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法对消化道溃疡的疗效评价

2016-07-13魏丽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期
关键词:疗效评价幽门螺杆菌

魏丽丽

(河南省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济源 454650)



不同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法对消化道溃疡的疗效评价

魏丽丽

(河南省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济源 454650)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消化道溃疡患者,观察选择不同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法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消化道溃疡患者15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消化道溃疡患者的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75例):临床选择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进行治疗;C1组(观察组75例):临床选择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消化道溃疡患者在螺旋杆菌根治情况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消化道溃疡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临床症状均获得显著缓解。在腹痛症状消失时间方面,C1组少于C2组消化道溃疡患者明显(P<0.05);在溃疡治疗总有效率方面,C1组高于C2组消化道溃疡患者明显(P<0.05)。结论 针对消化道溃疡患者,临床选择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将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缩短,促进患者临床疗效,凸显此种方法治疗消化道溃疡疾病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消化道溃疡;疗效评价

消化道溃疡属于临床较为普遍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十二指肠溃疡疾病以及胃溃疡疾病,其针对患者的饮食活动会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从而对患者的生活与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患者患有消化道溃疡疾病同患者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密切的关系,对此研究有效方法针对消化道溃疡患者进行治疗显得至关重要[1]。为了确定最佳疗法,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消化道溃疡患者,临床选择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兰索拉唑完成治疗后,在缩短患者临床治疗时间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价值,现将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150例消化道溃疡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消化道溃疡患者的随机分组。在C1组75例消化道溃疡患者中,男40例,女35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9~6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66±2.36)岁;患者的疾病病程为2~7.6年,患者的平均病程为(2.33±1.73)年;在C2组75例消化道溃疡患者中,男42例,女33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0~7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71±2.41)岁;患者的疾病病程为1~7.7年,患者的平均病程为(2.35±1.75)年;对比两组消化道溃疡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存在均衡性(P>0.05)。

1.2 方法:针对两组消化道溃疡患者临床全部选择三联疗法进行治疗。针对C2组消化道溃疡患者,临床主要选择阿莫西林(1 g)+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进行治疗。2次/天,将1周的治疗定为1个疗程;针对C1组消化道溃疡患者,临床主要选择阿莫西林(1 g)+克拉霉素(0.5 g)+兰索拉唑(20 mg)进行治疗。2次/天,将1周的治疗定为1个疗程[2]。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消化道溃疡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相关症状表现进行观察,对患者幽门螺杆菌根治情况进行观察,对两组消化道溃疡患者临床腹痛症状消失时间进行准确记录,并进行组间对比。

1.4 疗效判断标准:两组消化道溃疡患者临床完成治疗后,对患者实施胃镜检查。最终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治愈:消化道溃疡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患者溃疡全部有效愈合,患者周围炎症全部消失。显效: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患者溃疡面积缩小的程度超过75%,患者仍然具有周围炎症的情况;有效: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患者消化性溃疡面积缩小的程度在50%~75%,患者溃疡周围仍然存在炎症情况;无效: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患者溃疡面积缩小的程度<50%,患者周围炎症症状未获得任何的改善[3]。

1.5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完成消化道溃疡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选择χ2检验以%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P <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幽门螺杆菌根治情况以及腹痛症状消失时间:两组消化道溃疡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临床症状均获得显著缓解。C1组患者腹痛症状消失的时间为(2.76±1.89)d,C2组为(5.23±2.16)d,C1组少于C2组患者明显(P<0.05);C1组患者幽门螺杆菌呈现阳性患者72例,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6.00%;C2组患者幽门螺杆菌呈现阳性患者50例,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66.67%;C1组高于C2组消化道溃疡患者明显(P<0.05)。

2.2 临床疗效:在溃疡治疗总有效率方面,C1组高于C2组消化道溃疡患者明显(P<0.05)。具体情况可见表1。

3 讨 论

奥美拉唑以及兰索拉唑两种药物针对患者体内H+以及K+等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其能够在胃酸分泌最后一环节过程中受到有效抑制,从而避免患者出现胃酸过多的情况[4]。本次研究中,在腹痛症状消失时间方面,C1组短于C2组患者明显。有效证明兰索拉唑的治疗效果优于奥美拉唑药物。此外,因为兰索拉唑的作用效果能够快速减小,并且可以将患者胃内部pH值有效升高,从而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临床疗效方面,C1组优于C2组明显,有效证明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兰索拉唑临床联用价值。总而言之,针对消化道溃疡患者,临床选择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可以显著将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凸显临床应用价值。

表1 C1组与C2组消化道溃疡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参考文献

[1] 郑敏.幽门螺杆菌所致复发性口腔溃疡与消化道溃疡相关性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3,5(9):135-136.

[2] 季文翔.不同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27):25-26.

[3] 钟宇.两种方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1,17(7):927-929.

[4] 王建新.幽门螺杆菌致消化道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体会[J].医学信息,2013,9(22):489.

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083-02

猜你喜欢

疗效评价幽门螺杆菌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评价探究
含呋喃唑酮四联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比较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湖州地区651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调查分析
降糖三黄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研究
“幽门螺杆菌”那些事儿
胆总管结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近期疗效
微生态制剂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舒尔经颗粒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