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设计与评析
2016-03-15执教者哈尔滨市第一一六中学评析者哈尔滨市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那小红
♡执教者:哈尔滨市第一一六中学 陈 蕊♡评析者:哈尔滨市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 那小红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设计与评析
♡执教者:哈尔滨市第一一六中学陈蕊
♡评析者:哈尔滨市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那小红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第五单元,是一篇童话故事。
2.内容解析。《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主要讲述了盲孩子在影子的陪伴下重见光明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爱”的歌颂和赞美。童话具有语言美、意境美的特点,教学时要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文中的画面美,更要通过对文中关键词语的品析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从而进一步理解把握文章的主旨。对于文章主旨——给予像盲孩子一样的弱势群体以关注,帮助别人也会让自己快乐,多数学生在阅读后有所感知。但对于文本的解读,学生应该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使其畅所欲言。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了解童话内容,品析关键语句,多角度把握文章主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内容及学习童话的特点。
(2)通过朗读品析领悟文中语句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旨。
(3)培养学生关注弱势群体的意识,让学生理解给予别人帮助也是让自己幸福的道理。同时培养学生要有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2.教学重点。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品析文中词语的精妙传神。
3.教学难点。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理解“影子”的真正含义,加深对文本主旨的挖掘。
4.教学方法。
(1)情感体验法;(2)读品思悟结合法;(3)创设情境,联想想象法;(4)多媒体的介入以及深入探究式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幅盲孩子孤独地坐在墙边,旁边一群孩子在嬉戏玩耍的图片,教师配乐导入。)
师:他坐在街心花园里,侧耳倾听着身边一群同龄人在喧闹嬉戏。虽然他也被他们所讲的笑话引逗得微微一笑,但更多的时候,他只是沉默不语地侧耳倾听着。他无法参与他们的游戏,因为他是一个盲孩子。他坐在那儿一动不动,陪伴他的只有他身边那条长长的影子。这一幕深深地触动了作家金波的内心。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金波走进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故事,一同学习第二十八课《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图片给学生以直觉触动,让他们初步感知盲孩子独自一人,无法参与其他孩子的游戏时的孤独。教师配乐以语言描述图片中的场景,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下文学生感受盲孩子的孤独寂寞奠定感情基础。)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哪位同学愿意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本文讲述了一个生活在黑暗世界的____,在____帮助下,最终,_____的故事。
(设计意图:学生在预习后感知文本内容,梳理文章情节。)
(三)品读课文,感受寂寞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盲孩子,他最初的生活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找出文中描写盲孩子最初生活的语句,结合语句说说盲孩子生活在一个_____的世界。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拨。点拨时引导学生体会“永远,无法,只能”等词的感情色彩及特殊句式的表达效果。
课件出示: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
1.看看大屏幕上这样的表达可以吗?
通过句式和词语的改变,体会两个“没有”的表达效果。明确两个“没有”是突出和强调,能表达出盲孩子世界的黑暗与痛苦。
2.巧换人称,加深体验。
课件出示:第一至六段文字,将第三人称“他”改变成第一人称“我”。
如果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我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再次在音乐声中走进盲孩子的内心,去感受他的孤独与寂寞。(全班学生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配乐朗读第一至六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文中的语句,朗读体会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而感受盲孩子的寂寞孤独。通过体会词语、人称的变化与品读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加深情感体验。转换人称,全班配乐朗读,让学生走进盲孩子的内心世界,切身感受盲孩子一个人在黑暗世界时的寂寞痛苦。)
(四)探究主旨,寻找原因
令人欣慰的是故事的结局,盲孩子走出了黑暗孤独的世界,迎来了光明与快乐。让我们跟随盲孩子的脚步,沿着他生活的轨迹,一同探寻盲孩子变化的原因。
课件出示:沿着盲孩子生活的轨迹,一同探寻盲孩子变化的原因。
变化一:影子的到来使盲孩子的生活有了色彩,感受到了光明和快乐。
(赏析第十八段,抓住“常常、牵”,体现出影子对盲孩子主动、长久的关爱。)
问题:透过这段文字,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体会“哞哞、咩咩、潺潺”几个拟声词带来的画面感,调动学生情感体验,感受盲孩子生活变化后的快乐。)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通过品读词语感受童话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引领学生关注盲孩子的变化,从而感悟探究盲孩子变化的原因。)
变化二:萤火虫困境中的援助,让影子回到盲孩子身边,他们携手走出风雨。
请学生闭上眼睛,再来听一听当时的声音。
课件出示:一幅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图片,同时播放一段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的音效。
1.如果你就在这样的情境中,你有什么感受?
2.盲孩子此时的心理活动又是什么?
重点分析心理活动的句子“他坐在风雨里想:只有等到风停了,雨停了,太阳出来的时候,影子才会赶来吧?”
