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纸的传奇》课堂实录及评析

2016-03-15执教者省农垦总局北安管理局第一高中评析者黑龙江省农垦教师进修学院郑红霞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记念刘和珍白纸

♡执教者:省农垦总局北安管理局第一高中 曲 慧♡评析者:黑龙江省农垦教师进修学院  郑红霞



《白纸的传奇》课堂实录及评析

♡执教者:省农垦总局北安管理局第一高中曲慧
♡评析者:黑龙江省农垦教师进修学院郑红霞

背景呈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根据本单元品人与品文要求,结合《记念刘和珍君》这篇“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同声一哭”的散文名篇的特点,我采用了启发与导学的方式。第一课时,主要通过研读文本中对刘和珍的叙述与描写品其人,味其风骨,并总结出解决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相关方法;第二课时,学习探讨文本第一、二章,理解写作的缘起,并体会本文的悲愤感情(线索)的发展脉络;第三课时,学习探讨文本第六、七章,理解请愿的意义及教训,并且品赏文章记叙、议论、抒情等综合运用的写作方法。在这三节课基础之上,布置相关练习,进行知识与能力迁移,以继续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分析的思维品质与能力,继续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师:我们用三节课的时间学习了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今天是一节习题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从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来到王鼎钧先生的《白纸的传奇》,去感知迁移的力量。

师:首先请同学们回顾两个基础问题:《记念刘和珍君》是什么性质什么文体的文章?它选自鲁迅先生什么文体的哪一部文集?

生:回忆性的记叙文,选自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师:好,请继续思考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生:有记叙、描写,还有抒情和议论。

师:本文确实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有机融合。请同学们继续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生:以悲愤的感情为线索。

师:在学习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们还提炼出了关于“人物形象性格类”题的阅读方法,谁能说说?

生:找到相关事件,并且关注相关描写,然后提炼概括其性格特点。

师:我们今天这节课是一堂知识的迁移课。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最高境界,其实也不能说它是最高的境界,但它应该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下面同学们拿出练习《白纸的传奇》,在做这些题的过程中,有没有用到学《记念刘和珍君》时的一些知识点,有没有这种迁移的意识?

生:有,第1题就是人物性格类题。

师:还有其他题吗?

生:第2题。

师:那么这个题可以用到《记念刘和珍君》的哪一个知识点?(生沉默)这个题好像不如第1题的反应那么强烈,没关系,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用那么着急,我们学一点会一点就好。那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文章的标题《白纸的传奇》,你可以就此设计出一个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叫《白纸的传奇》?

师:这篇文章的题目确实与众不同,你们问题设置得也特别好,那它传奇在哪里?

师:(众生七嘴八舌)你来说(指一生)。

生:来历上的传奇。

师:什么是传奇呢?

生:不一般的。

师:对,不一般,超乎了寻常,除了来历上的传奇,它还传奇在哪里?(生沉默)换一个角度,你能告诉我来历的传奇到哪一段结束吗?我们宏观上整体把握一下。(生又沉默)平时要养成好习惯,文章一共多少段?

生:22段。

师:好,说22段的同学请举手;鲁迅先生说“请愿的意义很寥寥”,我想说“举手的同学很寥寥”,但至少还有举手的,我相信从今天起我们的习惯一定会越来越好,那现在快速标注好第22段的序号,边标注边想:来历是到哪一段结束?

生:第11段。

师:为什么是第11段?它们是哪里来的?

生:它们是父亲从兵荒马乱中的上海带回来的。

师:来历确实很传奇,我赞成大家的说法,那还有什么方面的传奇?

生:意义上的传奇。

师:白纸的意义是什么呢?

生:清清白白做人。

师:白纸的意义是从哪一段开始?

生:第12段。

师:大家的意见是全文22段,自然而然地分成两部分了?

生:是。

师:真是这个样子的吗?这个问题有点难,现在我换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这篇文章的写作对象是什么?

生:白纸。

生:父亲与母亲。

师:这篇文章的写作对象是“我”的父亲母亲,标题却是《白纸的传奇》,那么同学们猜想一下,我下面要问大家的是什么问题?

生:这篇文章的标题为什么不叫《我的父亲母亲》却叫《白纸的传奇》?也就是我们的第3小题。

师:大家再想想,这篇文章到底写的是什么?

生:这篇文章写的是父亲、母亲和白纸的关系或者是父亲、母亲和白纸有什么共同点。

生:还有我和白纸的关系。

师:那么这篇文章重点写的是谁和谁的关系?

