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规范化护理效果观察
2017-03-16季春玲江渝胡世峰
季春玲 江渝 胡世峰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规范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30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 每组15例。对比组术后进行常规的护理治疗, 研究组术后在对比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 积极预防脑血管痉挛、动脉瘤破裂出血、脑梗死等规范化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 明显低于对比组的4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 P<0.05)。结论 给予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患者规范化护理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且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促进患者康复, 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规范化护理;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2.077
Observation of effect by standardized nursing after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 JI Chun-ling, JIANG Yu, HU Shi-feng. Department of Intensive Medicine, Guangdong Yunfu City Peoples Hospital, Yunfu 527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ect by standardized nursing after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 Methods A total of 30 patients receiving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1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treatment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standandized nursing by psychological nursing, diet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active prevention of cerebral angiospasm, aneurysm rupture hemorrhage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Nursing effects were observed i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adverse reactions as 6.7% than 4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4.66,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standardized nursing after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 can remarkably reduc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adverse reactions, improve operation success rate and accelerate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This method is worth promoting and applying in clinical nursing work.
【Key words】 Intracranial aneurysm; Standardized nursing; Effect
顱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膨出, 发病高峰年龄多为40~60岁, 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 社会危害极大[1-5]。但如果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 其后果可大为改观。因此, 术后对患者实施安全、合理、规范、有效的规范化护理, 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本院2015~2016年内收治的30例脑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患者不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护理经验,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2016年本院收治的30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患者, 其中男12例, 女18例, 年龄37~72岁, 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 各15例。研究组年龄41~72岁, 平均年龄(53.4±8.6)岁;对比组年龄37~71岁, 平均年龄(53.6±8.7)岁。两组患者均因脑动脉瘤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进一步护理治疗。本研究所有患者或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严密观察两组患者病情变化, 对比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治疗, 全身麻醉(全麻)术后未醒患者进入ICU监护室连续术中监护,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给予平卧位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全麻清醒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持续鼻导管氧气吸入3 L/min, 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良好的治疗环境, 病房内的温度、湿度维持在合理范围内, 保持室内卫生清洁、安静, 床头抬高30°, 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血管穿刺侧下肢伸直、制动, 按时翻身并使用防压疮气垫预防压疮, 穿刺口弹力绷带包扎, 用沙袋加压等。研究组则给予规范化护理, 即在以上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 积极预防脑血管痉挛、动脉瘤破裂出血、脑梗死等, 具体如下。
1. 2. 1 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目的和意义, 及术后常规卧床6~24 h[6]所引起的周身不适属于正常反应, 不必过于紧张。可给予定时翻身及适当按摩缓解其不适。正确引导和及时纠正患者及家属的不良心理变化,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对清醒患者可实施针对性调节, 向患者介绍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及以往手术成功的病例, 经常与家属沟通, 共同引导调节患者的心理状况, 使患者建立一个健康积极的思想, 消除疑虑, 减轻紧张、恐惧感, 以消除由于精神紧张而出现的动脉痉挛[7],
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1. 2. 2 病情观察 术后24 h内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语言、感觉和运动等变化[8], 防治并发症的发生。经常与患者沟通, 了解患者头疼性质, 准确判断病情;由于术中的全身肝素化, 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 如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及淤斑, 大、小便的颜色, 尽量集中治疗, 减少穿刺次数, 延长穿刺点的按压时间。对清醒患者应鼓励多饮水, 2000 ml/d, 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 保护肾脏功能。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师并做好护理记录。
