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师资补充机制创新研究
——基于镇江的实践探索

2016-02-13陈国华

关键词:人事代理镇江市公办

陈国华,张 旭

学前教育师资补充机制创新研究
——基于镇江的实践探索

陈国华,张 旭

师资短缺是当前学前教育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镇江市作为国家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在学前教师队伍补充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坚持以公办教师为主、兼顾公平和质量第一的原则,镇江市通过小学教师转幼儿园教师、实施免费师范生项目和人事代理制度等措施补充学前教师队伍,并制定了学前教师的质量、待遇和专业发展权益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以巩固补充成果,稳定教师队伍。

学前教育;教师补充;镇江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第一环节,起着基础性、奠基性作用,办好学前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重点,而教师的数量与质量,是办好学前教育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从总体上看,当前学前教育发展仍然在教师队伍、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诸多难题,而学前教育教师短缺是当前学前教育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学前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是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师资补充不是一般的数量上补充,而是为弥补因政策、人事制度等各种因素造成的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而进行的较大力度的纳新。镇江市以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立足实际,调动各种资源,全力推动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经验值得借鉴。

一、学前教育师资补充的原则

学前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十分复杂,既有学前教师数量上的问题,也有学前教育教师整体质量上的问题;既有空间配置上的问题,也有机构间选择的问题;既有普遍性问题,也有特殊性问题。另外,还受到培养经费投入规模、培训方式、外部环境条件、资格认定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应立足于学前教育的性质和教师队伍的现实情况,遵循如下原则:

(一)以公办教师为主

2010年11月21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学前教育本质上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不仅对个体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奠基价值,而且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具有长效的收益和补偿功能,政府应当深入认识和重新定位学前教育的性质与重要地位,明确公益性是学前教育的根本属性,将其定位为国家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和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定而牢固地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并加以重视和推进,促进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1]为此,2012年镇江市编办出台的《关于加强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意见》中规定:各地要保证公办幼儿园有一定比例的事业编制,用于配备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建立一支以公办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

镇江市由政府牵头与编制部门协调,争取加大公办学前教师进编力度,让非公办教师转岗到保育员岗位,通过公开招聘、转岗培训、幼师“回归”等多种渠道,进一步增加公办学前教育教师补充数量,实现“两教一保”的配备要求。如扬中市通过向人事部门争取编制、向编外聘用教师开通进编渠道、实施跨学段转岗工作等方式,设法增加公办幼儿教师的编制数,以稳定、提高师资队伍。扬中市在新增编制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每年确保教师招聘总数的三分之一名额用于选聘优秀师范毕业生充实幼儿教师队伍,并另外安排一定名额,通过综合考核,对幼儿园在岗非在编教师择优进编。

(二)兼顾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世界各国和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目标。教育公平,要从幼儿抓起,学前教育公平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教育公平的起点。儿童早期阶段所经历的贫困对儿童发展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力之持久,比其他任何发展阶段都要大。[2]镇江市统筹学前教育师资,坚持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的编制管理原则,将现有的单个公办幼儿园编制管理方式逐步调整到与区域总量控制相结合上来,区域内统筹调剂解决因生源变化引起的师资失衡。按照镇江市《关于加强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意见》,各辖市(区)可在编制范围内,盘活现有资源,加大对农村幼儿园和薄弱幼儿园的扶持力度,推进园际师资配置均衡。

扬中市不断探索多样化教师交流模式,建立健全城乡、幼儿园之间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优化均衡城乡教师队伍结构。目前扬中市幼儿园阶段教师流动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实行城区新招聘教师满3年后无条件调配至农村幼儿园制度。二是实行城乡结对合作交流制度。三是实行农村教师回城竞聘电脑派位制度。另外如镇江新区通过优秀事业编制教师派驻民办园支教、姐妹园结对交流、名园结对帮扶等形式促进区内幼儿园优质资源共享,实现新区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质量第一

儿童期的成长过程和受教育经历对其未来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促使我们认识到学前师资质量的重要性。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不仅要业务精良,更要热爱儿童、师德高尚。因此,学前教育阶段必须要严把教师入口。

水果蔬菜富含大量的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和抗氧化物质等营养成分,在人类膳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受人们的青睐。然而,果蔬自采后起即面临水分流失、呼吸作用增强、营养物质消耗和抗病能力下降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果蔬的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在果蔬生产地与消费地的流通销售过程中,果蔬采后极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在发达国家每年由于采后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25%,在贮藏和运输技术不够完善的发展中国家,损失则更加严重[1]。因此,如何控制采后病害已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镇江市严把幼儿教师入口关,首先实行“凡进必考”,严把各类保教人员入口关,新进人员必须具备相应岗位任职资格。其次,镇江市还通过举办“与指南同行”幼儿园园长培训班、开展幼儿教师普通话达标培训、推行幼儿教师持证上岗、加大保育员队伍规范化管理等措施,不断优化学前教育师资。

