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研修:西部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2016-05-06祯,李

关键词:研修校本学校

闫 祯,李 菁

校本研修:西部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闫 祯,李 菁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西部乡村学校应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校本研修方式以有效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开展校本研修,需要把握校本研修的内涵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遵循校本研修的程序、价值与特点,坚持走向深度的校本研修,进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校本研修;西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国家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然而,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深刻变革,学生健康成长已成为时代与社会发展所赋予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主要使命,乡村教育的发展呼唤着乡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已成为西部乡村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当前,在乡村教育发展的新时期,乡村教师需要重新审视个人的专业定位,既要当好教育者,又要做好研究者,才能适应国家发展和新课程改革对乡村教师的基本要求。因此,西部乡村教师必须立足自身发展的现实情况,坚持通过走向深度的校本研修,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有效促进乡村教育教学的发展,促进乡村学生健康成长。这对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带动和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促进乡村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校本研修与专业化发展

校本研修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主体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师专业研修制度的简称,其本质是将行动研究的学习理念与分享教师个体成功教学经验相结合的一种教师实践研修活动。[1]校本研修立足学校实际,以教学研究为线索,注重解决课堂教学问题[2],从而使学校组织的校本教研符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以此形成学校教育特色,促进教师职业的自主性和其专业水平的发展。

校本研修是一种遵循“自然”原则的培训方式,这已成为当今教师教育改革的国际发展趋势,是一个在当下新课程改革中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实践性课题。[3]目前,我国西部乡村学校已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基本目标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其前提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4]教师要致力于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角色转换为“教学研究者”,成长为学校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教育活动的创新者。教师必须通过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广泛获取最新的信息,才能指导学生学习和了解学科的最新知识。西部乡村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必须以立足本校实际,研究本校教育教学现状为起点,在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展行动研究,着力解决本校教学问题,以达到改进本校教育教学行为的目的。[5]教师与专业的研究人员相比,其校本研修主要是通过观察、探究、内省与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在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同时,促进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总之,“校本研修”顺应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适应了课程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6],与乡村校长、教师的工作环境、专业背景和思维方式相一致,从而成为当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流模式,受到西部乡村学校和教师的广泛欢迎。

二、校本研修的程序、价值与特点

校本研修是立足学校实际开展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模式。校本研修有相应的程序,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一定的价值,呈现出相应的特点。

(一)校本研修的程序

由于西部农村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各有差异,校本研修并没有特定的研修模式。一个可供参考的校本研修的程序大体分为如下步骤:教学反思→明了问题→研制计划→实施计划→评价研修过程及结果→再次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阶段: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理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问题放在学校发展的特定时空维度中评价教学工作。明了问题阶段:明了教学问题的类型,探索解决教学问题的可行性、意义和价值;制订总体设计研修方案,即设计研修需求、研修内容、研修范式等。实施计划阶段:按照研修方案,采取送培下乡、顶岗置换、专家指导、网络研修等手段,开展校本研修活动。评价研修过程及结果阶段:通过课堂示范、同课异构、观课磨课、专家点评、同行互评等方式,对研修过程、内容、效果及经验等进行系统、客观的评价。再次教学反思阶段:对评价的结果做系统的整理分析和判断评价,为研制后期研修计划做准备。

(二)校本研修的价值

为了更好地开展校本研修,就需要唤醒教师自觉教研的意识,使之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7]通常,校本研修具有以下价值:第一,校本研修具有理念融合价值。在校本研修过程中,教师或验证自己的教学设计,或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或提升自己的教学行为,能够将教学新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第二,校本研修能够促进学校教学环境良性发展,推动校本管理,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学校通过校本研修不仅能够发现教育教学的缺陷,更重要的还能寻找到新的突破口。第三,校本研修可以提高广大教师素质。在校本研究中,将广大教师的教学研究融入教学实践过程中,将会促使广大教师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教育者。第四,校本研修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校本研修更加关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变化,其价值取向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8]

(三)校本研修的特点

校本研修是以研究课程教学为导向,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有别于专业研究人员所进行的定性或定量研究。因此,具有以下特点:

研究范畴的校本性、明确性。校本研修要求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要以学校课程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主题,依靠本校教师的研究,以解决本校的教学问题,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改变了过去学校教研只讨论课程教材、讨论教师教案、关注考试方式的研修范畴,明确了校本研修的出发点是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研究教师将新课程理念与具体课程教学结合中所产生的新问题,使校本研修能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研究主体的广泛性、参与性。教师研究的主题来源于学校,来源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师必须养成行动研究的意识,自觉研究“自己的课”。同时,应该参与到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中,相互帮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把参与他人的课程教学研究与自己的课程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自己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促进自己不断迈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渐进性。[9]教师进行校本研修的方式方法比较丰富,如行动研究法、课堂观察法、课例研究法等,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具体问题和实际需要,灵活多样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研修方法。而且,校本研修在本质上是一种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蕴含着教育科研的价值。教师应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自己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境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并加以研究,以改进自己课堂教学工作,这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渐进的螺旋式过程。

