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一轮高考科目改革的取向与问题

2016-02-13纪德奎

关键词:问题

纪德奎,曹 津



新一轮高考科目改革的取向与问题

纪德奎,曹津

摘要:高考科目改革既对中学教学具有导向作用,也为高校选拔提供条件。新一轮高考科目改革具有社会化、自主化与综合化的创新取向,但也存在着在文理不分科的问题上理论高于实践、考试科目结构不平衡、科目分值设置不科学和高考科目改革功能夸大化等问题。通过健全基础教育衔接机制,科学设限高校专业;平衡科目结构,增添乡土文化;缩小学科分差,弱化等级赋分;正视科目功能,深化内容改革等措施,有助于顺利实现改革目标。

关键词:新一轮高考科目改革;取向;文理不分科;问题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称《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全面启动。《实施意见》对我国当前的高考科目进行了较为深入而全面的改革,也引发了社会的关注。

一、新一轮高考科目改革的取向

高考科目是高考改革的关键要素之一,科目的设置与组合既对中学教学具有导向作用,也为高校选拔提供条件,它将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实施意见》针对高考科目设置问题提出:“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1]由此看出,我国对高考科目的创新取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社会化取向

所谓“社会化考试”是强调政府由原来的主导地位转变为间接监管,赋予高校招生考试自主权,实行招考分离,并逐渐引入社会教育机构力量,共同保证考试的客观、公正、科学、高效。[2]高考科目改革的社会化方向在英语考试中体现为“一年两考,分散考试时间”。高考确立以来,对统考科目进行过多次调整与组合,外语科目更是数次“进出”统考队伍,最终于20世纪90年代确立语文、数学、外语3门为统一考试科目。此后的数次改革均将重点集中在3门科目以外。本次改革在统考科目上有所突破:英语考试分值不变,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可以肯定的是英语并非退出统考,而是在考核次数与时间上有所调整,虽然各地区的具体方案、改革力度不同,但可以看出,英语考试社会化已是大势所趋。

英语一年两次考试主要是为了减轻考生应考压力,缓解高考“一锤定音”的弊端,减少偶然性对考生考试发挥的影响,降低高考风险,减轻考生和家长的心理负担。此外,英语社会化考试发展也为其他科目的一年多考积累经验,从而增强高考科目设置的科学性与公平性。

(二)自主化取向

高考科目改革的自主化创新立足于选考科目的改革。本次改革打破文理分科现状,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自主选择3门科目考试,这是高考观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也是高考形式的重大改革。作为首批试点的上海市与浙江省分别出台了相应政策。其中,上海规定选考科目为6门,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每门总分为70分,考生从中选取3门;浙江设选考科目7门,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每门满分100分,考生任选3门,按已公布的比例和等级赋分。选考科目的重新设置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推动了学生的自主化学习。

高考科目改革的自主化创新还体现在考试科目与高校招生的衔接上。改革方案强调考生选考科目中只需有1门和高校所要求的选考科目相对应即可报考相关专业,这大大增加了考生的自主选择权。按照上海方案,上海有37所本科高校,共1 096个专业(类),从上海高校对选考科目的要求来看,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类)共655个,约占60%,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共441个,约占40%;2017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1 400所高校里,有500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选择最多的是物理,涉及设限专业(类)(81%),其次是化学(64%),再次是技术(36%)。

(三)综合化取向

综合化创新取向主要立足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实施意见》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规范性做出指导:“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与以往浅尝辄止的改革相比,本次高考改革着重强调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并将其正式划入高考范围,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共同作为高考录取成绩的一部分。此外,《实施意见》还提出,建立规范的档案,通过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和材料使用五个步骤和方法,以此考察学生的个性与素质水平。

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提出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录取成绩之一,一方面呼应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倡导,另一方面顺应了全面发展的人才理念,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为综合化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为我国基础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

二、新一轮高考科目改革的问题

新一轮高考改革旨在保障教育公平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现行高考制度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亦随之引发了人们的反思。

