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09-29
王晓芳
【摘 要】当代科学技术的特征和高等学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历史使命,要求不断加强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但是当前我国大学科研创新团队还处于发展的雏形期,大多数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都还存在着诸如制度上、团队文化建设上、运行机制上等等的不少问题。本文在阐述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内涵、组成要素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之上,分析了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存在的诸多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问题;对策
0 引言
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参与力量,国家要想在世界科技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格外重视高等学校的科研建设,支持高校的科技创新。为了发挥高校在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实现科技创新时代高校的学术发展,高校的学术人员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就需要采取一种能够将二者统一起来的、强调群体合作的内部学术组织形式,大学学科的多样性和大学组织结构的松散性也为建立这样的学术组织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在这种形势下,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应运而生。实践证明,团队具有巨大的潜力,以团队为基础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团队成员可能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涉及众多的知识领域,但是围绕着共同的研究目标,各自施展自己的专长,这种跨学科、跨领域的密切合作、不断碰撞、各取所长,共同创新,有利于科学的新发现和技术的进步。所以,在高校中培养灵活性、互动性良好的科研创新团队是当前高校科研运转的基本任务。
尽管我国高校普遍倡导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已有十几年之久,期间也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团队,但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整体水平并不高。相当一部分高校的科研创新团队主要依托于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课题和任务大体上是围绕国家目标,承担国家的重大科技任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跨学科的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诸如学科交叉的程度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技能互补程度仍然远远不够,团队内部管理不够科学,团队的文化建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团队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单一等等,因此有必要加以认真研究,以促进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健康快速成长。
1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内涵、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
团队的概念,最初来源于西方现代企业,后因企业员工以其产生了巨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而迅速扩展至教育、管理、经济和社会领域。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与群体不同,前者是以任务为导向的,拥有共同的行为目标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是团队的本质特征。因此,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是指以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为目的,针对具体的科学技术问题或学术方向,以高校教师为主体,由若干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相互承担责任的专业人员组成的正式群体。组成要素主要包括研究方向、研究项目、研究平台、专业人员、信息资源和制度文化等。科研创新团队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共同的学术目标,这是团队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团队成员的工作追求和行动方向。二是,灵活的组织形式,这是优化团队人力资源配置、增强团队成员学科交叉和技能互补程度、促进团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三是,杰出的领军人才,团队的学术带头人是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实践中产生的,是团队建设的核心和凝聚剂,以其高深的学术造诣,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性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团队中起着学术引领和团队脊梁的作用。四是良好的交流沟通和有效的分工协作,沟通交流的过程是不同的学科理念、不同的知识和思维方式相互碰撞的过程,因此只有保证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渠道畅通无阻,才能不断碰撞出智慧和创新的火花。此外高效的分工协作,能够保障团队充满活力,有序运行,是提高团队活动效率和效益的必要条件。
2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团队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
