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研究性学习选题环节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潜能
——“研究性学习选题技巧与训练”校本教材的编写

2016-07-25宋士健

关键词:选题创新能力

宋士健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 天津市 300457)



开发研究性学习选题环节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潜能
——“研究性学习选题技巧与训练”校本教材的编写

宋士健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 天津市 300457)

[摘要]研究性学习与创新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研究性学习中已经成为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学习方式,而选题能力的培养也成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主要目标之一。将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的内容教材化,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知识的还原、案例分析以及课堂练习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为学生认知、体验、反思、迁移等心理因素的综合参与提供积极有效的引导,这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训练中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提高选题的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选题;有意义学习

一、编写的背景与目的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是教育部颁布的唯一的、权威的旨在帮助学校有效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性文献。在此文献中,有九处提及“创新”或“创新精神”,可见研究性学习与创新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发现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创新需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实施指南》明确阐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由此可见,“选题”即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研究性学习中已经成为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学习方式,而选题能力的培养也成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主要目标之一。

但是,当前教育界有关研究性学习选题环节探讨的问题相似而且内容雷同,都是在论述研究性学习选题的重要性、选题的原则、基本程序以及选题的技巧,或者是教师在指导选题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产生的一些体会。

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固然重要,但是这些讨论偏重于理论,过于抽象概括,难以解决同学们在研究性学习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选题的能力在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是可以训练出来、启发出来的。鉴于此,本文侧重于开发设计一个面向学生,可读性强,操作性强的“研究性学习选题技巧与训练”,由此将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的内容教材化,将选题指导的过程由理论灌输为主转变为对鲜活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在实践训练中学会成功选题。

二、编写的理论依据—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既包括发现式学习也包括接受式学习,但“即使在接受式学习中学生也需要将教师组织好的和系统呈现的科学知识内化到主体认知的结构中,这是一个积极探索转化和研究的过程。”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的知识为主,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认识或认知活动,教学是师生双向反馈、教学相长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

三、教材内容

(一)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1、确定研究对象。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作为研究的对象,即使是那些很平凡的事物比如“鞋”,只要你感兴趣也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

2、划分研究角度。对某个事物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如果借用课程分类来划分对“鞋”的研究角度,可以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经济学等多个角度。

3、提出问题。围绕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列举想问自己的问题。

4、选择问题。从列举的所有问题中,选择一个最佳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题目。

(二)怎样才能提出“好”问题

1、选择一个“好”的研究对象。“好”的标准可包括:

(1)研究对象是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搞研究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是需要注重细节和精益求精的事情,而且研究的过程可能只是每天重复一些枯燥无味但又必须进行的常规实验或调查研究的任务。因此,是否对自己选择的研究对象有着真正的兴趣和好奇心就成为最重要的事情,它们是你从事那些繁琐乏味而又不可缺少的研究工作的动力所在。

(2)研究对象是自己有所了解的事物。如果对自己选择的研究对象了解很多,那么你就很容易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提出研究的问题来。如果对研究对象知之甚少,那你需要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信息,让自己更多地了解研究对象。例如,你想研究“唐朝时期的家庭生活”。这个研究对象看似离你很远,但实际上很近。结合自己家庭生活的经历,你已经对家庭生活这个主题有了很多的见解和看法。只要再阅读一些相关资料你就可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研究对象要具体明确。如果你选择的研究对象是“青少年犯罪”,那么研究工作是很难开展的,这是因为有关“青少年犯罪”的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成千上万。相反,如果确立的研究对象具体明确又有针对性,如“中国青少年犯罪”,那么后续的研究工作就容易展开,而且研究起来会更全面更深入。

2、选择“最佳”的问题。好的问题可表现为:

(1)一个好的问题是“大小”合适的问题。如果选择“中国青少年犯罪”作为研究对象,你也许会产生下列问题:

2009年中国青少年犯罪率是多少?

怎样降低中国青少年犯罪率?

教育能否在防止青少年违法者再次犯罪方面发挥作用?