(一)文理不分科:理论高于实践

文理分科与不分科的争论一直存在,赞同者认为分科有助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更早地进行专业学习;反对者则指出分科造成学生偏科严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升。仁智各说,莫衷一是。如今,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再次将这个问题提上桌面,并推翻实行了将近40年的文理分科政策,明确规定学校不再划分文理,而是由考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针对这一改革,质疑声音不断。

首先,文理不分科是否真的可以改变偏科现象,减轻学生负担?答案需要深思。新一轮的改革提出考生自主选择3门考试科目进行学习,从理论上消除了此前人为将知识结构割裂开来的弊端。但由于文理分科长久以来的影响以及学科结构的不同分类,且高中生尚不成熟,具有盲目从众心理,很可能会自行将文理分开,擅长文科类的学生选择历史、地理和政治,而喜欢理科类的学生会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种种因素可能会导致文理不分科政策流于形式,偏科现象还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因此,如何能够真正改变偏科现象,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值得深思。

其次,文理不分科也有可能导致高校新生水平参差不齐。在以往的高考科目改革中,由于文理分科,高校专业设置只需面向文科考生或理科考生,特殊专业或学校再另设规定。而高考新政撤销文理分科,强调考生选考科目中只需有1门和高校所要求的选考科目相对应即可报考相应专业,这意味着选考科目之间的关系是“并集”而不是“交集”,此时考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权均有所增大,但这种“并集”的关系使得高校对选考科目的真实需求和考生选考的科目之间无法完全匹配。[3]此外,浙江和上海的最新高考改革方案中显示,不设限招生的高校比例均超过50%。也就是说,高校设置的专业科目与考生的选考科目无法完全匹配,这就有可能造成相关专业招收的考生水准下降,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也许会使得高校在组织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困难。

(二)考试科目结构出现不平衡

新一轮高考科目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统考知识结构失衡。自20世纪90年代起,语文、数学、外语一直作为我国高考的统考科目。新高考改革依旧重视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地位,除外语考试改为一年两考以外,三科分值不变。统考三门科目中,语言类占据两门,且分值相等,这在结构上有失平衡。据考察研究,女生比男生更擅长语言的学习,语文与外语对于女生来说无疑更具优势。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外语。由于汉语是表意文字,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学习英语比以表音文字为母语的人(如欧洲大陆的学生)更不容易,因为是另外一套语言系统。[4]因此,考生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外语,甚至出现轻视母语的趋势。

其次,选考科目文化结构失衡。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以及技术等选考科目,在改革过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总体而言是以这几门科目为主进行排列组合。新高考科目改革政策强调技术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以适应国际现代化的发展潮流。高考改革在强调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忽视了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当前选考科目以宏观的知识系统为考核重点,本土文化内容略显不足。在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乡土文化面临边缘化危机,在高考科目设置中尤其是高校自主考试中如何考察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了解与掌握,是一个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

(三)科目分值设置不科学

《实施意见》出台以后,浙江和上海分别颁布了更为详细的改革措施。其中,有关选考科目如何列入高考成绩的问题,两省均选择按较细的等级赋分的方式,将卷面分按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浙江设21级、上海设11级),再转换为百分制分数计入总分,相邻等级的分差均为3分。[5]这种划分各学科分值的方案,引起了一些家长和教师的担忧。

一方面,分差过大容易导致学生“偏科”,即偏重统考科目,轻视选考学科。浙江和上海的改革条例中,高考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的分值均为每门150分;在选考科目上,浙江每门设100分,占总分的40%,上海每门设70分,占总分的32%。统考科目所占分值比重偏大,上海尤为明显。这样就会使考生为追求总分成绩而将重心放在语文、数学、外语上,其他科目就会相对弱化,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与个性化培养。

另一方面,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纳入高考总成绩不利于学科的均衡发展。在新高考改革中,作为试点的浙江与上海选择按照等级赋分将选考科目纳入总成绩。由于各学科组织结构、难易程度不同,这种等级划分本身就缺乏公平性。此外,在高考竞争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下,等级赋分必然会影响学生的主观判断,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升学率,学校和学生必然会竭尽全力搭配选择容易获得高分的科目,从而忽视了学生内在的兴趣与特长,这与高考改革本意相悖。