二、学前师资补充的具体策略

2010年10月,镇江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地区。近年来,镇江市在学前教师队伍补充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千方百计增加幼儿教师编制,努力实现学前教育师资以公办教师为主;另一方面盘活现有资源,鼓励中小学教师“转战”学前教育,对无编制幼儿园教师转编或实行人事代理制度,多种渠道加强学前教师队伍建设,并通过专门招收男性教师改善学前教师的性别结构,通过流动机制,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师资均衡。从镇江学前教育师资补充的经验看出,学前教育师资补充的具体策略包括:转、培、聘。

(一)转:小学教师转幼儿园教师

为解决幼儿师资不足问题,镇江市政府采取编制“腾挪”,即以小学教师转岗培训的方式补充合格的幼儿园专任教师。小学教师转岗幼儿教师,既解决了由于学龄儿童逐渐减少导致的小学教师超编问题,又解决了人们对学前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导致的师资短缺的问题。

镇江市从小学超编教师中遴选有志向、有意愿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为期1年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使之达到从事学前教育基本要求,经过考核可以胜任学前教育工作的教师,经双向选择,进入学前教师队伍,工资待遇按原岗位执行。2011年,镇江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40人,并组织29名非幼师专业毕业小学教师进行为期1年的脱产转岗培训。

(二)培:实施免费教育项目,注重男教师培养

免费、定向培养幼儿教师是镇江市解决学前教育师资不足的另一路径。如扬中市针对近年来幼儿师范生源质量下降,为优化师资队伍水平,2015年起实施免费师范生培养项目,会同人社、财政等部门出台《关于鼓励扬中籍优秀初、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类专业的暂行办法》,与苏州市高等幼儿师范学校签订培养协议,通过免除学费、住宿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等政策,鼓励扬中籍优秀初中毕业生报考并回扬中市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此项政策措施,为未来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男女比例失衡问题一直存在。根据教育部2014年的统计数据,学前教育阶段专任教师中,女性教师的比例达到97.94%。[3]在一项针对镇江市2 871名学前教育教师的调查中,男性教师只有20人,仅占总样本量的0.7%。为了改善这一现状,进一步推动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探索男幼师的免费培养工作,2010年,江苏省首次试点免费招收幼儿园男性师范生。该试点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一体化。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所需经费由省财政承担。镇江市教育局也根据省文件精神和统一部署,要求各辖市区教育局宣传到位,明确专人负责,切实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全市应届初中毕业男生人人皆知。

(三)聘:人事代理制度

长期以来,幼儿园在编教师数量始终处于比较短缺的状况,大量的非在编教师一直辛苦工作于学前教育战线,而非在编教师的薪酬待遇总是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在考虑到编制不能有重大突破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幼儿园教师人事代理制度不失为一种权宜之策。2014年1月,镇江市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联合发文《关于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实行人事代理制度的实施意见》,面向所有无编制幼儿园教师,尤其农村在岗不在编教师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实施人事代理制度。人事代理性质的教师享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待遇,其工资、社会保障等经费由县财政根据相关标准予以拨付,同时又可以平等地参与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等。这一措施保障到2018年已实施人事代理的非事业编制教师工资不低于在编在职教师平均工资的60%,不足部分由各地财政补足。[4]

将人事代理制度引入到非在编幼儿园教师人事管理中,对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特殊意义。其一,有助于形成一套针对非在编教师的规范化人事管理方式,使非在编幼儿园教师的基本人事管理的各事项有明确的监管部门及政策规定。其二,有助于明确非在编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形成按岗聘用、公平竞争、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其三,保障非在编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权益,形成一支管理有序、处事有依的正规军,从而增加幼儿园教师职业吸引力,提升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加稳定性,形成人事管理的良性循环。[5]

三、学前教育教师队伍补充的保障措施

保障机制不健全,流动性大是学前教师队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与其他学段的教师相比,学前教育阶段教师缺少必要的保障机制,编制外与编制内的教师同工不同酬,职称评定机会较少,工资待遇较低,社会地位不高,这些都导致了学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低,教师队伍不稳定。[6]若要学前教育教师补充的效果得以体现和发挥,需要各种保障措施来配合,既要保障教师“进的来”,还要保障其“留得住”,安心留在幼教岗位,更要保障教育质量。

