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唱响“微旋律” 传递“正能量”
—“微时代”语境下企业工会工作应对策略研究

2016-02-13苏瑞莹

关键词:企业工会正能量微时代

苏瑞莹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泉州市 362000)



唱响“微旋律” 传递“正能量”
—“微时代”语境下企业工会工作应对策略研究

苏瑞莹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泉州市 362000)

[摘要]针对“微时代”语境下企业工会工作所面临的现实境遇,工会工作者应从搭建“微平台”、抢占“微阵地”,创新“微载体”、融入“微生活”,完善“微管理”、净化“微环境”,重视“微领袖”、引领“微舆情”,建好“微队伍”、提高“微素养”等几个方面探寻“微时代”语境下企业工会工作应对之策略。

[关键词]微时代;企业工会;应对策略;正能量

“微博客”、“微电影”、“微公益”、“微阅读”、“微讲坛”、“微生活”……不知不觉间,我们的生活已然被席卷而来的“微”概念所包围。人类的传播活动已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以“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与裂变化”、“舆论信息的丰富性与多样化”、“话语表达的交互性与个性化”、“人际交往的平等性与虚拟化”为主要特点的“微时代”。毫无疑问,这一“受众广”、“时效强”、“速度快”、“基本零过滤”等特点的“微时代”的到来,改变的不仅仅是人类的传播模式和生活方式,也全然颠覆了我们的思维与交流模式以及资讯和知识的获取方式。“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说的这句话,形象地告诉我们,“微时代”的到来,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诸多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挑战。

工会作为企业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和推进者,作为以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护职工为己任的一个重要组织部门,毫无疑问,其工作方式、思维方式也深受各种“微媒介”和“微产品”的影响。因此,在“微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并借助“微媒介”、“微产品”的特殊优势,使“微媒介”、“微产品”有机地融入工会工作,从而开创网络时代企业工会工作新模式,增强工会工作的时代性、吸引力等就成为每一位企业工会工作者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搭建“微平台”,抢占“微阵地”

当今世界,围绕发展模式和价值观的竞争凸现,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出现了文化多元化现象。而作为一种“受众广”、“时效强”的微媒体,毫无疑问,己成为各种思潮争相抢占的阵地。对此,相关部门尤其是工会组织就应紧扣时代脉搏,通过搭建以“微博”为代表的各类“微平台”,更加积极主动地抢占“微阵地”制高点,更加充分地发挥“微媒体”优势,在图文并茂、视听同步的情境中打好“微时代”语境下企业工会宣传工作的主动仗,以更好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对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应优化理论宣传信息平台。微博、微信等“微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状态,使传播形式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也使传播主体大众化、传播内容多元化。为此,工会应牢牢把握话语主动权,以民意为导向,通过开设“理论导读”、“现在播报”、“第一时间”、“新闻速递”等特色栏目,将广大职工关注的重要信息迅速、快捷地传播出去,积极回应职工群众的关切,重视职工群众的感受。对某些非理性、含糊甚至误解的信息,要及时进行积极引导、澄清或释疑解惑。与此同时,企业工会还应积极利用门户网站、论坛、微博等新媒体,积极开通“工会时讯”、“工会法规”、“工会建设”、“工会简报”等,其重要功能是及时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时公布重大经营活动、职工福利、公开选拔聘用干部的条件和决策结果等一系列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从而进一步强化职工的知情权、建议权以及监督权。

其次,应积极搭建对话交流信息平台。工会工作的重点是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为此,企业工会应在充分利用新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交互性强的传播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开发网上思想调查、课题征集、效果评估“三个系统”,开辟聊天室、网上论坛、员工博客“三个群落”等,鼓励企业员工在聊天室里话主题、在网上论坛解疑惑、在博客晒思想,甚至“灌水”式表达意见、“拍砖”式批评质疑等,让问题大家摆、是非大家辩、道理大家讲、扣子大家解;通过建立“互动QQ群”,使联系员工的纽带紧跟“时尚”,让好点子去群里共享,小困难去群里求解,热点话题去群里讨论,思想动态去群里汇报。与此同时,还应通过积极引导员工们发表博文,阐述观点,发表看法,结合自己的岗位职责和个人成长史撰写博客日志等,让单位领导层与相关部门尤其是党团组织能够在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员工的价值认知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也更有效地帮助企业员工澄清价值困惑,端正价值追求,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此外,还应积极开辟典型宣传信息平台。在充分利用新媒体所具有的点对点传播和个性渗透的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在本单位内部网站上设立诸如“青春风采”、“最美国家电网人”、“劳模标兵”、“道德楷模”、“自学成才先进个人”等栏目,并借助网络专题报道、视频点播、论坛讨论等形式大力宣传典型,让企业员工们深刻地感受身边平民化、大众化的先进人物的风采及本色个性,让大家感到典型既是可敬、可亲的,又是可信、可学的,从而使员工真正做到学有榜样、行有标杆。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开辟网上“明星会客厅”,让员工与先进典型在网上互动交流,通过亲述经历、网上提问、释疑解惑等让员工更近距离地接近崇高、走向崇高,切实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为行,从而真正起到让好人好事“墙内开花墙内香”,使职工由“心向往之”到“起而行之”,从而达到营造职工之间“零距离”欣赏氛围的效果。

二、创新“微载体”,融入“微生活”