(四)高考科目改革的功能夸大化

高考作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衔接点,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高考科目的设置更是高中课程改革的指向标,高考科目的改革对高中课程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高考科目并不是唯一要素,在高考改革中过于强调高考科目的作用,可能会导致其他影响因素处于边缘化危险。

高考改革不是一个纯学术和纯技术问题,而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教育以及考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既要考虑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又要注意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还要联系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单靠高考科目设置很难解决这些矛盾。[6]我国进行过多次高考改革,考试科目更是5年变4次,频繁的变革是为了探寻一条更加科学的高考之路,但现实却对高中课程的连续性、衔接性造成冲击,影响学生基础知识建构与学习生活,并且对教师的调整与配合产生不利影响。我们在进行高考改革时应当正确认识到考试科目的作用,不能单凭优化组合来达到兴利除弊的效果,这显然是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在高考改革中,应当认识到科目改革的重要性,同时结合社会、课程、人文多重要素,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加强学科间的系统综合分析,注重考试内容的设计和优化才是高考改革的正确走向。

三、新一轮高考科目改革的建议

(一)健全教育衔接机制,科学设限高校专业

文理不分科政策的目的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施之初,考生对高考科目的兴趣不同,对高校专业的了解程度也不相同;同时,不同院校对生源的水平、专业能力需求也不同,出现了政策与现实间的落差。因此,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调整:

首先,建立健全基础教育衔接机制。文理不分科政策流于形式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分科影响以及高中生的从众心理造成的。想要改善这一现象,需要健全教育衔接机制,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能够紧密联结,建立更加完善的档案衔接制度。不仅要将上一阶段的成绩保留,更应当如实记录下学生课堂表现、兴趣趋向、性格特征等,确保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上一教育阶段的认知、性格、爱好。根据学生在小学、初中的表现和成绩,在高中初始阶段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潜力与兴趣,从而能够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

其次,科学设限高校专业。在浙江出台的新高考改革政策中,有54%的高校不限选考科目,上海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约占60%。高校专业不设权限或只设限一门科目,这会导致高校同一个专业招收新生水平不一,为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带来难题。因此,应当科学设限专业,给予高校更多自主权,根据自身专业的特色与需求,至少设限一科,保障本专业、本学院新生的基本水平。

(二)平衡科目结构,增添乡土文化

高考科目结构失衡容易引发教育不公,进而对高考的权威性带来冲击。为了有效地发挥高考的选拔功能与导向功能,应当从统考与选考两个层面对高考科目结构进行调整。

首先,减少统考科目,平衡考试结构。目前,我国将语文、数学、外语设置为必考科目,尤其是中学生花费人生中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英语学习上,将来从事甚至与英语完全无关的工作和研究。因此,可考虑将外语作为选考科目,外国语院校(专业)或其他强调外语水平的专业,在专业设限时可将外语作为录取要求或优先录取条件,如此一来,既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维护高考公平性,也保障高校专业与高考的衔接和对接。

其次,在选考科目中增添乡土文化,保障我国多元文化的科学传承。我国地域辽阔,文化资源丰富,乡土文化是我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是关键的全国性考试,可在考试中融入有关乡土文化内容,一方面可在选考科目中设置文化科,以开放式的考题考察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可将乡土文化内容融入其他学科之中,作为考试内容的一部分,将乡土作为一门课程正式加入基础教育和正规考试中可以有效地发扬我国的特色文化。

(三)缩小学科分差,弱化等级赋分

高科各学科所占分值权重问题与高考公平紧密相关。上海、浙江的分数转换方式,其过程是将原始分→(转换)等级分→(转换)导出分,经两次转换,可能出现原始总分较高的导出分总分反而较低,影响了高考录取的公平性。[7]为此,高考改革可考虑缩小学科分差,弱化等级赋分。

首先,缩小统考与选考科目分差,保障高考竞争的科学性。统考科目是考察学生智能的基础,在保持分值不变的基础上应当规范高考命题,合理安排考试内容。选考科目与高校专业直接挂钩,影响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与高校选取。缩小学科分差,统考科目分值不变,仍为每门150分,选考科目分值限定在100-130分之间,可以有效平衡统考学科与选考学科之间的“天平”,避免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而一味地将重心放在统考科目上,忽视选考课程。

