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
2017-04-22全先顺
全先顺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地提升。分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与初中数学教学的完美融合,为初中数学课程的高效率开展提供了挈机。同时也充分发挥出学生主导地位的作用,有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本文以初中數学课程为研究对象,主要阐述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方法策略分析。
【关键词】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 运用
受传统的教学理念的长久影响,初中数学课程一直以来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课堂趣味性不强,学生也很难集中注意力。同时初中数学课程也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学生的基础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硬性的要求。大部分的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往往感到很吃力,长久如此就会导致班级数学成绩差距逐渐拉大的问题。如何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解决数学成绩差距逐渐拉大的现象成为了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采用分层次式模式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只是一味的在课堂上讲述课本上的主要内容,这这种讲述很难做到以全班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为大前提,所以也就导致了基础好的学生成绩快速提升,基础差的学生只能在原地徘徊这一现象。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初中数学课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但是不同的学生的这些能力的层次是有差距的,因此我们不能对学生一概而论,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统筹兼顾,确保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分层教学模式与初中数学课程的结合,可以有效解决掉这个难题,将数学教学计划有规律、合理的划分为几个阶段,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进行分类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一个学习小组成员的数学能力一定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对各个小组成员的要求与达到的目标也不同。比如在学到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进行统一讲述,然后提出难、中、易三类问题,让学习小组之间讨论学习,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在讨论过程中提出问题,然后小组之间共同解决,如果小组之间不能解决的话,就主动询问老师。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出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同时也可以做到照顾每一位学生的目的,让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也可以跟上教师的脚步。另外老师还可以在学习小组中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特殊待遇”,经常询问这部分学生的听课情况和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达成共同提升学习成绩的目的,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有利于初中数学课程的高效率开展。
二、进行分层次式的教学评价
初中是学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并且已经掌握住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非常希望可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这种教学评价模式还不完善,在学生的印象中仿佛只有基础好、学习好的学生才会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进行分层次式的教学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首先要优化提问环节,在提问的过程中讲究随机性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被提问的机会,同时在提问问题的时候要按照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水平,即不能提问基础好的学生过于简单的问题,也不能提问基础不好的学生有难度的问题。比如在学习抛物线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基础能力水平一般的学生抛物线的一些基本的性质,对于基础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解释一下做抛物线类型题目的一些注意事项,就像什么时候x为变量,什么时候y为变量。然后在最后的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对基础能力一般的学生多一些鼓励性质的评价,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信心。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给学生一中公平感,也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真正参与到提问环节中来,通过分层式的教学评价也可以起到鼓励的作用,有利于每一位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实施分层次式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可以起到巩固课堂学习知识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对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然后根据自己课后作业完成质量的情况对自己的学习计划做出合理的调整。传统意义上来讲,课后作业的内容千篇一律,基础好的学生做起来得心应手,没有什么难度可言,学生甚至觉得是在浪费时间。而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而言,做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以及绞尽脑汁仍然没有任何的进展。此类的课后作业没有任何的意义可言,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也要以分层教学模式以依据,针对不同基础能力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类型的课后作业。比如针对一些基础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要多布置一些基础题,让该部分的学生对最基本的问题牢固掌握,同时适当增加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而对于基础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教师要从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能力,并且适当的增添一些扩展题,锻炼学生的运算解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