“酒香还怕巷子深。”工会工作要想赢得广大职工的拥护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乃至积极参与,还必须努力地寻求企业员工的思想关注点、情感共鸣点、兴趣触发点,密切地关注企业员工在“微生活”中的所想、所需、所惑,以及了解他们对财富观、权力观、地位观、交友观、恋爱婚姻观、就业创业观等涉及价值观问题的看法和倾向。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核心价值观及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题,通过创新“微载体”、利用“微媒介”等,开发和创作以先进的思想理念、社会道德、政治经济、人文科技、环境保护、法制天地、健康体育等为主题的,注重表达人性化、创作故事化、文本视觉化、语言时尚化的微图片、微视频、微电影等,积极引导职工参与“文明单位”创建和“道德讲堂”活动,增强职工的社会责任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提高自律、互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开展微阅读、微话题、微活动、微创作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及企业理念寓于其中,让先进文化因微而妙、微而美、微而精而更容易让人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以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成效,“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1]。

三、完善“微管理”,净化“微环境”

互动性、隐匿性、移动性、透明性,这些微媒体所具有的新特点,在给人们带来很大便利的同时,也因其充斥着大量不健康、不合法、不道德、不文明的言论和信息(比如意识形态渗透、信息污染、信息失真、信息窃密等失范现象),不仅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同时也给员工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冲击。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造成“网上十分钟,教育一场空”的尴尬局面。因此,工会组织必须进一步加强工会网站建设,通过制定诸如“明辨真伪不轻信、保持真诚不撒谎、履行责任不妄言、遵守协议不侵权、提高警惕不放任、拒绝诱惑不沉溺”[2]等明确的、实践性强的网络道德规范,组织开展网络法规、网络道德教育等,增强员工遵规守纪、文明上网的意识;通过加强“微制度”建设,实行严格的实名注册登记制度、上网备案制度、信息审查制度等,严格落实上网人员登记、网上信息发布规范、有害信息责任追究、信息载体安全检查等网络管理规定;通过加强技术防范,依托联网计算机的网络监控防御功能、检测预警功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建立起网络安全体系,构筑起牢固的安全防线,从而使一切歪曲、违背、破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违法行为受到严厉惩处,引导“微媒体”用户共同营造起有利于推动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微环境”。

四、重视“微领袖”,引领“微舆情”

在各种舆论充斥的“微时代”里,少数经常活跃在“微媒体”舞台上、在“微媒体”信息传播中具有特殊影响力的人逐渐成为了“微时代意见领袖”。他们经常利用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工具“发声”,并引领和掌控了“微媒体”空间的话语权,其言论观点对广大员工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可谓不可估量,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和左右大众舆论的方向。所以,在信息化时代,我们若要强化企业员工核心价值观培育在“微媒体”平台的主导话语权,就不能不着力培养打造一批拥有娴熟的写作技巧、贴近网民、言论权威、令人信服的“微时代意见领袖”。通过激励他们用“好声音”、“正能量”,用广大员工喜爱的文风和熟悉、接地气的“微语言”等形式,就党和国家重点工作、企业新近重要工作举措、职工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等新闻事件,及时、准确地进行评论等,以进一步唱响引领舆论、弘扬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通过激励他们率先垂范、争做广大员工的“思想导师”和“知心朋友”等,实现对企业员工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有效引导与立体化传播,从而有效引领“网络舆情”,有效消除公众情绪化、非理性宣泄带来的消极后果,以进一步增强企业员工正面舆论的引导力效果。

五、建好“微队伍”,提高“微素养”

在价值生态纷繁复杂的“微时代”里,在努力将“微媒介”建设成为工会网络宣传的主阵地的进程中,还要着力培养一支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敏锐的媒介信息意识、娴熟的网络交流技术的高素质的微媒介专业队伍,以便巩固微媒体作为企业工会网络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地位。为此,提升企业员工的“微媒介素养”(简称“微素养”)就显得尤为必要。而何谓“媒介素养”?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第一次对其概念进行了阐释,指出所谓的“媒介素养”就是指在人们面对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选择、质疑、理解、评估、创造以及思辨批判等能力的总称。[3]可以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凸显。但从当前企业员工的媒介素养来看,面对复杂的微媒体环境,许多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尽管信息获取能力较为出色,但对信息的深度解读能力、批判质疑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却仍处于较弱水平,轻信、偏信甚至盲从网络信息等现象仍较为普遍,有的甚至从此在思想和行为上背离了主导价值取向等。这种现实深刻地告诉我们,与时俱进地培养和提高企业员工的微媒介素养,引导他们在微世界里用“微素养”引导“微民意”、用“微自律”树立“微形象”、用“微道德”赢得“微人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它能使企业员工更好地成为微博上强大的“工会话语力量”,从而进一步扩大职工文化的传播效应。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2]魏宏山.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文教资料,2010(6):15.

[3]张艳秋.理解媒介素养:起源、范式与路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0.

责任编辑 冯亚非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8-8636(2016)02-0006-04

[收稿日期]2015-12-08

[作者简介]苏瑞莹(1977- ),女,福建泉州人,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法哲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运理论等研究。

Singing“Micro Rhythm” and Transferring“ Positive Energy”-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 Enterprises to Deal with Work of Their Trade Unions under the Context of “Micro Era”

Su Ruiying
( Fujian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Quanzhou, 362000)

【Abstract】In light of enterprises' real circumstances in handling work of their trade unions under the context of “micro era”, workers of the trade unions shall explore and fi nd out strategies for dealing with pertinent work under the context of “micro era” by constructing “micro platforms”, occupying “micro position”, making “micro carriers” innovative,incorporating “micro life”, improving “micro management”, purifying “micro environment”,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micro leaders”, guiding “micro public opinions”, building “micro teams” and improving “micro qualities”.

【Keywords】Micro Era, Trade Unions of Enterprises, Strategies, Positive Energy

猜你喜欢

企业工会正能量微时代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企业工会与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探析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浅谈施工企业项目部工会管理
国有企业工会在新形势下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途径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