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心痹方治疗冠心病举隅

2016-08-08吴爱虹陈榕榕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福建中医药 2016年1期
关键词:薤白赤芍行气

吴爱虹,陈榕榕(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杏苑一枝·

通心痹方治疗冠心病举隅

吴爱虹,陈榕榕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冠心病;通心痹方;丁春

通心痹方是丁春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良多,现总结丁春教授用通心痹方治疗冠心病的经验。

1 病因病机

中医无冠心病之名,依其症状可归属于“真心痛”、“胸痹”的范畴。中医认为冠心病与体虚劳倦、寒邪内侵、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有关。病位在心,涉及肝、肺、脾、肾等脏。

1.1体虚劳倦禀赋不足,素质虚弱,或劳倦伤脾,脾虚转输失能,气血生化乏源,若积劳伤阳,鼓动无力,血行涩滞。或肾气亏损,命门火衰,不能温煦各脏腑,导致阳衰气滞,血行不畅,致气虚血瘀;或肾阴亏乏,不能滋养脏腑之阴,致阴虚血瘀。

1.2寒邪侵袭胸阳不足,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痹阻胸阳,不通而发胸痹。

1.3饮食不节素嗜肥甘厚味,或长期饮酒,若蕴热化火生痰,痰火上扰心神则为悸;若损伤脾胃,运化失司,聚湿生痰,上犯心胸,阻遏胸阳,气机失畅。1.4情志失调长期精神高度紧张,思虑过度,致血行不畅,气滞血瘀,心脉痹阻。

2 辨证论治

丁春教授认为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心气虚,标实为气滞、血瘀、痰浊、寒凝。心气虚,治宜益气生津。用黄芪生脉饮为主。肝气郁结,治宜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用柴胡疏肝散为主。胸中血瘀,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为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治宜通阳散结,行气祛痰。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为主。心肾阳衰寒厥,治宜温阳散寒。用参附汤加减为主。冠心病病程呈四步曲:胸闷、心绞痛、心肌梗死、心阳暴脱。若患者以胸闷症状为主诉,病因以痰浊为主,方中偏重于化痰,用瓜蒌皮、薤白、半夏、桂枝等;若以胸痛为主诉,病因以瘀血为主。丁春教授治疗不同程度瘀血的冠心病患者时,强调选择性的应用活血化瘀药。他将活血化瘀药分为轻、中、重度3类。轻度的用赤芍、丹参、桃仁、红花;中度的用三七、莪术、三棱、乳香、没药等,二者均入血脉,可祛除大血管中的瘀血。重度用水蛭、全蝎、炮山甲、地龙等虫类药,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及搜风通络作用,且药性峻猛,效专力宏,可祛除小血管中的瘀血。现代研究表明,虫类药在心血管方面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抗凝血、扩张血管、保护血管内皮、调节血脂等方面。丁春教授尤其重视虫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临床疗效显著。

3 通心痹方

丁春教授根据多年治疗冠心病的经验,创制通

心痹方:黄芪15 g,党参10 g,麦冬10 g,五味子10 g,瓜蒌皮15 g,薤白15 g,清半夏10 g,桂枝10 g,赤芍15 g,川芎15 g,水蛭6 g,三七粉6 g,炙甘草5 g。此方集黄芪生脉饮、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血府逐瘀汤于一方进行加减。方中用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气阴同治,使元气充,津液复,脉来得生;瓜蒌皮、薤白、半夏、桂枝行气化痰,通阳宽胸,使久痼寒痰滞气立解,胸阳得振而平;用赤芍、川芎活血祛瘀,加水蛭活血通络,三七活血止血化瘀,共除胸中瘀血;用炙甘草益气养心,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生脉饮具有强心、改善周围血液循环的作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具有调节血脂,降低血液黏滞度、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川芎、赤芍有很好的消斑通脉的作用;三七粉具有良好的止血、活血化瘀双向药理作用。此方服用1周后,症状即可明显缓解,坚持服用1个月病情可稳定。后期调理宜多食高纤维的食物降脂化斑,尽量少吃动物内脏、高脂食物。平时可用西洋参粉6 g加三七粉3 g冲服调理,每日分为2次服用,活血化瘀而不伤正。但宜天冷温度较低时服用,20℃以下最好。因为三七粉偏热,若气温太高服用会造成多汗,气温低时可加速血液循环,不至于使手脚冰冷,服用后更觉舒适。