研究行为的原生态性、改进性。校本研修强调真实地描述研究对象,通过教学观察、教学实录、教学课例等形式将研究对象特别是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如实地记录下来,真实地反映师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教师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反思的状态中,着眼于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加快其自身的专业发展。

研究价值取向的适用性、开放性。校本研修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促进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行为的改进,探索在学校课堂情景中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的方式方法,同时方法应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是,校本教研方式不局限于学校内部,强调与校外进行合作交流,应有校外的专业研究者作为顾问或指导者,如大学教授、教研人员的指导和支持,以提升一线教师研究的层次和水平,发挥校本研修更大的价值。

三、走向深入校本研修的策略

乡村教师承担着在偏远山村“传播现代文明、传承社会主流文化、传递国家意志”的重要使命,校本研修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路径。新时期,乡村教师应该通过以下方式,使校本研修走向深入。

(一)立足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点是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中的真实事件或情境问题。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意味着教师教学研究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师身边发生的任何教育事件,都可以作为教育叙事研究的描述和反思对象。[10]教育叙事研究的主要形式有“教学叙事”或“课程叙事”。在教育叙事研究中能够体现教师个人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理解和内在感悟,并能使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向“教学案例”的方向拓展

校本研修要求学校从过去只重视研究“课例设计”,转向课堂教学策划、教学实施预设、课堂观察复议、教学效果评价等研究。在“教学叙事”和“课程叙事”中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案例”,以“教学案例”来推动校本研修工作。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课例”,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情分析和教材整合等。通过对“课例”的实施进行深入的探讨,以及开展教学观察、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深入分析学生学情和课堂教学实施效果,构建有效的“教学案例”,推动学校学科课堂教学和校本研修的实施。[11]

(三)重视校本行动研究

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是一种行动的方式。”教师通过校本行动研究的循环,使“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观察与评价、教学反思”形成一个整体。通过多次循环,发现典型的教学事件,以积累案例素材(如下图所示)。“外循环”表明了校本研修中行动研究的顺序: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观察与评价→教学反思;“内循环”表达教师校本研修的一种双向互动的思维过程。

图1.以校本研修为核心的行动研究示意图

具体来说,校本研修流程主要包括:一是教学设计。教学“课例”设计主要包括学生的学情分析、课堂教学策略、课程资源的选择等内容。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学情和课程资源,以确定是采用探究式还是接受式学习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二是教学过程。要真实地收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所有信息,记录教师教学流程、学生学习状况、师生互动效果等方面的资料[12],通过即时反馈以调整教学设计。三是观察与评价。运用多媒体设备,对课堂教学进行实录,回放课堂教学过程,对教学效果作“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四是教学反思。教师结合课堂实录,进行教学反思并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提升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总之,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保障乡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路径。乡村中小学教育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主要受乡村学校交通地理条件的不便、学校办学条件滞后、办学经费短缺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乡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当前仍面临着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影响和制约了乡村中小学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乡村中小学很难吸引高水平优秀教师到乡村中小学任教,乡村中小学教师数量短缺、教学水平不高、教育质量偏低的局面很难在短时期内靠外部补充得以改善。因此,面对乡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要促进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唯有立足乡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大力开展“校本研修”,以本校的教学研究为线索,注重解决本校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环节,不断提高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其专业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如此,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引领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1]周碧麟.建立乡村学校校本研修制度的思考[EB/ OL].(2009-03-08)[2009-03-08].http:/ / www.zxxk.com/ Article/0903/63383.shtml.

[2]孙洪涛,张静然.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校本研修[J].乡村信息技术教育, 2004(11).

[3]邝尔安.以校本小课题研究为载体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2).

[4]尹祥.中小学校本研修研究综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4).

[5]孙艳萍.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7).

[6]朱洪翠.课程校本化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基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 (12).

[7]姜家凤.构建校本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乡村教师培训,2004(3).

[8]孙琍.实施校本研修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5).

[9]艾红梅.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 2011(10).

[10]王秋霞,李兴韵.以人为本,构建自主性继续教育体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2).

[11]梁勇.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双线”管理模式初探[J].教学与管理,2011(19).

[12]俞海燕,郑金洲.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校本培训[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2(3).

[责任编辑:况 琳]

School-based Teaching Research: an Effective Way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s in the West of China

YAN Zhen,LI J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 western rural schools should choose the school-based training mod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ir own development, to effectively promote rural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o carry out school-based teaching research, the connotation of school-based train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hould be comprehended, and the program, valu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based training should be followed.

school-based training;western countryside;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G451.2

A

1009-7228(2016)02-0029-04

10.16826/ j.cnki.1009-7228.2016.02.007

2016-02-14

闫祯,常熟理工学院(江苏常熟215500)人文学院教授;李菁,天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研究课题“新课改以来农村中学教学方式转变的现状及问题研究”(GS[2014] GHB0272)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研修校本学校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学校推介
新视域下中学体育课例研修策略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