生:我和白纸的关系。

师:那么白纸和我有什么关系?

生:和我的前途有关。

师:文章在写到这关系时写得很有意思,我们找找看。

师生:(同时自由地欢快而读)他看我的图画,喃喃自语:“孩子也许当个画家。”我用那白纸折成飞机,我的飞机飞得远。父亲说:“他将来也许能做个工程师”……有一次我带了我的纸到学校去炫耀,一张一张地送给同学,引起一片欢声。父亲大惊:“难道他将来能做慈善?”

师:在父亲的这些幻想中,我们发现白纸和我有什么关系?

生:和我的前途、工作有关。

师:所以,我和大家的观点不是很一样,这篇文章好像不止两部分,它至少还写到了人物和白纸的关系。那么白纸的意义是在哪一段开始真正揭示的?

生:第21段。

师:所以文章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是来历上的传奇、关系上的传奇和意义上的传奇。而所谓传奇就是不普通,超越寻常。好,现在我们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上:为什么这篇文章的标题不叫《我的父亲母亲》?至少你能体会到几方面?

生:文章写了我的父亲、母亲的一些事,还有白纸对我来说的意义。

师:他答题的方向是对的,只是语言的表述不那么准确,好,那么如果认为文章的题目是《我的父亲母亲》,那它应该是什么文体?通过文章整体的脉络发展,你认为《白纸的传奇》重点要传达的是什么?

生:是一篇回忆我的父母的记叙文,而《白纸的传奇》是一篇借助于回忆我的父母的一些故事来传达出做人的道理的文章。

师:回过头来,我们来看《记念刘和珍君》,从题目上看,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那么它通过三、四、五章的叙述和描写告诉我们刘和珍君是一个为中国而死的青年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写一、二章?往前走一步,把写作此文的原因交待清楚也就可以了,可是它为什么还要写六、七章?同学们琢磨一下《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到底是什么?

生:唤醒庸人。

师:回答问题时不要忽视我对你们的引导,我前面所说的都是铺垫,就等着大家给我“抖开这个包袱”揭开这谜底。

生:文章是借着记念刘和珍来评述请愿的意义与教训,或者说是以记念刘和珍君作为切入点来评述事件的。

师:回到我们复习导入的问题,所以这篇文章虽为写人记事的文章,却编入了杂文集《华盖集续编》。所以,我们不能仅从标题来判定它只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好,现在我们回到题为《白纸的传奇》的原因上,从内容的角度看,是通过回忆我的父母来传达一些人生的道理。那么,其他原因呢?

生:白纸是全文的线索,它贯穿了全文。

师:这两点总结得非常好,也恰与《记念刘和珍君》的知识点吻合,同学们的迁移能力很强啊,那能不能继续找到第三点呢?

生: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师:这是同学的感受还是你答题经验上的套话?

生:(异口同声)感受。

师:这标题确实引发我们的思考,可以作为一点,但是答案中没有这点;不过没关系,我们最终答出5点也无妨;可是你要接着思考,题为《白纸的传奇》怎么就吸引读者了?

生:白纸的形象是清清白白的。

师:(笑,随手拿起学生桌子上一张白纸)我们是不是拿起一张白纸就说它清清白白?

生(笑):传奇的白纸,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白纸,它具有象征意义。

师:好,非常好!白纸有着象征意义,如果再从修辞的角度看,白纸和父母的一生有怎样的关系?

生:有相似点,都是清清白白的,它暗喻了父母的一生。

师:这已经是第三点了,一般来说,同学们答到这也就差不多了(因为题在设计上总会有一点比较难,以区分学生思维上的不同或者高下)。而且同学们自己还加了一个“吸引读者”的说法,其实现在同学们接着再想,它之所以吸引读者是不是也和白纸具有的这种比喻义、象征义有关呢?好,同学们再找找白纸的象征意义是在哪一段揭示的?文章的标题是什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我的暗示总结出第四点?

生:题目与结尾形成了呼应。

师:这四点我们是从哪两个角度思考所得?

生:内容情感和结构。

师:我们通过分析题目为什么是《白纸的传奇》,讲清楚了第三小题,下面我们回到第一题,答题时要注意分问回答、分条作答的规范性。先看第二问“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父母的性格特点?”

生:清清白白就好。

师:那么第一问:“父亲和母亲的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点?”

生:不贪图名利,不贪图荣华富贵。

师:你用的是一种否定问答的方式,就如同这样说“你不是一个坏学生。”

生:(笑)应该用肯定的方式。

师:“不贪图名利,不贪图荣华富贵”肯定的说法是什么?