其次,弱化或取消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直接将成绩纳入高考总分。方案制定者基于选考科目难易程度不同,无法以分数形式列入总分,影响考试公平,按一定比例算出成绩。但是,科目按等级划分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且容易影响学生对学科自身的认知情况和自主选择的主观意识。其实,将选考成绩直接加入高考总分,结合综合素质测评,参加高校招生录取分数排名既便利可行,又能有效选拔优秀学生。况且自选学科的成绩本身是学业水平考试中学生自己选择的最优秀的三科成绩,代表学生最高水平,每个学生用最好水平参与竞争,很公平。[8]

(四)正视科目功能,深化内容改革

从我国高考科目改革历程可以看出,教育部门对科目改革寄予厚望。由于高考与基础教育紧密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密集的变革必然会导致基础教育实施与管理发生重大变化,影响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我们应当意识到:科目改革功能有限,无法从根源上解决融合社会、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在内的高考弊端,应当正视高考科目功能,将关注点由科目重组转向考试内容的深化。

深化考试内容改革,以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引领高考命题与立意。高考科目改革只是高考改革的一个部分,内容才是关键。对高校选拔人才的标准把握,更直接体现在高考内容上,由高考试卷及试题所呈现的命题指导思想、命题立意、考察要求等方面表达出来。[9]因此,应当科学把握高考科目改革进程,给基础教育稳定的时间,将关注点由“怎么考”转移到“考什么”,加强对考试内容的研究,力求通过更加科学、全面的考试内容来达到考察与选拔的功能。

新一轮高考改革拓宽了考生的选择面,在考试规程、考试科目、考试评价以及招生制度方面均展开了新的尝试。高考这座曾经是万千学子争过的独木桥已逐步变成立交桥,为高校选拔合适人才、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仍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0]结合我国国情以及长久以来积累的考试症结,新高考科目改革仍存在不足。破解当前改革的困局,需社会各界广泛合作,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遵循教育发展的内部规律,改革才能产生实效。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4-09-04)[2014-09-0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04/content_9065.htm.

[2] 石慧.英语高考社会化改革何去何从[J].教育与考试,2015(1).

[3] 于世洁,徐宁汉,杨帆,等.新高考改革下高校选考科目的制定[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2).

[4] 刘海峰.高考科目改革:为什么首先是英语?[J].湖北大学学报,2014(1).

[5] 边新灿.新一轮高考改革浙江、上海方案深度比较研究[J].中国考试,2015(2).

[6] 王后雄,何家军.恢复高考30年科目设置改革历程述评[J].中国考试,2007(8).

[7] 余澄,王后雄.高考改革的公平风险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5(9).

[8] 潘继斌,廖静文.对新高考改革方案实施办法的探究[J].考试研究,2015(4).

[9] 张警鹏,郑启跃.新课程高考科目改革之浅见[J].考试研究,2007(10).

[10] 刘海峰.高考改革的新阶段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5).

[责任编辑:况琳]

收稿日期:2016-04-11

作者简介:纪德奎,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津,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228(2016)03-0066-05

DOI:10.16826/j.cnki.1009-7228.2016.03.014

Orientation and Problems of New Subject Reform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JI Dekui, CAO Jin

Abstract:The subject reform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lays the guiding role in middle school teaching and provides conditions for colleges to select talents. Socialization, autonomation and integration are innovative orientations of the new turn of reform. But there are also several problems, for example, the theory is separated from the practice on no division of arts and sciences, the structure of subjects of examination is imbalanced, the setting of subject score is unscientific and the function of subject reform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s exaggerated. It will contribute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through setting up cohesive mechanisms of basic education, establishing limits on university majors, adding local culture to balance the structure of subjects, reducing grade score, envisaging subject fuctions and treating the function of subject reform scientifically with further reformation of content.

Key Words:new subject reform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rientation; no division of arts and sciences; problem

猜你喜欢

问题
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分析及选址建议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避开“问题”银行股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探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