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鹅不食草油的薄层色谱鉴别及气相色谱含量测定

2016-08-08林伊莉曾华平廖淑彬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福建中医药 2016年1期
关键词:石油醚薄层内标

郭,陈 丹,林伊莉,曾华平,廖淑彬(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方与药·

鹅不食草油的薄层色谱鉴别及气相色谱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鹅不食草油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鹅不食草油,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鹅不食草油中的乙酸菊烯酯及麝香草酚含量。程序升温:70℃,5℃/m in升至 160℃,再以3℃/m in升至180℃,再以8℃/m in升至240℃,保持10 m in。结果鹅不食草油供试品色谱在与乙酸菊烯酯、麝香草酚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乙酸菊烯酯、麝香草酚在0.1305~1.044 mg/m L和0.0630~0.5040m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分别为Y=7.776X-3.1×10-2r=0.9997,Y=9.595X-2.1×10-2r=0.999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100.9%。结论建立的鹅不食草油薄层色谱鉴别法及气相色谱含量测定法,准确度、重复性好,可为鹅不食草油的后续开发利用提供质量控制依据。

鹅不食草油;薄层色谱;气相色谱;乙酸菊烯酯;麝香草酚

鹅不食草是菊科石胡荽属植物鹅不食草[Centipeda minima(L.)A.Br.et Aschers.]的带花全草,具有通鼻窍、止咳喘的功效,主要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等。鹅不食草油是从鹅不食草中提取的挥发油,是鹅不食草治疗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哮喘的有效部位。鹅不食草油中含有乙酸菊烯酯、麝香草酚、棕榈酸、马鞭草烯醇、石竹烯等成分[1-6],其中乙酸菊烯酯和麝香草酚为鹅不食草油的主要成分,经硅胶柱色谱分离所得含上述2种成分的分离物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活性[7]。为了对鹅不食草油进行质量控制,我们以乙酸菊烯酯和麝香草酚为指标,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鹅不食草油,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鹅不食草油中乙酸菊烯酯和麝香草酚的含量,为鹅不食草油的后续开发利用提供质量控制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仪器Agilent 6890N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Agilent 6890N色谱工作站(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XS 205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

AR 2140万分之一电子天平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Yoko-PN电动喷雾器(武汉药科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1.2试药乙酸菊烯酯对照品(自制,98.33%);麝香草酚对照品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00508-200902);油酸甲酯(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90034-201001);鹅不食草油(自制,批号:20150510、20150515、20150522);硅胶 G板(青岛海洋化工厂分厂,批号:20120604);石油醚(60℃~90℃)、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无水乙醇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薄层色谱鉴别

2.1.1乙酸菊烯酯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乙酸菊烯酯对照品9.26 mg,置5 m L瓶中,用石油醚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制得每1 mL含乙酸菊烯酯1.852 mg的溶液。

2.1.2麝香草酚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麝香草酚对照品5.12 mg,置5 mL瓶中,用石油醚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制得每1mL含麝香草酚1.024 mg的溶液。

2.1.3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乙酸菊烯酯对照品10.15 mg、麝香草酚对照品3.11 mg,置5mL瓶中,用石油醚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制得每1mL含乙酸菊烯酯2.03 mg、麝香草酚0.622mg的溶液。

2.1.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鹅不食草油25 mg,置5 mL瓶中,用石油醚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1.5薄层色谱分析取乙酸菊烯酯对照品溶液、麝香草酚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各5μL,混合对照溶液10μL,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20∶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0.5%香草醛-硫酸试液,于105°C加热5 min,置日光灯下检视。实验结果表明,供试品色谱与对照品色谱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方法重复性良好。结果见图1。

2.2气相色谱法含量测定

2.2.1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DB-WAX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载气:N21 mL/ min,空气流量:300 mL/min,氢气流量:30 mL/min,尾吹气流量:45 mL/min;检测器:FID,检测器温度:240℃;进样口温度:180℃;进样量:1μL,分流进样,分流比为10∶1;柱温:70℃。程序升温:70℃,以5℃/min至160℃,3℃/min升至180℃,8℃/min升至240℃,保持10 min。

2.2.2乙酸菊烯酯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乙酸菊烯酯对照品13.05 mg,置5 mL瓶中,用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制得每1 mL含2.61 mg乙酸菊烯酯对照品溶液。

2.2.3麝香草酚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麝香草酚对照品6.30 mg,置5 mL瓶中,用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制得每1 mL中含1.26 mg麝香草酚对照品溶液。

2.2.4内标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油酸乙酯对照品11.24 mg,置10 mL瓶中,用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制得每1 mL中含1.124 mg油酸甲酯的内标溶液。

2.2.5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乙酸菊烯酯、麝香草酚对照品溶液各0.5 mL,置5 mL瓶中,加入内标溶液0.5 m L,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2.6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与测定精密称定鹅不食草油10 mg,置 1 mL瓶中,用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精密吸取250μL,置 1 mL瓶中,加入内标溶液100μL,用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即得。

