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中频发室早与血压的关系
2016-06-18何丽储伟
何丽 储伟
400042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内科心功能室
动态心电图中频发室早与血压的关系
何丽储伟
400042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内科心功能室
[摘要]目的分析中老年患者动态心电图中频发室早与血压变动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伴频发室早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无室早患者、频发室早不伴有原发性高血压且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各148例及148名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并用统计学软件从多维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组中,伴室早患者的收缩压高于无室早组;伴有室早的高血压患者频发室早的发生率较高,心电图异常也较为严重,而无室早的高血压患者中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结论频发室早的发生与血压的改变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频发室早;原发性高血压;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的一种类型,指起源于心室内浦肯野纤维或心室肌提前出现的异常心电活动[1]。而频发室早是室早中最危险的一种类型, 与致命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相关联。患者可表现出各种临床症状,如心悸、胸闷、胸痛、先兆晕厥及晕厥,或表现为运动耐力下降,这可能与有效排血量减少有关。有研究表明室早负荷(指室早总数)/(24 h总心搏数)>24%时可引发心肌病,继而出现左室功能障碍[2]。在临床中高血压合并频发室早的患者比较常见,高血压患者常见于中老年人,而室早的发生率与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关系, 老年人由于心脏电生理发生改变、心肌退行性变以及缺血性改变,心肌兴奋不平衡, 易引起室早[3]。本研究拟探讨中老年人频发室早与血压变动之间的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原发性高血压伴室早的148例患者年龄48~85(61.5±8.1)岁,男85例,女63例,其中高血压Ⅰ~Ⅲ级患者分别为28、70、50例。148例原发性高血压无室早的患者年龄45~80(59.3±8.7)岁,男88例,女60例,高血压Ⅰ~Ⅲ级患者分别为26、68、44例。以上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无心肌梗死及心绞痛发作的病史。148例室早不伴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与148例正常人,两组男女分别为80、68例和83、65例,年龄分别为42~78(56.6±9.1)岁和44~80(58.1±7.9)岁。此两组经全面的体格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均无器质性心脏病。以上四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在检查前两周内均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并均为窦性心律。
1.2方法
对以上四组患者中筛选住院者并于入院后1周内血压控制达标后,同时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的监测。
1.2.1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用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仪(无锡市中建科仪有限公司制造,规格型号:CB-2301-A)连续记录患者24 h的动态心电信号,采用自动分析以及人工确定分析。监测的同时需要患者详细准确记录监测时间段内的自我感觉及活动情况。心电图分析由计算机处理后进行人工修改而得到完整的动态心电图报告,以利于分析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血压变动之间的关系。
1.2.224 h动态血压监测用24 h动态血压分析仪(无锡市中建科仪有限公司制造,规格型号:CB-2301-A)测量时要求患者的左上肢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在监测时间段内,不限制患者的日常活动,但是应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并同时排除夜间睡眠质量差的患者。
1.2.3频发室早的诊断标准早搏次数>10次/h, 提前发生的QRS波宽大畸形,QRS时间≥120 ms,其前无相关的心房波(不含室性融合波),多数伴有完全代偿间歇[4]。按Lown标准,频发室早多为Ⅱ级及以上。血压的诊断标准(以收缩压为准):正常90~129 mmHg,正常高值130~139 mmHg,高血压≥140 mmHg。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4 h动态心电监测结果
24 h动态心电监测结果见表1,伴有室早的原发性高血压组24 h动态心电图中,偶发室早为45例,频发室早为103例,与室早不伴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频发室早的发生率高于室早不伴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对于无室早的血压正常患者,无室早的原发性高血压组的心电图呈现不同程度的异常。但原发性高血压的高血压分级与24 h动态心电图中室早的发生次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所以不能说明血压越高,室早发生的次数越多。
表1 24 h动态心电图室早的比较 n(%)
2.2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见表2,约33.33%室早患者的血压为正常值,39.58%无室早患者的血压高于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大部分伴有室早患者的血压值高于无室早患者的血压值。
表2 24 h动态血压的比较 n(%)
3讨论
由以上数据可得出,室性早搏的发生率与血压的变动有一定的相关性。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比正常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室早,大部分伴有室早的正常患者比不伴有室早的正常患者血压值偏高。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及ST-T段改变,常见的心律失常为室早、室上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等,也有不少患者存在两种及以上的心电图改变。室早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常规心电图以室早≥ 5次/min为频发室早,但是24 h动态心电图所采用的频发室早标准不尽一致,10~30次/h不等。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后室早≥ 10次/h是死亡率升高的危险因素[5]。因此,本文采用了室早>10次/h作为频发室早的标准而选取病例。原发性高血压尤其以收缩压升高时明显,在中老年人中常见,因此本文研究统计患者的收缩压。室早及高血压的发病人群均为中老年人,因此猜想两者之间应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分析老年人动态心电图中的心律失常[6], 认为老年人的心室肌有退行性纤维性变, 心脏顺应性减低, 70岁以上老年人的室早发生率是49岁以下成人的9.8倍, 老年人早搏的发生率较高。