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一课三测”优化数学教学
2017-06-28蔡秀阳
蔡秀阳
(福建省晋江市东石镇井林小学)
摘 要:“一课三测”指的是课堂前测、课堂中测、课堂后测。从前测分析,优化设计;中测反馈,优化教学;后测延伸,培优辅差三个角度论述在一课三测的教学实践下,课前针对孩子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等学情分析进行教学设计,课堂中针对孩子所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课后进行延伸教学,确实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前测;中测;后测;优化;设计;教学
作为教师,我们都希望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不完美的教学比比皆是,不成功的学习体验人人都有,这也是生活常态。基于这种认识,我认为“一课三测”只要组织和利用恰当,确实能有效地优化数学教学。
下面我们结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室有多长”实际课例谈一谈如何合理利用“一课三测”的方法优化数学教学。
一、前测分析,优化设计
(一)前测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正式学习厘米之前专门设计的一节课,目的是通过学生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学会度量的方法,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度量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前测问卷以50名学生为样本,测试简单分析表如下:
“教室有多长”前测统计
结合前测情况,同学们对长、短的概念有较好的认识,但学生对自定义单位度量的经验还不足。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二)优化设计
1.激趣导入,揭示新知——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差异,灵活使用教学素材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朋友。瞧!(出示熊大和熊二的图片)原来他们的钥匙掉到了下水道,两人争着要去拿。熊大说我的手臂长应当我来拿。熊二也不甘落后,我的手臂比你长。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知道谁的手臂更长些吗?
学习成果预设:①比一比 ②量一量……
请学生上台比一比,量一量。
(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量的方法,“用什么工具量”“怎么量”,注重“一个紧接着一个”方法的指导,还有“不够,需要做标记”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说出度量的方法,使学生感知度量的必要性。)
2.新知探索——关注学生探索过程,激励使用多样方法
【活动一】测量熊大和熊二家的长度
(1)怎样量熊大和熊二家的长度?
学生分为6个小组讨论用何种工具及如何测量熊大和熊二家的长度?
(预设:用尺子量;用数学书量;用文具盒量;用脚量;用拖把杆量……)
(2)准备活动。
进一步要求学生清楚活动任务并填写教材第49页的表格。(引导孩子如何填写表格)
(3)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一下各小组的测量过程及结果。只要学生说出的方法正确、切实可行就给予肯定。
(4)组织学生讨论:在测量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要注意什么问题?
(5)学生思考:
①测量的是同一间房间的长度,为什么结果都不相同呢?
②是不是把所有的注意事项都做好了,测量的结果就一样呢?
③为什么不用回形针?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增强度量意识和选择合适的单位思想,渗透单位思想。)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
(设计意图:渗透单位的累加思想,使学生直观感觉到单位累加得越多,量就越大。)
引导预设:用易拉罐搭成的柱子可以当成一把“尺”,可以量一些物体的高度。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尺子”的模型,渗透模型思想。)
3.拓展练习“阿福的新衣”——关注学生思维过程,拓展弹性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为下节课积累经验。)
4.课外作业:观察探究,认识直尺
二、中测反馈,优化教学
以上的教學设计为合理利用一课三测优化数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保证,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更加有的放矢,课堂更加灵动多彩。
(一)观察课堂动态,及时检测,落实教学
学生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熊大和熊二家的长度时,我观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小组都能很好地测量出长度。于是,我请其他做得好的小组帮助指导学习困难的小组,互相合作、互相促进。在“测量熊大和熊二家的长度”活动小结归纳后,我设置了检测题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检测。
检测内容:
(二)典例错例分析,优化教学
经测试,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地填写第一题,即“绳子大约有几个回形针的长和几根小棒的长”。有一小部分同学还不清楚“为什么同一根绳子量出的结果不一样,是因为所用的测量工具的不同引起的”。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老师的追问并没有进行深入思考,“量”感以及反思的能力仍需加强。第二题,学生基本能运用文具盒和一拃的长度测量出课桌的长度和高度。极少数的同学不能较好地完成测量,填出测量结果。
根据当堂检测的情况,我在接下来“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这个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操作体会怎么样更好地摆易拉罐,怎么样摆才能摆得越高;摆的“直尺”有几个易拉罐的高度,注重培养孩子度量的意识以及对“量”的感觉,注重培养孩子思考、反思的能力。
三、后测延伸,培优辅差
基于课堂教学实施的情况,我设计了课堂后测,在学生学习完本节课知识后适当增加难度,及时查缺补漏。
测试内容:看一看,图两个人的身高分别大约是各自的几个肩宽?
对这道题的统计发现,大约一半学生能够根据肩宽估出爸爸妈妈的身高,进而我让优生讲出估算结果的道理,以优辅差。教师根据课后测试得出的结果,进一步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度量单位学习后存在的问题,为后续长度单位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学情基础,让接下去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在一课三测的教学实践下,课前针对孩子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等学情分析进行教学设计,课堂中针对孩子所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课后进行反馈教学,确实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总之,优化数学教学是每位数学老师所追求的,任重而道远。只有把每节课落实到位,真正从课前、课中、课后一步一个脚印地下功夫,真正走近学生,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真正实现教学的优化。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