取待测溶液1μL,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计算。

2.2.7专属性试验取空白溶剂、混合对照品溶液、含内标供试品溶液各1μL,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乙酸菊烯酯、麝香草酚等各色谱峰分离完全,分析时间为42.2min。气相色谱图见图2~图4。

2.2.8标准曲线的制备与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吸取乙酸菊烯酯、麝香草酚对照品溶液各50、60、80、100、200、300、400μL,置1 mL瓶中,分别加入100 μL内标溶液,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得到系列混合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系列对照品溶液各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以对照品与内标物的峰面积比为纵坐标,对照品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见表1,图5。

表1 线性关系测定结果

2.2.9精密度试验取同一混合对照品溶液,连续注入气相色谱仪6次,以对照品与内标物的峰面积比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结果见表2。

2.2.10稳定性试验精密称取鹅不食草油10 mg,制成含内标供试品溶液,4°C放置,在0、2、4、6、 8、12、24 h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分别计算乙酸菊烯酯与麝香草酚的含量及其RSD。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放置于4℃时在24 h内稳定,结果见表3。

表2 精密度试验结果

表3 稳定性试验结果

2.2.11重复性试验分别精密称取同一批鹅不食草油约10 mg,6份,按2.2.1、2.2.6项操作,测定,分别计算乙酸菊烯酯、麝香草酚的含量及RSD。实验结果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结果见表4。

2.2.12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已测含量的同一批鹅不食草油(乙酸菊烯酯含量为8.433%,麝香草酚含量为3.163%)5 mg,6份,分别精密加入乙酸菊烯酯及麝香草酚对照品溶液,按2.2.1、2.2.6项操作,测定乙酸菊烯酯及麝香草酚含量,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5。

2.2.13样品测定称取鹅不食草油10mg,按2.2.1、2.2.6项操作,测定乙酸菊烯酯、麝香草酚的含量,结果见表6。

3 讨论

3.1鹅不食草油薄层色谱鉴别试验,采用硅胶G为固定相,曾比较了石油醚-乙酸乙酯、石油醚-二氯甲烷展开剂系统,但分离效果较差。也曾采用10%硫酸乙醇溶液作为显色剂,显色加热后斑点均呈黑色,较难辨别。经试验比较,最终选择硅胶G薄层板,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20∶10∶1)为展开剂,0.5%香草醛-硫酸试液为显色剂的TLC鉴别方法,鉴别3批样品,在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方法重复性良好。

3.2鹅不食草油成分复杂,GC法内标物选择试验时曾筛选了水杨酸甲酯、正十五烷、油酸甲酯等,其中水杨酸甲酯、正十五烷与鹅不食草油其它成分未能达到基线分离。油酸甲酯与鹅不食草油中的各成分达到良好分离,分离度大于1.5,且峰形尖锐,故选择油酸甲酯作为GC法同时测定鹅不食草油中乙酸菊烯酯、麝香草酚含量的内标物。

表4 重复性试验结果

表5 乙酸菊烯酯和麝香草酚含量测定回收率试验结果

表6 3批鹅不食草油中乙酸菊烯酯、麝香草酚含量测定(n=3)

[1] 陈强,贺肇东,朱贲峰,等.闽产鹅不食草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分析[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19(5):17-19.

[2]刘杰,侯惠鸣,屠万清.鹅不食草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J].中草药,2002,33(9):785-786.

[3]吴林芬,刘巍,黄飞燕,等.鹅不食草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J].云南化工,2012,39(2):22-25.

[4] 刘向前,邹亲朋,高敬铭,等.3种湖南产菊科植物挥发油成分的GC-MS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0,25(3):179-181.

[5]范菊娣,何平,杨占南.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黔产鹅不食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986-6987.

[6]杨艳芳,吴和珍,刘宇,等.超临界CO2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鹅不食草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J].中药材,2007,30 (7):808-811.

[7]张煌,林於,刘新,等.鹅不食草挥发油的抗炎镇痛活性[J].光谱实验室,2013,30(4):1913-1921.

R284.2

B

1000-338X(2016)01-0014-04

2015-12-08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Y2004)

郭莹(1990—),女,2013级药物分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药制剂与质量分析研究。

陈丹(1961—),女,教授。E-mail:gscd2@163.com

猜你喜欢

石油醚薄层内标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洗涤剂中的甲醇
红花续断胶囊中当归、川芎及大黄的薄层鉴别
薄层色谱法在中药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18F-FDG PET/CT结合薄层螺旋CT、增强CT和临床资料在孤立性肺空洞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薄层色谱法的操作要点及影响因素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异丁醇内标标准曲线法
5种石油醚前处理对不同植物样品黄酮含量测定的影响
复序橐吾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废水中的总磷方法改进
菊芋叶片提取物对辣椒疫霉菌的抑菌效果及盆栽验证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