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急诊手术体会
2016-03-17罗飞
罗飞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急诊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55例颅内动脉瘤急诊手术患者, 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55例颅内动脉瘤急诊手术患者中, 术后恢复良好45例(81.82%), 轻残6例(10.91%), 重残3例(5.45%), 死亡1例(1.82%)。治疗后经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后显示, 55例患者动脉瘤均消失, 且瘤蒂夹闭效果良好, 术后3例脑积水患者经由V-P分流术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急诊早期手术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再次破裂出血现象, 同时有效清除患者颅内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改善患者预后、提升临床疗效方面效果显著。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急诊手术;临床疗效
颅内动脉瘤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 该病突发情况下会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 且在动脉瘤破裂后容易出现再出血、脑血管痉挛等情况, 造成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或死亡[1]。因此, 给予颅内动脉瘤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 对改善患者预后极为重要。为进一步探讨颅内动脉瘤急诊患者手术治疗效果, 选取本院55例颅内动脉瘤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 现将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5例颅内动脉瘤急诊手术患者, 男29例, 女26例, 年龄32~71岁, 平均年龄(52.4±5.6)岁, 其中单发动脉瘤53例, 多发动脉瘤2例。按照Hunt-Hess分级标准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级[2]:Ⅰ级9例,Ⅱ级12例, Ⅲ级16例,Ⅳ级11例, Ⅴ级7例, 患者均由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 同时伴有脑膜刺激征, 8例患者伴有一侧动眼神经麻痹, 1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偏瘫症状。患者均行急诊头颅CT检查、DSA全脑血管造影检查, 经由CT检查后显示55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脑池积血现象, 14例患者存在脑内血肿、5例患者存在脑室血肿, 10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脑积水症状。
1. 2 方法 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 1例胼周动脉瘤患者采用前纵裂入路治疗, 54例患者采用经侧裂入路额颞骨瓣开颅治疗, 以上患者均行瘤蒂夹闭, 对术前经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动脉瘤形状不规则患者, 为避免其术中发生再破裂出血现象, 可于开颅前率先暴露同侧颈部颈内动脉, 确保术中暴露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 在破裂出血情况下可临时进行同侧颈内动脉阻断, 以此达到控制出血目的。在手术治疗过程中, 患者均未出现不可控制出血现象, 对脑内血肿患者及时有效清除其动脉瘤周围血块及脑池内积血, 在进行动脉瘤夹闭后采用3%浓度罂粟碱浸泡过的棉片进行载动脉瘤覆盖, 时间<20 min。
1. 3 疗效判定标准[3] 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分为良好、轻残、重残3个等级, 良好:患者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等不受影响, 完全生活自理;轻残:患者出现轻度神经系统症状, 但具备基本生活及工作自理能力;重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严重, 且生活不能自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5例患者中, 恢复情况良好45例, 占81.82%;轻残6例, 占10.91%, 重残3例, 占5.45%, 死亡1例, 占1.82%。在术后经有关DSA复查后, 结果显示患者瘤蒂夹闭效果良好, 同时动脉瘤均消失, 3例患者发生脑积水, 但经由V-P分流术治疗后均明显好转。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为常见脑血管疾病, 有研究资料表明其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率为15%~44%, 且再出血情况下患者死亡率高达70%~90%, 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极大[4]。通常情况下, 在动脉瘤破裂后2周内为再出血高危期, 所以给予患者及时手术治疗是减少再出血现象发生的关键, 能够有效提升患者预后[5]。在本次研究选取的55例患者, 死亡1例, 主要是由于病情危重及脑部意外并发症造成的, 患者恢复情况良好5例、轻残6例、重残3例, 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在进行颅内动脉瘤急诊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加强诊断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对55例患者均采用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 准确有效获取患者全面信息, 避免多发性动脉瘤的遗漏, 且造影时间在发病后5 h内, 降低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其次, 加强术中处理。术中处理是确保患者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 同时也是避免动脉瘤术中破裂、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的关键[6]。主要内容为:确保麻醉诱导平稳, 全身麻醉插管应在肌肉松弛后进行;确保手术显路良好, 有效扩大手术视野并确保动脉瘤充分暴露;术中注意降低颅内压, 在充分暴露动脉瘤的同时注意避免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 应该率先打开侧裂池, 在将脑脊液释放后依次打开都颈动脉池、交叉前池, 从而在有效确保动脉瘤充分线路的同时避免发生脑组织坍塌及脑损伤;镜下操作应尽可能轻柔, 尽量行钝性分离, 避免过度牵拉颞叶, 以此减少过早破裂现象的发生。在游离瘤颈前应首先进行载瘤血管近端分离, 使得在发生破裂出血情况下可作为临时阻断措施;对于手术过程中发生的破裂出血现象, 应注意加强降压控制, 维持患者血压80/50 mm Hg(1 mm Hg=0.133 kPa), 同时采用大吸引器清除患者血液, 查找动脉瘤破裂口, 出血量较小患者可采用明胶海绵外加生物蛋白胶按压, 出血量较大患者在行载瘤动脉近端阻断后, 迅速分离瘤颈并进行夹闭处理;术后应及时清除脑池内积血, 尽量减少对载瘤血管的反复操作, 术后给予患者扩容、解痉治疗。
总之, 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急诊早期手术治疗, 并同时加强术前诊断及术中处理, 能够有效预防再次破裂出血现象的发生, 并在有效清除患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意义极大, 同时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升临床效果, 可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应彩羽. 143例复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载瘤动脉闭塞术的护理配合.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9):782.
[2] 尹广明. 3D-CTA 与 3D-DSA 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对比研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3, 29(10):1045.
[3] 庞德春.依托咪酯喉罩全麻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中的应用.天津医药, 2013, 41(5):490.
[4] 范华.三维路径图引导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广东医学, 2013, 34(5):719.
[5] 高振文, 吴国红, 曹明志, 等.急诊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颅内血肿并脑疝.中华外科神经疾病杂志研究, 2013, 12(6): 556-557.
[6] 王俊, 刘立军, 党燕威, 等.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危重患者的急诊手术治疗.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 16(1):37-39.
[收稿日期:201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