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2016-08-19张磊吕水清张洪喜许唯唯刘永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2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栓塞

张磊 吕水清 张洪喜 许唯唯 刘永海 王敦敬

【摘要】 目的 探讨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 10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夹闭组(66例, 给予瘤颈夹闭术)和栓塞组(40例, 给予血管内栓塞术), 对比效果。结果 夹闭组血管痉挛程度高于栓塞组, 症状性痉挛例数多于栓塞组 (P<0.05)。两组动脉瘤大小、Fisher分级、Hunt和Hess分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监护时间(6.12±4.86)d、住院时间(11.00±8.45)d均长于栓塞组的(2.99±1.28)、(7.01±5.84)d(P<0.05)。结论 患者的入院时间、动脉瘤大小, Fisher分级以及Hunt和Hess分级是影响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主要因素, 与夹闭治疗相比, 栓塞治疗效果更好。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夹闭;栓塞;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054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容易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 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痉挛所引起, 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是目前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的重要难题[1]。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当中, 主要应用瘤颈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 但是两种治疗方法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尚存争议。本研究以10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瘤颈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月本研10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夹闭组(66例)和栓塞组(40例)。夹闭组男35例, 女31例, 年龄36~71岁, 平均年龄(45.6±9.7)岁, 其中前循环动脉瘤51例, 后循环动脉瘤15例;多发动脉瘤54例, 单发动脉12例。对照男26例, 女14例, 年龄38~72岁, 平均年龄(47.4±10.3)岁, 其中前循环动脉瘤31例, 后循环动脉瘤9例;多发动脉瘤32例, 单发动脉瘤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患者收入重症监护病房, 经脑血管病联合治疗小组制定治疗方案。每日进行至少1次的颅多普勒检查, 血管痉挛参考Fisher分级[1]、Hunt和Hess分级[2], 以确定脑血管痉挛的程度, 并通过影像学检查予以证实, 进而采取升压、扩容、解痉等方式治疗脑血管痉挛。无论采取颈夹闭术还是血管内栓塞术, 治疗脑血管痉挛方式统一, 与颅内动脉瘤治疗方式无关[3]。夹闭组给予瘤颈夹闭术治疗, 栓塞组给予血管内栓塞术治疗。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脑血管痉挛情况 夹闭组无症状0例、轻度11例、中度36例、重度19例, 症状性痉挛48例。栓塞组无症状5例、轻度18例、中度10例、重度7例, 症状性痉挛16例。夹闭组血管痉挛程度高于栓塞组, 症状性痉挛例数多于栓塞组 (P<0.05)。

2. 2 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动脉瘤大小 夹闭组监护时间(6.12±4.86)d、住院时间(11.00±8.45)d均长于栓塞组的(2.99±1.28)、(7.01±5.84)d(P<0.05)。栓塞组患者动脉瘤大小(11.87±5.46)mm大于夹闭组的(8.07±2.52)mm(P<0.05)。

2. 3 脑血管痉挛Fisher分级 夹闭组2级16例, 3级33例, 4级17例;栓塞组2级18例, 3级21例, 4级1例;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4 脑血管痉挛Hunt和Hess分级 夹闭组Ⅰ级8例, Ⅱ级29例, Ⅲ级21例, Ⅳ级7例, Ⅴ级1例;栓塞组Ⅰ级5例, Ⅱ级14例, Ⅲ级15例, Ⅳ级6例, Ⅴ级0例;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脑血管痉挛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 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发病和死亡风险, 目前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治疗上, 主要应用瘤颈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 但是两种治疗方法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尚不明确, 是目前颅内动脉瘤临床治疗的争议话题。

本组研究中, 夹闭组无症状0例、轻度11例、中度36例、重度19例, 症状性痉挛48例。栓塞组无症状5例、轻度18例、中度10例、重度7例, 症状性痉挛16例。夹闭组血管痉挛程度高于栓塞组, 症状性痉挛例数多于栓塞组 (P<0.05)。脑血管痉挛Fisher分级中夹闭组3、4级患者多于栓塞组, 是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伴有脑室内出血患者主要行瘤颈夹闭术, 以达到外引流或开颅减压的作用, 这是夹闭组患者出血程度更严重的原因。

夹闭组患者的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长于栓塞组(P<0.05), 是由于血管内栓塞术创伤小, 术后采取升压、扩容、解痉等方式可缓解脑血管痉挛, 能够帮助患者更快的康复, 进而缩短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 降低手术风险。尺寸较大动脉瘤一般选择血管内栓塞术作为手术方式, 以有效降低操作风险, 进而预防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总之, 患者的入院时间、动脉瘤大小, Fisher分级以及Hunt和Hess分级是影响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主要因素, 与夹闭治疗相比, 栓塞治疗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成晓江, 麦麦提力·米吉提, 买买江·阿不力孜, 等. 107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及治疗体会.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3(7):820-822.

[2] 张晓冬, 吴海涛, 孙晓川, 等.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0, 32(19):2071-2074.

[3] 杨瑞生, 靳晓亮, 黄春波.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安全性和可行性.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17):3674-3676.

[收稿日期:2016-03-28]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栓塞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动脉瘤栓塞手术液固两相流数值模拟分析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护理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经造影导管血管内注入尼莫地平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
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观察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探析
CT诊断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