生:淡泊名利。

师:淡泊名利倒也说得通,因为父亲毕竟也是军阀的秘书,也算是有身份和地位的人了,不过在文章中我们感知的父亲更是一个普通人的形象,更何况我的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而且我们要找的父亲、母亲性格的相同点,所以还是去掉“名利”为好。当然我们还要展开具体的分析。

生:别人带黄金与鸦片,父亲打算什么也不带,母亲也并不为父亲没有带回钱财而气恼。

师:她是用自己的话“气恼”来组织答案的,原文用的是什么词?

生:期望。

师:母亲对父亲并没有特别的“期望”,“期望”一词是不是更好地体现了母亲为人的淡泊与简单?老师更建议同学们在组织答案时尽量用文本中关键词,评卷者也很看重这一点。那么他们性格还有什么样的相同点呢?

生:清白。

师:清白与淡泊是否重复呢?

生:(思考)淡泊是为人的简单,清白是做人的干净。

师:清白体现在哪里?

生:父亲只带回了白纸,母亲常说的一句话是:清清白白就好,与祖父、祖母的失望不同。

师:说到祖父母,老师想起同学们刚才说这篇文章题为《白纸的传奇》很有悬念的力量,其实此文在写事件上也是颇具吸引力的,现在请你用前几日我们学习的写作中使事件波澜起伏的顺势与逆势法来分析一下文章的前4段。(生七嘴八舌。)

师:咱们要把话组织完整了再说。老师先起个头:顺势是:父亲和军阀下面的处长是同乡,所以经推荐做了谋职者心中金矿宝山的上海军阀的秘书。那么逆势呢?

生:(可是)父亲离家的两年并没有许多款项汇回来。

师:好,在读文章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那些表明句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

生:(会意)这里的“可是”。

师生:(合作)顺势是军阀被革命军击败,父亲在乱军中仓皇回家,带回一个被乡人议论为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沉重的箱子;逆势是“可是,我家的经济情形并没有改变。”

师:那最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些什么?

生:金条、珠宝、存折、鸦片等。

师:那母亲是否知道带回的是一箱白纸,母亲有怎样的表现?

生:第9段的“母亲当时打开箱子,看了,抚摸了,对父亲说:‘这样的清清白白,很好。’”

师:我不得不表扬大家,我一问,你们马上就找得到。(生笑。)同学们可愿意被表扬了,认真做事,会把事情做对,带着感情做事,会把事情做好。所以大家在写作业时,也要带着感情去写,老师平时在作业本上给你的那个“好”字,虽然只有一个字,却很难得,那是在表扬你带着情感写作业。好,现在我们结束关于顺势逆势的插叙,回到父亲和母亲性格上,他们还有什么相同点?

生:对子女的教育、期待。

师:对子女的期待与教育的背后,我们能体会到什么?

生:感情。

师:所以当我们的父母对我们唠叨着“你要好好学习”“你要考上一个什么样的大学”“你要有怎样的人生”时,我希望大家能真切地感受到那唠叨的背后是对我们深挚的爱。通过这节课的迁移练习,我希望同学们巩固培养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思维,更是要建设我们良好的亲子关系。至于第2题“理解以下句子的深刻含义”,将和《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一些重要的句子放在一起,下一节课我们再探讨。

【评析】

从《记念刘和珍君》到《白纸的传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根据本单元品人与品文要求,结合《记念刘和珍君》这篇“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同声一哭”的散文名篇的特点,曲慧老师采用启发与导学的方式,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研读文本中对刘和珍的叙述与描写品其人,味其风骨,并总结出解决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相关方法;第二课时,学习探讨文本第一、二章,理解写作的缘起,并体会本文的悲愤感情(线索)的发展脉络;第三课时,学习探讨文本第六、七章,理解请愿的意义及教训,并且品赏文章记叙、议论、抒情等综合运用的写作方法。在这三节课基础之上,曲慧老师布置相关练习《白纸的传奇》进行知识与能力迁移,以继续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分析的思维品质与能力,继续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尊重文本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文本凝聚着作者的文思和情结,解读文本的过程,就是学生、教师及文本作者展开对话的过程。“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供学生分析学习,模仿创新。所以说,离开了文本,也就无阅读教学可谈,阅读教学正是建立在文本的基础之上的。任何理解都必须依托于文本。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与解读是不能脱离文本去强调的。使学生在学习文章的基础上产生“阅读体验”,获得阅读的方法,获得“咬文嚼字”的谨言意识。由此可见,文本才是阅读教学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可动摇的主体地位。没有文本,没有学生对文本的真正参与、真情体验、真切感悟,阅读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曲老师的这堂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意识,她将文本的迁移阅读与文本紧密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的延伸阅读中实现了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

