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和危险因素分析

2016-07-13王心悦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期
关键词: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糖尿病

王心悦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和危险因素分析

王心悦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比较其危险因素的异同,为临床诊疗相关疾病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所收治心律失常患者522例,根据罹患糖尿病与否,分为糖尿病组(110例)和非糖尿病组(412例),比较两组患者影响各自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非糖尿病组患者甲减、自身免疫疾病发生率略高于糖尿病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心病、高血压、胃炎、高龄(≥65岁)等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胆固醇指标以及肌酐指标均略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三酰甘油、尿酸以及血糖等指标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与血糖升高等代谢指标异常有一定关系,而非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与冠心病、高血压、胃炎以及高龄等因素有关,在临床过程中要仔细加以甄别,提高临床诊疗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糖尿病;心律失常;危险因素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活动起源或传导障碍所导致的心脏搏动频率或节律异常,是心血管疾病中一组重要疾病,可单独发作以可伴发。近年来,有研究指出[1],糖尿病患者心脏传导异常发生率较非糖尿病患者有显著上升趋势,其中包括右束支传导阻滞、双分支阻滞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但未发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有何异同,各自诱发的危险因素包括哪些,已成为临床研究重点。笔者旨在通过对我院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影响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为临床诊疗相关疾病提供参考价值。现将详细情况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所收治心律失常患者522例,根据罹患糖尿病与否,分为糖尿病组(110例)和非糖尿病组(41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新修订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组患者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66例;非糖尿病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23例,女性患者289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所有纳入研究患者临床资料,将病历中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具体收集数据类型包括:患者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综合征(甲减)、胃炎、自身免疫疾病等。实验室化验数据包括:血脂、血尿酸、肌酐及血糖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年龄、合并症等发生情况比较:非糖尿病组患者甲减、自身免疫疾病发生率略高于糖尿病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心病、高血压、胃炎、高龄(≥65岁)等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年龄、合并症等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验数据比较:糖尿病组患者胆固醇指标以及肌酐指标均略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三酰甘油、尿酸以及血糖等指标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验数据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验数据比较(±s)

组别  例数  三酰甘油(mmol/L)  胆固醇(mmol/L)  尿酸(μmol/L)  肌酐(μmol/L)  血糖(mmol/L)糖尿病组 110 1.62±1.12 4.54±1.08 319.45±12.10 94.12±33.30 7.34±3.10非糖尿病组 412 1.40±0.86 4.52±1.06 302.28±101.12 91.24±41.62 4.92±1.10 t 2.22 0.18 1.77 0.67 13.08 P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相关研究结果指出[2-3],胃肠道损伤与窦房结迷走神经抑制有一定关联,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心律失常疾病发生;另一方面,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患者以及高龄患者,其心脑血管质量较差,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各种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疾病发生[4-5]。本研究结果显示,非糖尿病组患者甲减、自身免疫疾病发生率略高于糖尿病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心病、高血压、胃炎、高龄(≥65岁)等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甲减、自身免疫疾病方面无显著差异,说明心律失常发生与内分泌系统之间无正相关关联;而非糖尿病组心率失常患者冠心病、高血压、胃炎以及高龄等合并症发生率更高,说明影响非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胃炎及高龄等,与相关研究结论相吻合,在临床工作中要引起重视。本研究另一组数据显示,糖尿病组患者胆固醇指标以及肌酐指标均略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与胆固醇、肾功能异常等无正相关关系;糖尿病组患者三酰甘油、尿酸以及血糖等指标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糖尿病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三酰甘油、尿酸以及血糖等代谢指标异常有一定关联,这可与该类患者自身代谢异常有一定关系。考虑心律失常发生与合并症有一定关系,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高血糖可视为诱发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与血糖升高等代谢指标异常有一定关系,而非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与冠心病、高血压、胃炎以及高龄等因素有关,在临床过程中要仔细加以甄别,提高临床诊疗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石茂静,董蕾,刘浩,等.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类型和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2,11 (5):336-338.

[2] 苏志强.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类型和危险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7(20):1132-1133.

[3] MOVahed MR.Diabetes as a risk factor for cardiac conduction de. fects:a review[J].Diabetes Obes Metab,2007,9(3):276.

[4] Ouellet G,Moss AJ,Jons C,et a1.Inlu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 onoutcome in patients over 40 yers of age with the long QT syndrome[J].Am J Cardiol,2010,105(1):87.

[5] Gill GV,Woodward A,Casson IF,et a1.Cardiac arrhythmia andnocturnal hypoglycaemia in type 1 diabetes-the ‘dead in bed'syn-drome revisited[J].Diabetoogia,2009,52(1):42.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102-02

猜你喜欢

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