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aphorin 5A 在皮肤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恶性程度的相关性
2017-04-04谢玉燕张莉李凌佳吴文娟刘彤云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650032
谢玉燕,张莉,李凌佳,吴文娟,刘彤云(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650032)
Semaphorin 5A 在皮肤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恶性程度的相关性
谢玉燕,张莉,李凌佳,吴文娟,刘彤云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650032)
目的 观察Semaphorin 5A在皮肤黑素瘤(CMM)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CMM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例CMM患者和20例黑素细胞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CMM患者根据Clark(1969)分级方法,Ⅰ级3例(15.00%)、Ⅱ级3例(15.00%)、Ⅲ级4例(20.00%)、Ⅳ级7例(35.00%)、Ⅴ级有3例(15.00%) 。免疫组化法检测Semaphorin 5A在CMM及黑素细胞痣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不同病理分级的CMM间Semaphorin 5A表达的差异。结果 Semaphorin 5A在CMM中的阳性表达率(80.00%,16/20)高于黑素细胞痣中的阳性表达率(5.00%,1/20)(P<0.05);且Semaphorin 5A在CMM中的表达与Clark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 Semaphorin 5A在CMM组织中的表达升高,与CMM恶性程度有关。
黑素瘤;Semaphorin 5A;免疫组织化学
皮肤黑素瘤(CMM)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皮肤肿瘤,其源于黑素细胞,是由外胚层神经嵴产生分化而来。Semaphorin 5A是神经导向分子Semaphorins家族中的一员,该基因已经被证实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Semaphorin 5A与plexin B3结合促进胃癌的发展,并影响其侵袭和转移。Woodhouse等[1]在人类黑色素瘤细胞A2058的膜提取物中检测到Semaphorin 5A的表达。而该基因是否在CMM瘤组织中表达及其在瘤细胞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本试验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emaphorin 5A在CMM瘤组织及黑素细胞痣中的表达,并初步分析Semaphorin 5A表达与CMM恶性程度之间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9~2015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确诊的20例CMM患者和20例黑素细胞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20例CMM患者中,男8例、女12例,男女比例2∶3。发病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57.9岁,其中45岁以上者占85%。发生于面部2例(10.00%)、躯干1例(5.00%)、手臂1例(5.00%)、肢端16例(80.00%)。多数患者自述恶变前无明显诱因,患者自述恶变前有明确外伤史3例(15.00%),曾外用刺激性药物如双氧水、鸡眼膏者1例(5.00%)。皮损多为突出的黑色结节、肿块或在黑色斑疹近期突然增大隆起,色素加深,出现糜烂甚至溃疡,部分患者皮损周围出现黑褐色斑疹呈卫星样分布。其中皮损表现为黑色斑片者5例,斑块者3例,黑色结节者5例,溃疡者7例。Clark(1969)病理分级方法参照文献[2]:根据浸润深度将CMM分为5级:Ⅰ级:瘤细胞限于基底膜以上的表皮内(原位CMM);Ⅱ级:瘤细胞突破基底膜侵犯到真皮乳头层;Ⅲ级:瘤细胞充满真皮乳头层,并进一步向下侵犯,未到真皮网状层;Ⅳ级:瘤细胞已侵犯到真皮网状层;Ⅴ级:瘤细胞已穿过真皮网状层,侵犯到皮下脂肪层。
1.2 组织中Semaphorin 5A蛋白表达的检测 采用免疫组化法。组织标本均经1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制片。将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制成连续切片,厚度为4~6 μm,然后经二甲苯脱蜡,抗原修复,DAB显色,全部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所用一抗为Semaphorin 5A蛋白多克隆抗体(1∶300)。Semaphorin 5A阳性对照图片为试剂公司提供,并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Semaphorin 5A阳性评价标准:阳性表达于细胞质或(和)细胞膜,呈棕黄或黄褐色颗粒。随机选取阳性细胞密度高的区域5 个高倍视野(×400)计数,通过对颜色的强弱及阳性细胞的个数进行评分:没有变色为0分,浅黄色1分,浅褐色2分,褐色3分;阳性细胞数 <5%为0分,5%~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3分,>75%为4分。两项评分相加,并分为4个等级,0~1分为-,2分为+,3~4分++,>5分+++,结果由两名病理科医生采用双盲原则判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频次或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Semaphorin 5A与CMM恶性程度等级相关性分析采用Kendall′ tau-c相关性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MM组织病理学表现及Clark(1969)分级结果 20例CMM石蜡组织经HE染色,显微镜下可见表皮及真皮分布异形的黑素瘤细胞,沿水平方向和(或)垂直方向生长,侵入真皮及皮下,细胞形态不一,大小不同,有核分裂相出现,部分瘤细胞见明显核仁,并可有色素颗粒沉积。根据Clark(1969)分级方法:Ⅰ级3例(15.00%),Ⅱ级3例(15.00%),Ⅲ级4例(20.00%),Ⅳ级7例(35.00%),Ⅴ级3例(15.00%) 。临床表现为斑片者Clark分级为Ⅰ、Ⅱ、Ⅲ级者3、1、1例,斑块者Clark分级为Ⅱ、Ⅲ级者2、1例,结节者Clark分级为Ⅲ、Ⅳ级者1、4例,溃疡者Clark分级为Ⅲ、Ⅳ、Ⅴ级者1、3、3例,经过临床及病理学分析发现,临床仅表现为黑斑的CMM多为Ⅰ级或 Ⅱ级,临床为斑块或黑色结节的CMM多为Ⅲ级及Ⅳ级,而出现溃疡的CMM多为Ⅳ级及以上。
2.2 Semaphorin 5A在CMM及黑素细胞痣中的表达比较 Semmaphorin 5A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或)细胞膜,呈棕黄色、褐色。20例CMM中,Semaphorin 5A蛋白表达+++者9例、++者7例、+者3例、阴性者1例,阳性率为80.00%(16/20)。20例黑素细胞痣中,Semaphorin 5A蛋白表达++者 1例、+者 4例、阴性者15例,阳性率5%(1/20)。两者Semaphorin 5A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χ2=23.02,P<0.05。
