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垫式可摘义齿对老年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的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6-04-20河北省承德市口腔医院河北承德067000
于 波(河北省承德市口腔医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合垫式可摘义齿对老年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的患者的临床疗效
于 波
(河北省承德市口腔医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采用合垫式可摘义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接收的50例牙列缺失伴重度磨耗的患者,均行合垫式可摘义齿修复,比较修复前后患者临床表现及主观感受评价,观察修复3个月、半年的疗效情况,对比修复前后的咀嚼效率改善情况、修复前后Fricton指数变化。结果:修复后,患者面部美观满意度、舒适度、食物嵌塞、牙齿敏感、咀嚼有力明显改善(P<0.05);修复后6个月时,2例患者由于口腔卫生保持较差,发生继发龋而致使修复失败,改用其他修复方式;修复后,患者的咀嚼效率明显升高(P<0.05);修复后,Fricton指数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采用合垫式可摘义齿,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合垫式可摘义齿; 重度磨耗; 老 年; 牙列缺损
牙列缺失伴重度磨损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疾病,牙磨损常由夜磨牙、不良咀嚼习惯等引起,牙重度磨损会导致牙体硬组织生理解剖外形的异常和损坏,引起颌间距离降低,导致咀嚼肌运动改变及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咬合重建是口腔修复的常用方法,其目的通过重建,恢复机能,改善口颌系统功能[1]。但由于老年人口腔组织成退行性变化,口内情况复杂,使修复治疗更为困难,效果常不理想。笔者于2012年8月至2013 年8月期间对50例牙列缺失伴重度磨耗患者采用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取得满意效果,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接收的50例牙列缺失伴重度磨耗的患者,均行合垫式可摘义齿修复,本组患者中女性21例,男性29例,年龄60 ~82岁,平均年龄(67.5±4.2)岁,按牙列缺损Keeney分类法[2],其中Ⅰ类19例,Ⅱ类21例,Ⅲ类10例,伴有38例颞下颌关节病(TMD),32例伴余留牙表现为牙本质层暴露;纳入标准:①牙齿重度磨耗,面或切缘釉质丧失,已露继发性牙本质或牙髓;面下1/3变短;②息止间隙不低于4mm;③伴后牙单侧或双侧游离端缺失,无严重颌骨畸形或缺损;④无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能建立正常咬合,具有较好的依从性,能按时复诊。
1.2 方法:①修复前准备:对具有保留价值的残冠残根一律进行内科治疗;适当调磨伸长牙、过尖牙等;常规全口洁治,进行必要的牙周治疗;TMD患者可进行关节局部热敷、理疗。制取分析模型,研究治疗方案。②最适垂直距离的确定。采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除去正常范围息止颌间隙的方法,同时结合面部形态观察法、面部三等分法及牙齿形态来确定垂直距离升高的基准范围。③牙体制备:调磨过锐过陡的牙尖及合边缘嵴,消除过度倾斜牙的部分倒凹,并制备出合支托凹及隙卡沟。④确定最佳适合高度。依据测定的垂直高度制作过渡性合垫,试戴3~6个月,期间每个月进复查并调改,直至患者感觉咀嚼有力、佩戴舒适则确定为最佳颌位。⑤根据最佳垂直距离制作永久性合垫式可摘义齿,嘱6个月复诊1次,对义齿使用情况、关节与肌肉状况等进行观察。
1.3 观察项目:①对患者进行3年的跟踪随访,评价标准:显效:义齿完全达到修复目的,稳固性好,咀嚼功能优良,TMD症状消失,义齿使用情况良好;有效:义齿咀嚼功能提高,稳定性欠佳,TMD症状减轻,义齿使用情况基本良好;无效:义齿基本不能行咀嚼功能,TMD症状未见好转,固位稳定性差,义齿佩戴不适[3]。②依据Fricton指数对颞下颌关节(TMJ)各项检查标准进行记录包括:关节杂音分( JN)、下颌运动分(MM)、关节压诊分(JP)、肌肉压痛指数(PI)、肌肉压诊分(MP)、TMJ功能障碍指数(DI)、颞下颌关节指数(CMI),计分方式见文献[4];③咀嚼效率的评定:采用吸光光度法及manly法[5]测定机体咀嚼效能,取3g干熟花生米让患者咀嚼20次,观察花生米嚼碎程度;对修复前、修复后半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主观感受进行评价。
1.4 数据处理方法:采用SPASS15.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组间以卡方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修复前后做配对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修复前后患者临床表现及主观感受评价:修复后,患者面部美观满意度、舒适度、食物嵌塞、牙齿敏感、咀嚼有力明显改善(P<0.05),见表1。
表1 修复前后患者临床表现及主观感受评价n(%)
2.2 修复3个月、半年的疗效情况:修复后6个月时,2例患者由于口腔卫生保持较差,发生继发龋而致使修复失败,改用其他修复方式,疗效情况见表2。