曲老师的课是一堂水乳交融、极富创意与灵动生成的好课!就学而言,课堂上对话交流的频率颇高,表述充分,本堂课展现出来的民主和谐的氛围是一大亮点。就教而言,执教者良好的教学素养体现在文本理解深入到位,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娴熟的驾驭教材与掌控课堂的能力,使得教学活动线索清晰流畅。就课堂效果而言,它的价值就在于师生水乳交融、启发不断、思考不断的高度和谐生成。

曲老师的这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设计巧妙而富创意性

曲老师在解读课文时,不是通常的逐段分析,提炼段意,而是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如:“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文章的标题《白纸的传奇》,你可以就此设计出一个什么问题?”“为什么这篇文章的标题不叫《我的父亲母亲》?”巧妙地引领学生走向解读文本的切口,体现出曲老师解读文本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二、对话交流灵动而富生成性

针对教学难点的破解,曲老师从学习者的心态去追根求源。不受预设思路的影响,而是根据学生的思路巧妙地选择切入点,循循善诱,上下勾连,环环相扣,势如破竹。如:曲老师在提出“传奇在哪里”后,学生回答:“来历上的传奇。”老师追问:“除了来历上的传奇,它还传奇在哪里?”学生沉默。曲老师机智地启发“换一个角度,你能告诉我来历的传奇到哪一段结束吗”?学生回答第11段。曲老师趁势提问:“为什么是第11段?”学生回答下面是意义上的传奇。“大家的意见是全文22段,自然而然地分成两部分了”?曲老师问,学生回答:“是。”曲老师接着启发学生:“这个问题有点难,现在我换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这篇文章的写作对象是什么?”学生回答:“父亲与母亲。”老师顺着学生的思路发问:“这篇文章的写作对象是‘我’的父亲母亲,标题却是《白纸的传奇》,那么同学们猜想一下,我下面要问大家的是什么问题?”学生回答:“这篇文章的标题为什么不叫《我的父亲母亲》却叫《白纸的传奇》?”“大家再想想,这篇文章到底写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这篇文章写的是父亲、母亲、我和白纸的关系。曲老师顺势总结,所以文章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是来历上的传奇、关系上的传奇和意义上的传奇。

曲老师课堂教学的灵动创意,也可以说是教学机智,是激发学生探求知识,培养能力,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的重要手段。正因为教师恰如其分地灵活地引导了学生解读文本,所以学生才会有许多创造性的生成。

三、触类旁通而富拓展性

曲慧老师在选择练习文章《白纸的传奇》时,既考虑了两篇文章创作的相似性,又考虑了高一学生的学情,曲老师在处理课文时,多次与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勾连,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如:曲老师提出“如果认为文章的题目是《我的父亲母亲》,那它应该是什么文体?通过文章整体的脉络发展,你认为《白纸的传奇》重点要传达的是什么”问题后,学生做答比较困难,曲老师紧接着进行点拨:“回过头来,我们来看《记念刘和珍君》,从题目上看,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那么它通过三、四、五章的叙述和描写告诉我们刘和珍君是一个为中国而死的青年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写一、二章?往前走一步,把写作此文的原因交待清楚也就可以了,可是它为什么还要写六、七章?同学们琢磨一下《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到底是什么?”曲老师不断地用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总结出《我的父亲母亲》是一篇回忆我的父母亲的记叙文,而《白纸的传奇》是一篇借助于回忆我的父母亲的一些故事来传达出做人的道理的文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分析文章前四段时,曲老师请学生用已经学过的写作中使事件波澜起伏的顺势与逆势法来分析。《白纸的传奇》这篇课文理解并不难,难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把教学引导到阅读方法的运用、写作方法的指导等更实际更深入的层面上。这样的富有新意的拓展,充分体现了一个语文教师深挖文本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编辑/李莉

E- mail:lili79928@163.com

猜你喜欢

记念刘和珍白纸
细读品味,勾勒刘和珍君的形象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解读与构思
“记念”可写做“纪念”吗
白纸变美金
曲折盘旋 欲吐还吞——试析《记念刘和珍君》的抒情特色
我国蔬菜科技发展的小心记忆
——记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白纸上的黑点
红白纸换位魔术
《记念刘和珍君》反讽策略的运用
白纸(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