条件转化为“C点是落在距离AB为4的直线上,且这样的直线有两条”;其次,通过分类、作图直观找到点C.本题的难点在于判断落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的点C的个数及相应的坐标,需要通过计算获得.

评析本题的目的是对引例解题步骤的及时巩固,尤其是条件转化过程中的分类讨论,以及验证点的个数需要通过进一步计算等环节,加深对难点的突破和提升.而方程思想、模型思想的运用,使学生更加明晰解题的一般策略,也加深了对“数形结合万般好”的理解.

练习2如图,矩形ABCG和矩形CDEF全等,点B,C,D在同一直线上.已知BC=a,AB=b(a≥b),点P是线段BD上的动点,使∠APE为直角的点P个数是个.此时,线段BP的长为(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分析本题明确了直角顶点P,因此,作以AP为直径的圆与BD的交点即为点P.但由于矩形的边长不定,线段BD与圆的位置关系也不能只简单通过作图来确定,需要进一步通过计算加以确定点P的个数.线段BP长的计算可通过建立方程加以解决,同时,解决了在相应条件下点P个数的问题.

评析此题的重点突出计算在验证交点个数的必要性,难点在于点P个数的不同情形讨论,学生如果单纯通过作图容易忽略点P只有1个时的情形.比起直接分情形作图,建立方程讨论根的情况,由此分类,自然就能想到两种不同情形及相应的条件,再作图也就显得更加有理有据.学生经历了分类—作图—计算—再分类—再作图这样一个过程,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越性和互补性,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回顾的习惯,树立严谨的数学思维方式.

探索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4,0),B(2,0).若直线l经过点E(4,0),M为直线l上的动点,当以A,B,M为顶点所作的直角三角形有且只有三个时,求直线l的解析式.

分析“所作的直角三角形有且只有三个”明确了各个顶点作为直角顶点的情形有且只有一种,解题的突破口在于当M为直角顶点唯一时,作以AB为直径的圆与直线l相切,此时过点E的切线l有两条.

【教学过程】

师:条件“所作的直角三角形有且只有三个”如何理解和转化?

生:存在直角三角形,且只有三种情况.根据直角三角形分类,每个顶点作为直角顶点的情形各有一种.

师:那直线l的位置能大致确定了吗?

生:能,直角顶点M唯一时,说明以AB为直径的圆与直线l相切.

师:多数同学都作了一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的直線l.该如何求解析式呢?

生1:除了点E外,再求一个点M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连圆心、切点作半径,利用△EBM3∽△EM2I∽△EAM1(A形相似)求出点M1或M2坐标.

生2:除了相似三角形,也可用∠M2EA的正切值做等量关系求点M坐标.

师:只有这一条k<0的切线吗?

生:还有一条k>0,且关于x轴对称的切线.

师:确实,需要注意圆的轴对称性或者直线的k的正负性,这样的切线能作两条.所以,解题要注意反思,分类情况是否齐全.

评析本题的意图在于锻炼学生对题目关键条件的理解与转化,寻找突破口;思维方式与探索1形成逆向关系,由之前分类引导作图找寻交点个数,转变为已知交点个数结合分类引导作图,使学生对解题步骤的掌握上有理有序,又不失灵活.本题还意图培养学生回顾反思的习惯,避免受惯性思维影响而忽略当k>0时切线l的情形.

【本课总评】整节课紧扣主题,以分类、作图、计算三个基本技能为主线,将分散的题目与知识点串联起来,由浅入深将分类讨论、化归类比、数形结合、方程思想、模型思想等数学的思想方法贯穿其中.让学生学知识重听讲,画图形可操作,练计算活思维,常回顾勤反思.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与理性思考,按照步骤有据可循,条理清晰触类旁通,使学生有效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通法的同时,自然地将解题触角延伸到其他几何的存在性问题,形成方法上的类比与思维方式的提升,引导学生课后自行研究,激发独立探索的欲望,将兴趣点从课堂延伸至课后,对于初三学生在总复习阶段良好自学氛围的形成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复习直角三角形初中数学
含30°角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5.2 图形的相似与解直角三角形
拼搭直角三角形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