病例介绍

朱某,女,60岁,2014年10月4日初诊。2014-06-13外院检查诊断为:① 双侧頸动脉硬化伴多发性斑块;② 右侧椎动脉内径略细伴血流阻力指数升高;③ 左室前壁增厚;④二尖瓣反流。主诉:胸闷短气、神疲乏力伴头晕半年,加重1周。就诊时症见:面色晦暗,胸闷短气,神疲乏力,舌暗苔黄厚腻,脉细数。诊断为心痹。用通心痹方加减。处方:黄芪15 g,党参10 g,麦冬10 g,五味子10 g,瓜蒌皮30 g,薤白10 g,清半夏10 g,竹茹10 g,柴胡10 g,赤芍15 g,枳壳10 g,水蛭5 g,川芎15 g,丹参15 g,红花10 g,炙甘草3 g。6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二诊:药后症减,前方加山楂10 g,14剂。三诊:药后感心前区隐痛,调整处方:黄芪15 g,桃仁10 g,红花10 g,当归10 g,生地10 g,川芎15 g,赤芍15 g,柴胡10 g,川牛膝10 g,桔梗10 g,枳壳10 g,瓜蒌皮15 g,薤白15 g,桂枝10 g,炙甘草3 g。14剂。四诊:药后症减,面色转佳,饮食可,病情基本稳定。

按:此患者为心气虚致痰浊内生,阻遏胸中气机,故产生胸闷气短等一系列气滞胸闷病证。治以益气生津,行气祛痰,活血化瘀。方用通心痹方加减治疗1个月,病情基本稳定。月经周期末见复发;好转:疼痛减轻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未愈:疼痛未见改善。

3.2结果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3.3不良反应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血、尿、粪便常规、肝肾功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4 讨论

4.1慢性盆腔痛为气血失调所致,气机不畅,血行瘀滞,阻于肝经,冲任、胞宫不通则痛,发为本病。同时疼痛会导致抑郁症状,使肝失疏泄更重,瘀血更甚。因此,气滞血瘀是导致慢性盆腔痛的主要病机,用理气化瘀汤加中药保留灌肠。方中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现代药理研究延胡索具有明显的镇痛和一定的镇静作用;当归活血和血,调经止痛,为“妇科之圣药”;川芎活血行气;川楝子行气疏肝,解郁行滞止痛,使气顺血行,气调血和,疏肝气以散瘀血;血竭活血散瘀定痛,主人血分,《本草纲目》载:“散滞血诸同痛,专主血分。”中药灌肠方中丹参为君药,行气止痛,活血祛瘀;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又可舒肝,泄肝火;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止痛,消肿软坚散结,同时还有祛腐生肌作用;共为臣药;三棱、莪术相须为用,加强活血行气、止痛之功;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善治腹痛;败酱草、蒲公英,清热解毒,祛湿泻浊,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行气疏肝、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止痛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中药灌肠经直肠黏膜静脉丛吸收,降低了肝脏的首过效应,直接作用于盆腔,能提高局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发挥作用快,从而改善盆腔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消散,提高止痛的疗效。

4.2治疗CCP以缓解患者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治疗中可以配合心理调护,以减少盆腔痛的发作次数。同时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盆腔痛方面疗效较好,远期效果明显,副作用小,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

[1]崔尚云.慢性盆腔疾病病因及发病率的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4):463-464.

[2]冷金花.重视慢性盆腔痛的诊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9(3):161-163.

[3]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66-1475.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7-252.

R285.6

B

1000-338X(2016)01-0029-01

2016-02-10、

吴爱虹(1995—),女,2013级中医甲班大学生,主要从事中医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薤白赤芍行气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药材赤芍的对照药材薄层色谱法的探索性研究
薤白 白薤露中肥
中年养生话薤
调治便秘药膳两款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HPLC法测定延续接骨丸中芍药苷的含量
新疆赤芍
丹芍康妇丸中赤芍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