2.3 Semaphorin 5A在CMM患者中的表达与肿瘤侵袭程度相关性 CMM Ⅰ级患者中Semaphorin 5A表达为-、+、++、+++者分别为1、2、0、0例,Ⅱ级者中分别为0、1、1、1例,Ⅲ级者中分别为0、0、1、3例,Ⅳ级者中分别为0、0、4、3例,Ⅴ级者中分别为0、0、1、2例,Semaphorin 5A在CMM瘤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Clark分级呈正相关(r=0.6,P<0.05)。
3 讨论
CMM是由于黑素细胞过度增生引起的一种高度恶性的皮肤肿瘤,其源于黑素细胞,是由外胚层神经嵴产生分化而来。CMM的发生与免疫、遗传、创伤、环境因素有关,好发于45岁以上中年人及中老年人,青少年发病者甚少,儿童罕见[3]。本研究结果也证实,CMM好发于四肢末端,主要发病人群为45岁以上中老年患者,某些刺激或外伤可能造成黑素细胞痣的恶变,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近年CMM发病率逐年增加。资料显示,全世界CMM在近30年间增长了60%,我国每年约有新发病例2万,其转移速度快,预后差及病死率高,目前已成为恶性程度最高的皮肤肿瘤[3,4]。CMM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发生早,肿瘤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5年生存率只有14%[5]。
CMM的病理表现为表皮及真皮分布异形的黑素瘤细胞,一般为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等各种细胞形态,侵入真皮及皮下,瘤细胞可见有核分裂相出现,并可有色素颗粒沉积。Clark(1969)分级对CMM的病理浸润深度进行了分级,分级越高,预后越差。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仅表现为黑斑的CMM多为Ⅰ级或Ⅱ级,临床为斑块或黑色结节的CMM多为Ⅲ级及Ⅳ级,而出现溃疡的CMM多为Ⅲ级及以上。
Semaphorins是一个包含了30多个成员的神经轴突导向分子大家族,根据来源、种属与结构的异同,将Semaphorins分为8个亚家族[6]。其中Semaphorin 5是惟一既存在于脊椎动物(Semaphorin 5A和Semaphorin 5B)又存在于无脊椎动物(Semaphorin 5C)中的亚家族[7,8]。Semaphorins家族成员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在N-端含有一个高度保守的、富含半胱氨酸残基的“sema”域,长为400~500个氨基酸[9]。而Semaphorin 5A作为该家族中的一员,其不光含有家族所共有的“Sema”域,并拥有一特征性结构域“TSP-1”,即在胞膜外含有7个Ⅰ型血小板反应素(TSP-1)重复序列, Semaphorin 5A中的“Sema”域和“TSP-1”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10]。
本试验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Semaphorin 5A在CMM瘤组织及黑素细胞痣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提示Semmaphorin 5A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或)细胞膜,呈棕黄色、褐色。此结果支持Woodhouse等[1]的实验结果。同时本研究也发现,Semaphorin 5A在CMM瘤组织中高表达,在黑素细胞痣中不表达或弱表达。采用Kendall′ tau-c相关性分析亦发现,Semaphorin 5A在CMM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即侵袭深度越深,其表达越强。以上结果提示,Semaphorin 5A可能为CMM恶性程度相关的潜在标志物,并且可能具有促进CMM侵袭转移的能力,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如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试验的局限性在于样本量较小,不排除存在误差的可能。
[1] Woodhouse EC, Fisher A, Bandle RW, et al. Drosophila screening model for metastasis: Semaphorin 5c is required for l(2)gl cancerphenotype[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3,100(20):11463-11468.
[2]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650.
[3] 郭智俊,黄美云,肖宁新.恶性黑色素瘤86例临床病理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08,37(9):87-89.
[4] Dzwierzynski WW. Managing malignant melanoma[J].Plast Reconstr Surg, 2013,132(3):446e-460e.
[5] Jemal A, Tiwari RC, Murray T,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2004[J]. CA Cancer J Clin, 2004,54(1):8-29.
[6] Yazdani U, Terman JR.The semaphorins[J]. Genome Biol, 2006,7(3):211.
[7] Guttmann-Raviv N, Kessler O, Shraga-Heled N, et al. The neuropilins and their role in tumorigenesis and tumor progression[J]. Cancer Lett, 2006,231(1):1-11.
[8] Winberg ML, Noordermeer JN, Tamagnone L, et al. Plexin A is a neuronal semaphorin receptor that controls axon guidance[J]. Cell, 1998,95(7):903-916.
[9] Kolodkin AL, Matthes DJ, Goodman CS. The semaphorin genes encode a family of transmembrane and secreted growth cone guidance molecules[J]. Cell, 1993,75(7):1389-1399.
[10] Artigiani S, Conrotto P, Fazzari P, et al.Plexin-B3 is a functional receptor for semaphorin 5A[J]. EMBO Rep, 2004,5(7):710-714.
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2013FB138)。
刘彤云(E-mail:tongyyun91@126.com)
10.3969/j.issn.1002-266X.2017.13.020
R774
B
1002-266X(2017)13-0065-03
2017-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