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辅导对医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

2016-11-21杜晓平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坚韧性后测团体

杜晓平

团体辅导对医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

杜晓平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61)

对1 127名医学生进行心理弹性测量,选择低分组的46名学生进行8次团体辅导干预。以提高心理弹性为主题的团体辅导能够提高医学生心理弹性总分和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3个维度得分,干预6个月后学生心理弹性保持在团体辅导结束时的水平。团体辅导对提高医学生心理弹性水平有效,且效果持久。

团体辅导;医学生;心理弹性

近年来,医患纠纷备受关注,医护人员在工作压力下呈现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引起了学者的注意[1]。对即将成为医务工作者的医学院校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理成长应该得到更广泛的关注[2]。大学生最重要的心理能力之一是心理弹性[3]。心理弹性是个体的一种能力、潜能、特质,通过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产生良好的适应结果,对个体心理发展具有保护性作用[4]。许多学者认为,心理弹性在压力危机反应中,起着决定性作用[5]。医学生毕业后职业的特殊性,使得心理弹性显得更为重要[6]。目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中,团体辅导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它既能缓解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不足的压力,又能充分发挥团体力量,使其效果更加显著和持久,因此,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3,7]。针对团体辅导对医学生心理弹性影响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采用团体辅导方式对医学生心理弹性进行干预,旨在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职业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使其健康成长,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为走上临床岗位、更好地服务社会做好准备。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方便取样方法,在南阳某医学类高校发放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1 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127份,从有效问卷中抽取27%的低分学生,共304名,发放招募团体辅导被试通知,初步确定有意向参与团体辅导干预的学生,共69名。对这些学生进行结构式访谈,了解成员问题类型、参与动机、个人期望和个人时间与团体目标及要求是否匹配,最终筛选出46名,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具体见表1。

1.2 研究工具

1.2.1 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该量表共25个项目,分为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3个维度。被试对问卷题目描述和自己生活状态的吻合度进行评估,采用5点计分,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该量表在我国人群中信效度较好,α系数为0.91,3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8,0.80和0.60。样本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

表1 研究对象的性别和年级分布情况(n)

1.2.2 团体辅导方案心理障碍在本质上是一个动机问题,而治疗动机是研究对象参与治疗并最终成功疏通和消除心理障碍。对因医患关系紧张引起心理障碍的医学生而言,首要问题是提高其参与动机和改变动机。因此,第一阶段以组成团体和实施团体动机激发干预为主要内容;根据行为改变的多阶段跨理论模型,心理障碍成功激发为改变动机后,进入意向期并逐渐向行动期发展,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应对技能和行为管理能力,他们难以完成从行动期向维持期的过渡,极易复发。一些学者将行为改变的策略和方法聚焦于认知策略与行为策略,认知策略可以有效推动个体从意向期向行动期发展,行为策略则有利于处于行动期的个体达到行为改变和维持最终目标。本研究将目标设定、计划制订、行为监控、情绪管理和障碍消除等行为策略以及认知技能训练作为第二阶段的核心内容。

1.3 实验设计

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辅以追踪测量。实验组接受8次团体辅导干预(见表2),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实验结束后,根据对照组被试意愿邀请其参加团体辅导。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5软件,以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基线与干预后结果进行比较,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基线差异和干预后差异并计算效应量。

表2 团体辅导方案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得分比较

由表3可知,在前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理弹性总分及3个维度的分数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可以通过实验后测和追踪测来考查团体辅导效果。

表3 两组前测得分比较(分)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得分比较

团体辅导结束一周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后测,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4。

表4 两组后测得分比较(分)

由表4可知,经过8次团体辅导干预,实验组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3个维度得分和心理弹性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01),说明团体辅导干预效果明显,可以促使被试遇到问题时更加坚韧,面对逆境更有力量,更具乐观精神,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更强。