(一)质量保障

专业发展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师资队伍质量的基本途径。[7]首先,实行公、民办幼儿园师资培训一体化。无论民办园园长还是教师,都能和公办园园长、教师一样,享受同等的常规培训及高层次培训,所有培训费用均由教育局承担。其次,实行教师和园长全员培训,鼓励幼儿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学习,通过个人学历进修、单位校本研修、教研室专题培训等形式,走出去请进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再次,加强培训管理。如强化对幼儿教师培训的过程管理,完善学时管理控制系统;建立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加强项目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将教师培训工作纳入教育督导,对各地教师培训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二)待遇保障

待遇差是学前教育阶段留不住优秀教师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为巩固教师补充的成果,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学前教师的待遇必须得到保障。首先,实现公办学前教师与当地中小学教师享有同等待遇,参照小学教师的工资标准,确定当地非公办学前教师的最低工资标准,保证非公办学前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按规定缴纳保险,逐步缩小非在编教师与在编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其次,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学前教师,实行工资倾斜政策。鼓励地方政府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学前教师住房纳入保障性安居工程统筹予以解决,改善农村学前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

(三)专业发展权益保障

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之所以不稳定,除了待遇较差外,还面临着诸如职业前景不乐观等问题,导致幼师行业人才流动率较高。因此,学前教师的专业发展权益应该受到保障。首先,要依法保障学前教师在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保持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稳定。其次,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园长、学前教育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在评先评优活动中,学前教育教师应占一定的比例。再次,聘用教师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先、培训学习等方面与公办教师同等要求、同等机会、同等待遇。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根据卫计委预测,未来几年出生人口将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到“十三五”末期,0至5岁的学龄前人口是增加趋势[8],将给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学前教育带来挑战。为此,学前教育必须提前布局、做好准备。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和市场化手段应对人口结构的变化,合理配置学前教师资源,缓解即将到来的入园压力,不仅仅是镇江市,更是全国范围内学前教育面临的重大战略性课题,而镇江市的探索实践值得借鉴。

[1]洪秀敏,庞丽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与政府责任[J].学前教育研究,2009(10).

[2]叶咏.学前教育:教育公平的起点[J].教育导刊,2010(2).

[3]教育部.2014年教育统计数据[EB/ OL].(2015-08-21) [2016-01 - 18].http:/ / www.moe.edu.cn/ s78/ A03/ moe_ 560/ jytjsj_2014/2014_qg/201509/ t20150902_205061.html.

[4]镇江市教育局.关于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实行人事代理制度的实施意见(镇教发[2014]9号)[EB/ OL].(2015-05 -26)[2016-01-18].http:/ / hrss.zhenjiang.gov.cn/ pfzl/ zcfl/ nwfl/ sydwgl/201505/ t20150526_1542243.htm.

[5]张安然,王默.“人事代理”:一种非在编幼儿园教师认识管理的新模式[J].教师教育研究,2015(4).

[6]伍香平.对学前教育师资补充机制的思考——来自美国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的启示[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2).

[7]许倩倩.美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质量保障机制[J].外国教育研究,2013(7).

[8]陈亚聪.回应“全面二胎”,教育需有针对性地做准备[N].人民政协报,2015-11-11(9).

[责任编辑:陈 浮]

Study on the Innovation of Mechanism of Preschool Teacher Supplement——Based on Practical Exploration in Zhenjiang

CHEN Guohua, ZHANG Xu

Shortage of teachers is the chief factor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currently.As the national preschool education reform pilot area, Zhenjiang has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system innovation on the aspect of teachers supplement.Adhering to the public teachers-based principle, combining fairness and quality first, Zhenjiang took measures to supplement preschool teachers, such as switching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o preschool teachers, implementing free normal student system, and personnel agency system, and formulate the safeguard measures of preschool teachers’quality, treatment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ights and interests to consolidate the supplement result and stabilize the teaching body.

preschool education; teacher supplement; Zhenjiang

G615

A

1009-7228(2016)02-0077-04

10.16826/ j.cnki.1009-7228.2016.02.017

2016-01-20

陈国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教育学部博士后;张旭,21世纪教育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GSP’能力标准研究”(14YJA880024)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人事代理镇江市公办
镇江市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高校编制外人事代理人员管理优化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江苏省镇江市宜城小学
神数据
做好人事代理档案工作的思路与策略
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现状分析与发展选择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