3.分角色朗读第六十至六十四段,一个学生读盲孩子,一个学生读旁白,一个学生读一只萤火虫,几个学生读几只萤火虫,全体学生读一群萤火虫。
读后采访学生感受:盲孩子啊,当你听到翅膀扇动的声音时,你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小萤火虫,你们在帮助盲孩子时,感觉怎么样啊?
(设计意图:情感体验是感知与理解文章最好的方法。这一部分通过情景创设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盲孩子当时的恐惧无助,进而分析盲孩子深陷困境,无助恐惧之时也没有放弃对光明的追求的心态。教师指导朗读后再次让学生带着感情读文,读出给予别人帮助的快乐幸福,读出盲孩子的激动喜悦,读出经历风雨洗礼终将迎来彩虹的美好。这一环节的教学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学生多角度探究式地挖掘了文章主旨。)
变化三:在影子、萤火虫以及太阳、月亮的帮助下,盲孩子获得光明。
1.课件出示:第七十九到八十三段,去掉“但是”和五个“还”字。
(品析去掉“还”字后表达效果的不同,感受“还”字能表现出惊奇、急切、兴奋、喜悦、幸福等情感,体现了情感的递进。同时也表现了所看事物之多,让人应接不暇。然后分组朗读第七十九到八十三段,感受盲孩子获得光明后的快乐。)
2.男生一段女生一段对读,用朗读传达“还”字蕴含的情感。师生总结变化原因:
影子的关爱与帮助;
萤火虫的关爱与帮助;
太阳月亮的关爱与帮助;
盲孩子的信念和执着;
盲孩子的内心逐渐强大。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学生感受到了盲孩子的寂寞与孤独。品析研读后形成了学生各自对变化原因的认识。眼前所见景色表达了盲孩子喜悦幸福之情。课件语段中去掉“还”字,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情感的表达与原文不同。由学生情感体验入手,分析“还”字的表达效果。明确“还”字不是简单的重复,写出了所看事物,越看越丰富,越看越细致,且一段一个惊喜,一段一个世界,一段一种幸福。)
(五)学后反思,感悟延伸
1.学完本文你有什么启示?(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2.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都给予了盲孩子帮助,标题为什么是《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呢?
影子是盲孩子的另一个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己。在别人给予帮助的同时,盲孩子自己的内心也逐渐变得强大,上帝只救自救者。
(设计意图:对童话主旨的理解应该是多角度的,这种理解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体验感受,别人是无法替代的。只有走进文本,切身感受到盲孩子的变化才能深有感触地谈童话带给自己的启示。主旨多元化,理解个性化是语文教学应该倡导和追求的。)
(六)课堂小结,余音袅袅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盲孩子,走在追寻光明的路上。让我们都能有一个自己生活和心灵中的影子;让我们都能做别人生活和心灵中的影子;让更多的盲孩子走出生活和心灵的黑夜,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世界!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深情朗读,余音袅袅中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使本课在学生自我感悟反思提升中结束。)
(七)联系生活,抒发感想
作业: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童话中所讲述的经历,把他们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情动而辞发,学生动笔抒写自己的经历感悟。)
【评析】
语文特质下的情感体验带给阅读教学温度和深度
(一)调动情感体验,唤起情感共鸣
盲孩子所处的世界永远没有光亮,没有色彩,这无边的黑暗带来的痛苦是身体健康的初中生难以体会的。不能感同身受,就难以深刻理解。因此,本节课教师牢牢抓住了情感体验这把金钥匙,追随盲孩子的生活轨迹,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纯真善良的情感,让他们设身处地感受盲孩子身陷黑暗的寂寞与痛苦,分享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喜悦与快乐,使得学生与盲孩子、与文本、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为真正理解盲孩子对光明的无限渴望与执着追求,领悟人生中助人的可贵和自助的重要奠定了充沛的感情基础。
(二)加深情感体验,彰显语文特质
本节课,教师不是简单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没有步入用声光电、音像画替代语言文字品析的常见误区,而是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并用情感来带动学生学习。教师将以境激情、以情染情、文字揣情、角色入情、生活触情、想象悟情等多种情感体验的方式运用到品析词语、比较句式、改换人称、联想想象、分角色朗读等具体的语文活动之中。师生带着情感的温度去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将情感体验与语言文字的理解自然地融于一体,彰显了语文学科的特质,让语文课堂教学充盈着浓浓的“语文味道”。
(三)升华情感体验,加深文本理解
入情不等于理解,阅读教学要从感知情感的外部形态上升到理解感悟情感的内在意义。这节课,师生在感受盲孩子情感悲欢变化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产生变化的原因,完成了对文本主旨的深入挖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鼓励学生对主题的多元解读,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盲孩子,都有自己的影子,都可以做帮助别人的影子,只要有爱,有希望和信念就能眼亮心明。至此,语文特质下的情感体验不仅让阅读走向深入,还让学生的生命感悟得以升华。
编辑/李莉
E- mail:lili79928@163.com
【数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