……

在列举出所有想问自己的问题后,你要审查所有的问题,从中选出一个“最佳”的,要求是问题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在以上三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应该是最佳的选择。问题一“太小”,只需要通过简单的统计计算就可以找到答案;问题二“太大”,需要研究者了解全国所有已采用的降低青少年犯罪率的措施和策略,而问题三,大小适中、针对性强,有利于研究的深入开展。

(2)一个好问题是“可研究”的问题。例如,将“汉堡”作为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比较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汉堡那个更好?”这个问题是不可研究的。这是因为问题的表述没有实质意义。“更好”是什么意思?是指营养更高?口味更好?还是更受孩子喜欢?只有先赋予“更好”实质意义,这个问题才具有可研究性。

3、对问题进行自我评价。给自己提出以下八个问题,对所选研学问题的质量做自我评价。

(1)所选问题是否是我兴趣所在,能够激发我的灵感,活跃我的思维吗?

(2)我能将这个问题全面深入地研究吗?

(3)我需要什么类型的信息来回答问题?

(4)我能够找到解答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吗?

(5)我的问题“大小”合适吗?

(6)通过哪些途径我可以获得解答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书籍、杂志、网络、政府文献、相关人士)?

(7)我能得到这些信息来源的途径吗?

(8)在积极回答了上述问题后,我可以立即开始研究了吗?

4、咨询指导教师。如果在自我评价后仍无法确定所选研究问题是否是个“好”问题,不要犹豫,直接向你的指导教师寻求帮助。

(三)选题练习

1、模拟选题。根据选题的基本步骤,填写以下图表。

2、判断下列问题是否属于“可研究”的问题范围,并说明你的理由。

(1)垃圾焚烧工业所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大于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8—14岁的孩子的厌学现象与他们看电视时间的长短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3、以下两组练习有助于你提高选择最佳研究问题的能力。

第一组:在下列一组问题中哪个问题的“大小”合适?请说明你的理由。

问题一:当前,可口可乐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是什么?

问题二:可口可乐公司未来的营销计划是什么?

问题三:可口可乐公司过去使用过的营销策略是什么?

第二组:在下列一组问题中哪个问题的“大小”合适?请说明你的理由。

问题一:1994年人类发现的十四种致病基因是什么?

问题二:人类基因研究的重要性是什么?

问题三:从医学和社会学角度分析,肥胖病基因源的发现将会给我们对待肥胖症患者的方式带来怎样的变化?

四、结论

本教材在编写方面力图体现以下几点特色:

1、强调学生了解选题步骤和原则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选题方法的过程。

2、以“你”、“自己”等称呼,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对话,真正成为教材的主人。

3、根据知识的特性灵活选取呈现方式。将知识还原为“形成过程”,让学生在经历中“发现知识”;通过案例分析、集体讨论、个人思考等方式让学生去“悟出知识”。

总之,通过知识的还原、案例分析以及课堂练习,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为学生认知、体验、反思、迁移等心理因素的综合参与提供积极有效的引导。这有利于学生在实践训练中掌握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提高选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 陆路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8-8636(2016)02-0061-04

[收稿日期]2016-01-18

[作者简介]宋士健(1973-),男,天津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教师。

Cultivating Potential of Creativity through Subject Selection in Developmental Inquiry-based Learning- Compilation of a School-based Textbook Named “Subject Selection Skills and Exercises”

Song Shijian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Tianjin, Tianjin, 300457)

【Abstract】Being inseparable from innovation, inquiry-based learning has become a learning method that shall be mastered by students, while cultivation of abilities to select subjects has become one of major objectives of courses for inquiry-based learning. Guidance on how to select subjects for inquiry-based learning are compiled into textbooks to focus on creating conditions for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through knowledge reduction, case analysis and class exercises by concentrating on students, in order to positively and effectively guide the integration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awareness, experiences, retrospection and transfer. It is also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discover and raise questions and strengthen their capabilities of subjsect selection through practical trainings.

【Keywords】Creativity, Subject Selection, Meaningful Learning

猜你喜欢

选题创新能力
《探求》2022年重点选题方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