2.3 实验组与对照组追踪得分比较

辅导结束后6个月,对两组进行追踪测量以及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5。

表5 两组追踪得分比较(分)

由表5可知,实验组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3个维度和心理弹性总分的追踪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01),说明团体辅导干预效果稳定。实验组被试能够保持在逆境里的坚持、有力量和乐观,与对照组相比,承受能力更强。

2.4 实验组与对照组3次测量得分比较

为了解心理弹性发展趋势,我们进行组内比较,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得分、后测得分与追踪得分两两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实验组3次测量得分差异比较,见表6。

表6 实验组3次测量得分比较(分)

由表6可知,团体辅导后实验组被试的心理弹性总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维度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结合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得分差异显著的结论,说明实验组被试分数的提高是团体辅导的作用,团体辅导具有立即性效果。

实验组追踪测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后测得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效果在6个月后仍然存在,被试的心理弹性水平与团体辅导结束时没有显著变化,仍处于一种良性的连续发展状态。可见,团体辅导具有持续性效果。

对照组3次测量得分差异比较见表7和图1、2。

表7 对照组3次测量得分比较(分)

由表7和图1可知,对照组在后测中心理弹性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无显著变化,在追踪测中也无显著变化。说明对照组整个测试阶段,心理弹性水平一直较低。

图1 对照组前测、后测和追踪测得分比较

图2 实验组前测、后测和追踪测得分比较

3 讨论

近十多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耐压能力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很多学者聚焦于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研究[8]。随着大学生心理弹性干预研究不断应用并取得一些可喜成绩,大学生心理弹性水平已成为衡量他们健康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9]。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特殊人群心理弹性水平备受关注。

本研究首次选取具有职业特殊性的医学专业,且以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为研究对象,实验最初设计体现了理论意义和社会意义的有机结合。这些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基于专业的特殊性,他们在校期间学习压力非常大;其次,这些学生毕业后面向农村基层一线就业,生存压力较大;最后,当前医患沟通、医患关系带来的社会舆论压力不断增加[2,5,7]。前测、后测和追踪测结果显示,团体辅导后学生心理弹性水平显著提高,有助于他们从容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寻求社会资源支持,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

本研究将团体辅导过程中测试效果评定、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衔接起来。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研究更重视社会实践意义,关注现实热点问题;广泛发放问卷,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的心理弹性水平进行初步评估。团体辅导后判断学生心理弹性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他们步入社会后的良好表现和抗压能力[10]。我们从最初的问卷中筛选出低分者重点关注,经过分析查找问题,最后,在确定问题原因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经过团体辅导,实验组学生的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维度得分及心理弹性总分均较以前显著提高,充分说明了团体辅导的有效性。实验结束后,我们邀请对照组被试参与团体辅导,遵循心理学研究理论和规范。团体辅导在贫困大学生、网络成瘾大学生和农村留守初中生中也取得理想效果[11~13]。但是基于这些群体存在各自的心理障碍,在矫正水平上又有所差异[14]。

心理弹性3个维度中,坚韧性追踪测得分高于后测,而力量性和乐观性追踪测得分低于后测。该结果提示,学生在面对来自工作中的压力和困难时有执着的信念处理好这些问题,并最终做好这项工作;但是处理这些压力和困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不强,对事态发展的最终结果不乐观。进一步提示,这部分学生有做好工作的信心,但是一旦出现一些意想不到或者突发事件则应对方法、手段和技巧不够。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团体辅导时,要将提高自信心和提高能力结合起来。此外,还应开展横向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团体辅导工作,做好对比,找到问题根源,借鉴有效措施,使得这两类学生在团体辅导过程中相互促进[15]。