1. 2. 3 下肢的观察 密切观察穿刺肢体的皮温、肤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肢体感觉变化, 如出现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紫绀、皮温降低、肢体麻木, 有包扎过紧或栓塞的可能, 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穿刺口处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包扎, 3 h后可适当减压, 将调压旋钮放松2圈, 6 h后再放松2圈, 观察敷料渗血情况, 有无出血、血肿的发生。如无渗血, 12 h后可撤除止血器。术侧下肢伸直、制动6 h, 健侧翻身、小腿可屈, 予以按摩大、小腿肌肉, 做踝泵运动(踝关节屈伸、环绕), 左右两侧腰背部可轮流放置一个软枕, 亦可用双手平放患者背部按摩, 以缓解其不适。
1. 2. 4 预防脑血管痉挛 由于导管在血管内停留时间较长, 机械性刺激容易诱发脑血管痉挛, 表现为头晕、头痛、呕吐、短暂意识障碍、肌力下降, 多发生于术后12~24 h内, 给予尼莫地平微量泵静脉注射以缓解脑血管痉挛和控制血压, 根据血压调节每小时用药量, 保持血压相对稳定, 血压维持在120~130/80~90 mm Hg(1 mm Hg=0.133 kPa)[9], 以增加脑灌注, 防止脑组织缺氧。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同时注意语言、肢体运动情况, 早期发现, 及时处理可避免因脑缺血、缺氧而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
1. 2. 5 预防动脉瘤破裂出血 术后严密监測血压24~72 h, 避免一切引起血压骤升因素, 保持大便通畅, 遵医嘱给予酚酞片(果导)2片, 1次/d, 及时发现瘤体破裂先兆征象, 一旦出现立即做好急诊开颅手术的各项准备工作。
1. 2. 6 预防脑梗死 若出现意识改变、烦躁不安、呕吐或与治疗无关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应及时报告医生, 经磁共振成像(MRI)或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后遵医嘱加强抗凝、抗脑水肿等治疗, 可恢复肢体功能。必要时行血管内介入取栓术。
1. 2. 7 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饮食, 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及术后组织的修复。
1. 2. 8 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生活要有规律, 培养良好心态, 避免情绪激动及劳累,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地进行肢体功能训练, 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及劳动能力, 出院后如发现可疑先兆症状应及时就诊。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并进行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 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 明显低于对比组的4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 P<0.05)。见表1。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 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是针对这种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但由于该病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术后实施心理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健康教育等安全、合理、有效的规范化护理可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降低其发生率[10-13],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 明显低于对比组的4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 P<0.05), 亦证明规范化护理的有效性。穿刺口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压, 简单易控, 可持续恒压, 避免了沙袋加压易滑落使加压中断且不易调控的缺陷, 预见性的消除不良反应, 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促进该类患者早日康复, 缩短患者的住院周期, 减轻患者经济压力, 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14-16]。
总之, 给予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患者规范化护理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且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促进患者康复, 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廉亭. 介入神经外科学.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325-344.
[2] 郝曦, 赵建华. 颅内动脉瘤治疗方式综述. 延边医学, 2015(7):
89-91.
[3] 王珏, 赵玉武, 李明华, 等. 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4, 23(1):1-4.
[4] 伍杰, 杨铭, 李俊, 等.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相关并发症分析.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4):196-199.
[5] 魏长宝.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9):30-31.
[6] 王惠玲.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的护理进展. 护理研究, 2009, 23(13):1145-1146.
[7] 张慰伦.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34例. 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2):11-12.
[8] 李明华. 神经介入影像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60.
[9] 贠秀俐, 贺宝丽, 宋园园, 等.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病人的护理. 全科护理, 2007, 17(23):60-62.
[10] 常丽.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 中国保健营养, 2015, 25(15):146-147.
[11] 张玉玲. 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护理. 今日健康, 2014, 13(7):135.
[12] 陈珊珊, 李变丽, 晋晓格. 40例颅内动脉瘤护理体会. 今日健康, 2016, 15(1):192.
[13] 凌娜. 规范化护理干预在脑动脉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4(31):492-493.
[14] 吴信, 王发辉, 周博, 等. 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3种止血方法的比较.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6, 41(5):577-580.
[15] 邓荔, 付倩丽. 纱块隔离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止血的应用研究. 大家健康(旬刊), 2015(16):20-21.
[16] 顾玉芳, 李霞, 杨秀梅, 等. 动脉压迫止血器在桡动脉置管穿刺点渗血时的应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12):1460-1462.
[收稿日期:201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