表2 修复3个月、半年的疗效情况
2.3 修复前后的咀嚼效率改善情况:修复后,患者的咀嚼效率明显升高(P<0.05),见表3。
表3 修复前后的咀嚼效率改善情况
表4 修复前后Fricton指数变化
2.4 修复前后Fricton指数变化:修复后,Fricton指数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4。
3 讨 论
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以中老年人较为常见,表现为垂直距离减低,出现咬合异常或颌位变化,因此在咬合重建过程中对合关系及垂直距离的修复尤为关键。对于老年人牙列缺失或全口无牙患者,修复的原则应重点对口内余留牙进行保护,在这一原则下,应尽量利用口内余留牙的固位条件,在残冠、残根的基础上给予充分的内科治疗,以免除拔牙的痛苦,且缓解基牙区骨组织的吸收,增强对义齿的支持作用,对义齿的固位和稳定有利,进而提高咀嚼效率。本文中发现修复后,患者的咀嚼效率明显升高(P<0.05),其原因是合垫式可摘义齿戴用后,正常合平面及曲线得以恢复,在消除牙齿陡壁锐尖后,使颌面受力均匀,减轻咀嚼肌负担,使咀嚼效能改善。
咀嚼系统由咀嚼肌、关节、合组成,正常情况,以上三者保持一种协调的生理平衡关系,如残冠伴后牙重度磨耗、上下颌前牙列缺损而致深覆合,咀嚼时咀嚼肌极力后缩,髁突极度后移,使颞下颌关节、肌肉、合之间形态、功能上的失衡。下颌的主动运动取决于咀嚼系统的协同作用的完成,牙列缺失及磨损可致使合功能紊乱,进而影响关节及咀嚼肌群,因此合因素是导致TMD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1938年Riner[6]明确提出,TMD与合紊乱有关,并指出恢复髁突位置的重要性。由此得出,修复治疗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本研究中发现,修复后,Fricton指数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P<0.05),其原因是修复后患者咬合关系恢复,松弛咀嚼肌群紧张度,诱导髁突迁移、下降,减轻关节内压力,从而恢复关节、肌肉形态、功能的协调性,缓解TMD症状,但修复后仍有少部分关节弹性及下颌运动异常者未得以改善,说明修复治疗并不能完全改善TMD症状,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咬合重建是口腔修复的重要方法,它包括垂直距离的恢复,颌位的改正及正常咬合关系的建立,最终寻回已失去的形态与功能。临床通常通过咬合升高的方法重建口颌系统的正常秩序,但由于中老年人颌位的变化、垂直距离的明显降低等改变是多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在升高咬合时要格外慎重,因人而异,可采用暂时性调合垫探索治疗,修复后的合关系要更加符合咀嚼生理要求。
垫式可摘义齿修复可恢复合正常垂直距离,通过重新平分间隙、调整合曲线,减小咀嚼时的侧向力,对牙周组织有保护作用,同时改变基牙接触点的位置,消除食物嵌塞问题,另外合垫义齿使缺牙区与余留与形成一个整体,起到分散合力的效果。本文中,修复后,患者面部美观满意度、舒适度、食物嵌塞、牙齿敏感、咀嚼有力明显改善(P<0.05);修复3个月、半年的疗效分别为100%、96%,说明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对牙缺失及重度磨耗患者进行咬合重建是有效、可行的,同时本文中未见患者出现不明显的牙周组织病变,说明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对牙周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时应注意:①牙体预备中需取得良好的共同就位道;②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③合垫要覆盖在牙本质暴露的颌面上,以缓解牙本质过敏;④以牙支持式为主,用以缓冲孤立基牙与残根的龈缘。
【参考文献】
[1] 秦琨,祝旭.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重建修复[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3,11(4):227~230.
[2] 纪妹,黄海.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咬(牙合)重建的修复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1):1631~1632.
[3] 张丽娟,黄楠,董喜明,等.变异套筒冠全口覆盖义齿修复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1,9(5):297 ~298.
[4] 张海燕,彭利伟.(殆)垫式可摘义齿治疗牙齿重度磨耗后咬合关系重建[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 (11):1129~1130.
[5] 张涛,梁虹.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1,9(5):293~294,298.
[6] 刘学慧,杨新波.可摘局部义齿及固定修复对重度磨耗或伴牙列缺损的咬合重建临床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8(2):64~66.
实验研究
【文章编号】1006-6233(2016)04-0635-0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 j.issn.1006-6233.2016.0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