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2016-08-19王道斌
王道斌
【摘要】 目的 了解和评价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出现腹泻症状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180例腹泻疾病患儿,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90例。对照组患儿通过蒙脱石散进行治疗, 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增加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所改善, 实验组患儿的腹泻程度以及腹泻次数得到明显的改善, 治疗总有效率为94.4%, 而对照组仅为77.8%,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微生态制剂与蒙脱石散相结合的方式治疗小儿腹泻, 临床效果良好, 患儿的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小儿腹泻;疗效评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130
小儿腹泻的发病率常年位于我国儿童常见性疾病的第二位, 仅略低于呼吸道疾病。该疾病通常由多种因素诱发产生, 患儿的大便通常出现次数增加以及性状发生改变等临床现象[1]。微生态制剂是一种经特定的加工程序而制成的活性菌制剂, 其有益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动物、植物以及人类等。具有维持和调节人体肠道内菌群的平衡, 增加和改善肠道内黏膜的免疫功能等作用, 对于儿童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有较明显的提高[2]。本研究对2014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小儿腹泻患儿进行了蒙脱石散结合微生态制剂的治疗,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80例小儿腹泻疾病患儿, 年龄0.5~3.0岁, 病程均<3 d, 就诊前1 d内大便的次数>4次, 粪便的含水量有明显增加现象, 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呈阳性, 就诊前没有接受过有关药物治疗。其中男100例, 女8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90例。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蒙脱石散(3 g/袋)进行治疗。年龄<1岁的患儿每日分3次服用1袋蒙脱石散;1~2岁患儿每日分3次服用1~2袋;>2岁患儿每日分3次服用2~3袋。而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 结合微生物制剂复方嗜酸乳杆菌进行治疗。剂量如下:年龄<1岁患儿服用0.25 g, 3次/d;1~3岁患儿服用0.5 g, 3次/d。对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大便次数以及性状等临床症状进行仔细的观察与分析。
1. 3 疗效判定标准[3] 若患儿经过相应治疗后的72 h内, 大便的次数以及性状恢复至正常状态, 有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则记为显效;若患儿大便的次数以及性状发生较为明显的改善, 有关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则记为有效;若患儿大便的次数和性状, 以及有关临床症状, 均未得到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 则记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相应的治疗方案进行疾病的治疗后, 两组患儿均获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其中, 实验组显效65例, 有效20例, 无效5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4.4%, 对照组显效34例, 有效36例, 无效20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婴幼儿的肠胃功能弱于成人, 其消化系统通常较不完善, 胃部分泌的有效活性酶总量较少, 从而造成其对于食物中可能含有的细菌等微生物的抵抗力偏弱, 进而致使肠道类疾病的发生率较高[3]。此外, 若婴幼儿的家长存在喂养不当, 或者食物存在一定程度的刺激性等有关情况, 婴幼儿的肠道功能则可能出现紊乱, 进而导致腹泻的发生。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活性菌制剂, 可有效的提高肠道内的有益微生物的含量, 并减少和抑制有害菌的影响, 进而使肠道的微生态趋于正常化, 从而达到降低腹泻发生率的作用[4]。研究表明, 微生态制剂发生效用的主要作用机制与有益微生物的生长以及代谢有密切联系。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微生物在胃肠道的表面完成定植并进行正常生长繁殖后, 可对某些致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在胃肠道的表面存在的粘附作用有较好的拮抗以及抑制作用。而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活性成分, 如有机酸、细菌素、类细菌素以及过氧化氢等, 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可有效的抑制和破坏有关致病菌以及腐生菌正常生长和代谢。此外, 微生态制剂还可通过参与代谢和调节功能等, 从而为机体带来较大益处, 如免疫调节、抗衰老、抗肿瘤、胆固醇代谢以及营养物质代谢等[5]。
本研究以90例小儿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 实验组采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 并以同期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的小儿腹泻患儿为对照组。结果发现, 经过相应的治疗方案进行疾病的治疗后, 两组患儿均获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其中, 实验组显效65例, 有效20例, 无效5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4.4%, 对照组显效34例, 有效36例, 无效20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采用具有调节和改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 抑制有害菌增殖, 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微生态制剂进行小儿腹泻的治疗, 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柳树英, 杨志华, 原睿, 等. 微生态制剂与肠道菌群平衡观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 西部中医药, 2014(12):94-95.
[2] 王立新.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腹泻中的合理应用. 医学信息, 2015, 9(25):228.
[3] 李琳, 李岩. 肠道菌群失调与功能性腹泻.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4, 23(7):723-726.
[4] 李琨, 张彩凤, 夏永华, 等. 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3, 16(4):336-339.
[5] 柳树英, 杨志华, 原睿, 等. 基于“脾胃学说”探讨微生态制剂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 西部中医药, 2015(9):134-136.
[收稿日期:2016-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