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远洋两度巨亏原因分析

2016-07-13倪晨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6期
关键词:套期保值

倪晨



中国远洋两度巨亏原因分析

倪晨

摘要:继2011年104.49亿元的亏损后,中国远洋在2012年继续亏损,高达95.59亿元,连续两年的巨额亏损,使得中国远洋获得了“A股亏损王”的称号。有相关分析指出,亏损的根本原因是其管理层对企业规模的过分追求而使得自身忽略了市场中存在的种种风险。本文将从宏观市场及其自身战略两个层面对中国远洋两度巨亏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了中国远洋的巨亏,同时提出有关的建议。

关键词:巨额亏损;套期保值;供求失衡

一、背景介绍

1.企业介绍

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中国远洋”)于2005年3月3日在中国注册成立,2005年6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2007年6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拥有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青岛远洋运输有限公司、中远航运有限公司、深圳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等子公司,主要从事集装箱航运、干散货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集装箱租赁和制造等业务。

2.巨亏历程介绍

中国远洋于2012年3月27日公布了全年业绩:2012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95.59亿元,而2011年,这个数字为亏损104.49亿元。

中国远洋2011年所实现的营业收入为68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806亿元下降了14.516%,营业成本71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63亿元增加了8.446%。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04亿,去年同期为67.7亿,减少了171.7亿或253.6%。中国远洋因此位居2011年上市公司巨亏名单的榜首。

2012年,中国远洋实现营业收入721亿元,营业成本725亿元,虽然营业成本还是大于营业收入,相较2011年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但通过报表我们发现其2012年的财务费用较2011年的财务费用多出了15亿元。

二、两度巨亏原因分析

中国远洋两度的巨额亏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与猜疑,面对外界的各种说法,时任中国远洋总裁的魏家福给出的解释是: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航运业整体亏损,并不是只有中国远洋一家亏损。话虽如此,但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航运业整体亏损,但中国远洋的亏损之重影响之深是其他航运企业所无法匹敌的。2011年,航运巨头马士基亏损6亿美元,中海亏损27亿元,韩国现代商船亏损3.2亿美元,韩进航运亏损5亿美元,中国远洋一家的亏损等于四家龙头企业的亏损总和,由此可见,中国远洋的亏损十分重大。

从报表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企业2011、2012两个年度的巨额亏损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营业收入的减少和成本的上升、高额的期间费用无法在营业利润上得到弥补以及多出的营业外支出。

1.是什么导致了营业收入的减少和成本的增加呢?

2001-2007年是世界航运业黄金期。随着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商投资大幅增加推动我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对航运业的发展也起到了鞭策和积极鼓励的作用,因此在2007年中国远洋为把握航运市场高速发展的机遇,进一步确立领先地位,选择了扩充船队规模。但到了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此时,中国远洋的管理层反而给出了进口贸易会持续增长的预期,丝毫没有预见到即将降临的危机。于是,中国远洋在2007年前后签订了大量的造船和租船合同。

与此同时,世界其他的航运企业也采取了同样的策略,大量的新船被投入使用,航运运力大大增长,但不景气的经济形势所导致的贸易量萎缩使得航运运量增长不足。于是,从2007年到2012年,干散货市场的运力增长速度都超过了运量增长速度。由此也导致了全球的干散货市场运价的大幅下跌,波罗的海(BDI)运价指数从2007年的4500剧降至2012年的920。虽然中国远洋采取和一系列措施来提高运量以面对不景气的全球经济以及加剧的行业竞争,但急剧下跌的运价还是导致了其营业收入的减少。与此同时,油价、工资这些占主要成本的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导致了营业成本的不降反升。

2.是什么构成了企业高额的期间费用呢?

通过报表我们可以观察到中国远洋每年的管理费用这一科目的数额总是十分庞大的,但每年变化幅度不大,可以视作企业每年的一项固定支出,庞大的管理费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企业的经营负担。从报表我们可以看到,相较于2011年度的财务费用而言,2012年度的财务费用增加了15亿元,增长了15倍。对此,其财务总监丰金华给出的解释是:2011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净流出52亿,投资现金流也呈净流出态势,由于数额较大,所以要增加债务规模来保证公司的持续运营,于是债务的增加导致了利息支出的增加。而财务费用大增的另一个原因是汇率损益的变动。公司大部分债务是美元贷款,2012年同等市场情况下的美元贷款利率和费率较2011年有所提高,于是再次基础上公司的利息支出也相应的增加了许多。可见,无论是大额的管理费用还是剧增的财务费用,其根本目标都是为了维持公司的运营与发展,但船大调头难,企业的扩张与发展是机遇的同时也是威胁。

3.是什么导致了营业外支出远大于营业外收入?