整理并分析本文的研究数据后发现,室早的发生次数及发生率与血压的变动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的发病机制为患者血压持续升高时,导致左心室的肥厚及扩大,心脏的压力负荷不断增高,心肌耗氧量增加,特别是患者合并有左心室肥厚时,以心肌纤维增多为主,心肌细胞数不增多,心肌毛细血管密度与左室重量增加不平衡,容易发生心肌缺血,从而导致心脏不能正常工作而发生心律失常[7]。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频发室早的检出率为13%, 系左心室舒张期压力增高, 影响心肌组织血氧供应, 心肌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 又使心肌细胞处于电不稳定状态, 引起室性心律失常[8]。本研究中将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组合应用,是由于动态心电图的监测可以捕捉到常规心电图监测不到的异常;而动态血压的临床研究表明,动态血压监测排除了“白大衣高血压”等多种因素的干扰,能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患者的血压情况。
本文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对患者进行监测,为发现心律失常与血压的变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心律失常尤其是频发室早的发生与血压的变动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在临床治疗高血压时要密切观察心律失常的发生;在治疗心律失常时应同时监测患者血压的变化,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薛歆,常静,孟晓萍,等.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9):10-11.
[2] 王福军,刘红霞,罗亚雄.室性早搏性心肌病[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5(1):24-27.
[3] 张红新.65岁以上老年人心电图普查的结果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12(5):89-90.
[4] 郭继鸿.室性早搏的再评价[J].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2015,3(1):1-3.
[5] 何胜虎,袁彬,纪军,等.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发生室性心律失常风暴危险因素及早期干预的效果[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4):429-432.
[6] 张桂云,秦海,刘旭东, 等.304例老年人与133例非老年人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比分析[J].首都医药,2014, 21(2):30-31.
[7] 谭学瑞,昃峰.室早性心肌病发生机制的思考[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4,23(4):284-287.
[8] 段江波.心律失常性心肌病[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4,23(3):236.
The relativity between frequent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in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y and blood pressure
HeLi,ChuWei
(Heart Function Room,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urgery, Dap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quent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FPVC) in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y(AECG) of middle aged and elderly patients and the changes of blood pressure, as well as to provide reliabl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The research o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with 148 cases each, that was,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complicating FPVC, primary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out PVC, FPVC patients without primary hypertension or organic heart disease and healthy people. All the enrolled cases underwent AECG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Data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s software from different angles. ResultsAmong the patients without organic heart disease, the systolic pressure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complicating FPVC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ases without PVC. The incidence of FPVC was relatively high in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PVC, and their ECG abnormalities were more severe. However, most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out PVC were complicated with various degrees of arrhythmia. ConclusionThere exists some relativity between the occurrence of FPVC and the changes of blood pressure.
[Key words]frequent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primary hypertension;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y;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基金项目: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STC2009BB5332)
作者简介:何丽,主管技师,主要从事心电学研究。通信作者: 储伟,E-mail: chuwei757536@163.com
[中图分类号]R544.11;R540.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354(2016)02-0123-03
DOI:10.13308/j.issn.2095-9354.2016.02.012
(收稿日期:2015-12-23)(本文编辑:郭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