实验组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维度得分在前测、后测和追踪测中有显著差异,提示团体辅导后心理弹性的提高是一个复杂过程。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变,心理弹性并非与生俱来的人格特征,得分只能反映当前时段的心理弹性处于某个水平,而心理弹性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工作磨练、能力历练等持续性地培养,在这个过程中从认识的提高到内心素质养成需要经历培养—稳定—再培养模式,最终固化,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因此,在校学习阶段、临床实习阶段、从事临床实践工作的早期阶段进行团体辅导是很有必要的。团体辅导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激发他们在临床实践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培养良好的心理弹性,正确对待患者,使患者受益,避免差错事故,更好地维护医患关系。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应建立系统的团体辅导档案,而做好医院新参加工作临床医生心理弹性水平研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也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

研究表明,团体辅导可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等,使他们正确分析和对待职业中存在的问题,掌握正确的应对措施,有效缓解压力。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团体辅导的方法找到促使这个特殊群体成长的力量源泉,减少逆境对他们造成的消极影响。

4 结论

(1)以提高心理弹性为主题的团体辅导能够有效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不仅体现在心理弹性总分上,而且表现在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3个维度上。

(2)团体辅导对于医学生心理弹性水平的提高是持续有效的,干预6个月后学生心理弹性仍保持在团体辅导结束时的水平。

(3)本研究只是对医学生心理弹性水平的初步探索,还有更多方面可以深入研究。比如,团体成员的甄选,团体辅导如何发挥更大效能以及对团体辅导干预效果的后续检验等,需要我们持续研究证实。

[1]Wu H,Zhao X,Fritzsche K,et al.Quality of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 patients with high somatic symptom severity in China[J].Complement Ther Med,2015,23(1):23-31.

[2]Hur Y,Cho A R,Kim S.How to provide tailored career coaching for medical students[J].Korean JMed Educ,2015,27(1):45-50.

[3]Lee SH,Jeon W 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burnout in medical students[J].Korean JMed Educ,2015,27(1):27-35.

[4]Chun K H,Park Y S,Lee Y H,et al.Academic burnout and selectionoptimization-compensation strategy in medical students[J].Korean JMed Educ,2014,26(4):299-308.

[5]Bang JB,Yoon Y S,Lee Y H,et al.Team dynamics and clinical performance ofmedical students in web-based and high-fidelity simulations[J]. Korean JMed Educ,2014,26(4):273-282.

[6]Erogul M,Singer G,Mc Intyre T,etal.Abridged mindfulness intervention to support wellness in first-yearmedical students[J].Teach Learn Med,2014,26(4):350-356.

[7]周明洁,张建新.质的研究方法在临床心理学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研究杂志,2007,15(4):369-372.

[8]ShiM,Wang X,Bian Y,etal.Themediating role of resilienc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and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Chinesemedical students:a cross-sectional study[J].BMCMed Educ,2015,15(1):297.

[9]Jowkar B,Kojuri J,Kohoulat N,et al.Academic resilience in education:the role of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s[J].JAdv Med Educ Prof,2014,2(1):33-38.

[10]Al Eraky M M,Donkers J,Wajid G,et al.Faculty development for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medical professionalism[J].Med Teach,2015,37(S1):40-46.

[11]林绚晖.网络成瘾现象研究概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1):74-80.

[12]苏茜,郭蕾蕾,刘堃,等.临床护士心理弹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3,34(11):68-71.

[13]曾小娟,蒋浩,李永鑫.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核心自我评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12):947-950.

[14]凌霄,柳琚琚,江光荣.团体辅导对贫困大学生自尊水平、成就动机的干预过程与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2):138-144.

[15]Nash L.From medical students to fellows,a focus 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J].Australas Psychiatry,2015,23(2):109-110.

G448

B

1671-1246(2016)19-0155-04

2015年河南省人文社科(思想政治工作)专项任务项目“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2015-sz-032)

猜你喜欢

坚韧性后测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CBI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一课三测”优化数学教学
运动员的心理坚韧性研究:结构模型、影响因素及作用效果
某部参演官兵坚韧性人格水平现况及影响因素*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心理资本、心理安全感与失败学习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