从利润表可以看出中国远洋2011年、2012年的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之间的差值高达10亿,呈现的现象为营业外支出远高于营业外收入,所以我们对其营业外支出的明细进行了相关查询。导致其营业外支出超高的主要原因是亏损合同,其次还有赔偿金、违约金、滞纳金及罚款。经过近一步的调查发现,这是由于中国远洋为控制租入船舶的损失而选择了支付合同相应的违约金。

中国远洋所使用的船舶不仅有自有船舶,还有租入船舶,其中租入船舶主要为干散货船舶。由于干散货船舶航运市场供需已经极不平衡,干散货运价也大幅下跌,此时的干散货船舶闲置一方面会带给企业大额的租金压力,另一方面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维护费用。于是,中国远洋选择了违约。这给中国远洋带来了两大损失:第一,违约损失。中国远洋2011年所支付的违约金约为5.176亿元,2012年中国远洋为此付出8.33亿元。第二,亏损合同损失。中国远洋2011年因亏损合同增加的营业外支出为14.26亿,而2012年为13.72亿。

从上述三个问题可以看出,中国远洋无论是对市场的预测,对风险的应对和对企业结构的布局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问题。

2008年前的几年,国际航运业的持续景气导致了中国远洋管理层的盲目乐观,对国际经济形势进行了误判,主张持续扩大规模以奠定自己的地位。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极大的不好的影响,大量削减了进出口贸易,使得海运运量大幅下降。在扩张型战略和低迷的市场行情发生碰撞时,管理层的盲目乐观过度自信在此时促使了一场更大的失败。

而在风险管控方面,对周期性强、市场难以预测的航运企业而言,一般会使用远期运费协议(FFA)来对市场租金进行套期保值,通过使用期货市场的对冲作用弱化相应现货市场所具有的风险。航运企业的一般做法是:在现货市场租入船舶时,在期货市场购买空头合约来弱化现货市场租金暴跌所带来的风险与损失,但中国远洋选择了在现货市场租入船舶的同时,在期货市场购买了大量的多头合约,这对中国远洋当时的状况无疑是雪上加霜。

除了大幅造船租船所导致的固定资产大量积压了资金,中国远洋的期间费用也是很大的一块负担。船队的大幅扩张,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付船舶的购买和租用,维持企业的运营,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增加更多的劳动力来配合企业的大规模。于是,管理费用的不断提高,增加的负债所导致的大幅攀升的利息费用,汇兑差异导致的更多的利息费用,都成了中国远洋肩上的一块大石。

综合以上种种原因,我们可以归结在一起,即管理层对市场的误判,对风险的忽视导致了企业不断扩张这一发展决策,也导致了企业的两度巨亏。

三、启示与建议

1.增强风险意识

从众多上市公司的案例可以发现,企业的投资失败、决策失误很多时候都是来源于对风险的认识不足,或对风险的估计出现偏差。当风险来临时,企业应具有足够的防范意识,尽可能的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来帮助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而不应当天真的认为风浪只是一时的,风雨过后总能见彩虹。对周期性强的企业而言,不同的阶段应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

一般我们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风险分为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根据两个风险间逆向搭配的理财原则。而中国远洋这一方面造船租船并在期货市场购买了多头合约,加倍的增大了经营的风险,在另一方面,企业又大量举债以维持企业的持续经营与扩张,这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这两者的结合,导致了企业整体风险的大幅提高,导致任一风险的发生都能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所以,增强风险意识对公司发展而言是必须的。

2.改进企业业务结构

在中国远洋的两度巨亏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干散货航运业务的巨亏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企业的两度巨亏。从中国远洋的业务结构我们可以看出,集装箱业务和干散货业务占据了中国远洋的近85%的业务,业务相对集中会导致企业的部分业务就决定了企业的整体盈亏。于是,在干散货航运业务不景气的那几年,企业的亏损也来的突然和直接,就算其他业务能提供利润也扭转不了主要业务所导致的亏损大势。

所以对于业务相对集中的企业,管理层应想办法对企业业务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瘦身。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张与发展,应当将资本进行多元化的配置,在把握住优势的同时也要尽量发展其他业务来分散风险。

参考文献:

[1]李秉成,尹行.企业应注意控制风险避免过度投资-中国远洋两度巨亏分析.财务与会计,2014.03:28-30.

[2]宋佳.企业亏损案例分析-以中国远洋2011年度巨亏为例.财政监督,2013(2):69-74.

[3]马霖.中国远洋巨亏之谜.中国机电工业,2013(5):48-52.

[4]张寒玉.中国远洋巨额亏损案例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沈阳:辽宁大学,2014.

[5]周忠辉,戴雪琼.我国国际航运行业应对周期性危机的财务战略研究-基于中国远洋“A股亏损王”案例.商场现代化,2013 (28):191-192.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猜你喜欢

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会计准则下商品期货会计处理思考
基于ECM—GARCH模型的
利率期货的套期保值研究
我国大豆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的持有期效应分析
我国棉花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研究
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实证研究
就期货与期权组合在套期保值中的运用分析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比率计算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