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巨大儿成年后不同体型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情况分析

2016-04-05顾小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3期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顾小燕, 徐 扬

(江苏省扬州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 扬州, 225002)



女性巨大儿成年后不同体型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情况分析

顾小燕1, 徐扬2

(江苏省扬州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 扬州, 225002)

关键词:体质量指数; 妊娠期糖尿病; 巨大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巨大儿的发生逐年增高。妊娠期糖尿病(GDM)巨大儿发生率高,而女性巨大儿成年后GDM发生情况却探讨较少。本研究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月在本院分娩的年龄<35周岁的单胎足月产妇200例,患者出生体质量≥4 000 g, 探讨其GDM发生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月本院分娩的产妇3 377例,经询问除外孕前已患糖尿病及严重内外科合并症者,其中年龄<35周岁的单胎足月产妇200例为研究组,其本人出生体质量≥4 000 g。随机抽取200例出生体质量在正常范围内(≥2 500 g~<4 000 g)产妇作为对照组,记录孕妇的孕前体质量、身高、年龄及有无妊娠期糖尿病。将研究对象根据孕前体质量指数分为4组,即消瘦组(BMI<18.5 kg/m2)、正常组(BMI 18.5~24.9 kg/m2)、超重组(BMI 25.0~29.9 kg/m2)、肥胖组(BMI≥30.0 kg/m2)。消瘦、正常体质量者合为一组,超重、肥胖者合为一组,分析2组相应人群GDM患病率的差异。

1.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中,体型为消瘦及正常者共177例,其中发生GDM 45例,发生率为25.42%; 体型为超重及肥胖者共23例,其中发生GDM 13例,发生率为56.52%。对照组中,体型为消瘦及正常者共183例,其中发生GDM 25例,发生率为13.66%; 体型为超重及肥胖者共17例,其中发生GDM 3例,发生率为17.65%。2组消瘦及正常患者、超重及肥胖患者的GDM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因营养过剩致巨大胎儿的孕妇逐渐增多,巨大胎儿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国内发生率约7.0%, 国外发生率为15.1%[1-2]。大量研究[3]表明,母亲的基础体质量和孕期增重对胎儿的出生体质量有很大影响,并与巨大儿的发生有关。有研究[4]报道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对出生后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受宫内环境的影响。多哈学说[5]显示人类成年以后的许多疾病与生命早期的宫内环境有很大关系。巨大儿在新生儿期容易诱发电解质和代谢功能紊乱,如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等和儿童期、青春期的肥胖、代谢综合征[6], 成年后前列腺癌、乳腺癌、2型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病及冠心病等发生率将有所增高[7]。有研究[8]显示,葡萄糖是胎儿生长所需的主要原料,母亲的血糖水平与胎儿的发育及出生时的体质量有直接关系,孕期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孕期30 min/d的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能减少孕期增重,改善睡眠质量,调节情绪,降低GDM、巨大儿发生率。研究[9]发现只有很少部分的孕妇能做到,因此产科工作者应对巨大儿高度重视,加强孕期营养及运动指导[10], 控制孕妇体质量,降低巨大儿的发生。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者发现的糖代谢异常[11-12]。糖尿病孕妇临床经过复杂,对孕妇及胎儿均有较大危害[13],对母儿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病情轻重及血糖控制情况,病情重或血糖控制不理想,母儿的并发症较高。随着GDM新诊断标准在临床上的应用,较多的孕妇被确诊为GDM。本研究结果显示,若出生体质量≥4 000 g, 其成年后GDM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出生时正常体质量女性。故对出生体质量≥4 000 g的孕妇,孕期尤应注意其有发生GDM的可能,及早识别和诊断GDM,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14]表明,孕前肥胖孕妇的GDM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并且GDM孕妇的孕前BMI及腰围明显大于正常孕妇,说明孕前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是GDM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体型为消瘦及正常者GDM发生率低于体型为超重及肥胖者。故出生时为巨大儿者,出生后应注意控制体质量,孕期加强健康教育,合理进食、适当运动,努力控制体质量及增长速度,对减少肥胖、代谢综合征及预防GDM发生均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幸, 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116.

[2]史敏尔.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干预与人参解决的关系[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 18(12): 87.

[3]Savitz D A, Stein C R, Siegariz A M, et al.Gestational weight gain and birth outcome in relation to prepregnancy body mass index and ethnicity[J].Ann Epidemiol, 2011, 21(2): 78.

[4]Siegariz A M.A systematic review of outcomes of maternal weight gain according to 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recommendations: birth weight, fetal growth, and postpartum weight retention[J].Am J Obstet Gynecol, 2009, 201(4): 339.

[5]Hermann G M, Dallas L M, Haskell S E, et al.Neonatal macrosomia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adult metabolic syndrome[J].Neonatology, 2010, 98(3): 238.

[6]Ornoy A.Prenatal origin of obesity and their complications: gestational diabetes, maternal overweight and the paradoxical effects of fetal growth restriction and macrosomia[J].Reprod Toxicol, 2011, 32(2): 205.

[7]Harder T, Plagemann A, Harder A.Birth weight and subsequent risk of childhood primary brain tumors: a meta-analysis[J].Am J Epidemiol, 2008, 168(4): 366.

[8]HAPO Study Cooperative Research Group, Metzger BE, Lowe LP, et al.Hyperglycemia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J].N Engl J Med, 2008, 358(19): 1991.

[9]Walsh J M, McGowan C, Byrne J, et al.Prevalence of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healthy pregnant women in Ireland[J].Int J Gynaecol Obstet, 2011, 114(2): 154.

[10]李艳萍, 李萍, 郭敏敏, 等.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干预与妊娠结局[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9: 40.

[1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7, 42(6): 426.

[12]乐杰.妇产科学[M].7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150.

[13]刘慧, 王新利, 关育红, 等.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子代婴幼儿期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1, 14(4): 215.

[14]薛红艳, 吴明媛, 赵远.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12): 68.

收稿日期:2015-12-20

通信作者:徐扬, E-mail: yzluzj@sina.com

中图分类号:R 58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13-225-02

DOI:10.7619/jcmp.201613091

课题项目: 江苏省卫生厅妇幼保健科研项目(编号: F201324)

猜你喜欢

妊娠期糖尿病
临床护理路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知识掌握程度等影响
孕早期体重指数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多学科诊疗模式下“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浅述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围产儿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新生儿血糖水平影响
孕妇依从性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循证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农村育龄妇女妊娠期糖尿病影响因素的研究
炎症指标在高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