科研团队成立后,有些高校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团队支持和服务体系,缺乏科学的科研团队管理制度,管理混乱且责任不明确,团队负责人往往纠缠于一些日常管理事务,使得科研工作不能顺利开展。有些团队负责人虽然是专业领域的专家,但是缺乏团队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在团队成员的选择、培训、任务分配、激励制度等方面经验欠缺,使团队人员配置不合理,合作精神差,缺乏相互协作、支持,从而导致团队绩效不高。此外,各类国家和部门实验室以及工程研究中心等依赖于单一部门和学科而建立,未能制定有效共用政策,设施的共享较差,利用率较低,未能发挥出学科交叉的平台作用。
2.2 团队中存在着管理体制方面的障碍
我国高等学校的学科组织从一开始就被赋予特殊的教学行政组织功能,实际上承载着过多的非学术性的职能。高校内部的学科组织虽然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等方面经历了多次变革,但就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校院系的三级结构、二级管理模式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型大学中行政色彩极浓的科层结构模式;另外,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人员往往隶属不同的行政单位,受到长期形成的习惯势力和思想意识壁垒的影响,他们普遍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缺乏了解及沟通的平台和渠道,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存在一定困难。
2.3 团队运行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已经较为重视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但现行的运行机制还很不健全,主要表现在:首先,领导机制简单化。团队领导往往重外而轻内,将精力更多地用在团队之外,以便争取到更多的科研项目,赢得更多的外部资源和支持,而在团队的内部管理上,诸如形成团队文化,培养团队的高凝聚力等方面往往重视不足;其次,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现有的激励和评价体系一般比较重视个人和物质方面的激励,忽视针对团队的和精神方面的激励,忽视对团队成员合作方面的激励与评价,忽视对不同类型的团队、承担不同职责人员的分类评价,导致部分科研人员为了维护自己的学术地位,不愿意交流研究心得,不愿意当配角,间接地催生了学术腐败,而且团队中每个人的能力不同,付出不同,对集体的贡献也不同,缺乏针对个体的激励,就会挫伤成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4 团队文化建设薄弱
首先,团队深层次的和谐理念薄弱。目前的高校科研创新团队中,团队结合得不够紧密,由于沟通不到位致使团队深层次的和谐理念薄弱,团队凝聚力不高,团队合作无法向深层次开展,对团队的总体绩效产生不良影响;其次,近亲繁殖现象较为普遍,高校中有不少团队是研究生导师和其毕业留校的学生组成的“师徒合伙”类的小型团队,这类团队研究氛围和文化一般不会轻易改变,并受团队负责人的影响很大,只重视科研项目的完成情况,而不重视团队文化建设,难于形成合作互助、共同学习、互相激励、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这样既不利于科学研究工作的创新,也不利于科技人才的脱颖而出,很难有后续研究的动力,难以产生原创性的高质量成果;再次,学习创新理念薄弱。团队往往只重视科研进展,而不重视成员的学习交流,没有形成鼓励团队成员创新的容忍创新失败的氛围,致使团队创新活力不足,因而很难产生创新成果。
3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团队内部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
首先,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上级主管部门如学校科研处和科研团队所在单位,应该明确各自的职责,做到权责分明,以防止团队管理中职责不清、互相推诿、影响科研团队的工作效率等现象的发生。科研团队日常行政事务由团队所在单位负责管理,科研工作进度、科研目标的完成情况由科研处负责管理,协商解决交叉事务等。科研团队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建立各种相应的科研管理制度,如项目管理制度、经费管理制度、设备和人才管理制度等等,做好各方面的协调与沟通,为科研团队创造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此外,还应形成团队规范,制定人员引进、培训计划以及团队的日常89管理制度等。其次,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强化服务意识。在职称聘任上,要彻底打破职务终身制、论资排辈等不良现象,鼓励团队成员创新;在分配制度上,实行结构工资制,要重点强化对科研创新团队的奖励机制;科研管理和国有资产等职能部门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而且是科学、全方位的立体服务意识,勇于承担责任和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激发团队的科研和创新热情。
3.2 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首先,突破制度壁垒,优化成员和资源配置机制。整合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加强各个基层学术组织之间的合作,从共同愿景的形成、规章制度的制定到团队的人数、入选团队的条件,尤其是团队带头人的条件、人员的选拔、职务分析等提出原则性规定。对科研团队和创新平台的科技项目进行科学筹划,合理整合校内研究资源,搭建科研平台,创建多学科联合攻关、协调运行的制度保障;其次,加强沟通学习,优化良性竞争和冲突解决机制。在平时的团队活动中,应当建立定期学习和沟通机制,通过共同学习和及时的沟通来消除由于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等的不同所产生的文化冲突,同时相互吸收互补的知识和技能,做到知识和资源的高度共享。同时应当在团队中鼓励正当竞争,在团队中营造力争上游、齐头并进的良好竞争氛围;再次,突出团队特色,优化团队文化建设机制。要对团队建设进行系统引导,对团队文化的形成等提出原则性规定,在筛选、培育和扶持团队、树立品牌上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第四,要兼顾公平,优化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要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贯穿与高校科研工作全过程,优化环境,改革人才制度和分配制度。团队层面的绩效考核应根据团队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团队成员层面的绩效进行,针对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以业绩为核心,以同行认可为重要指标,建立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考评指标体系,把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结合起来,实现对团队成员和整个团队的有效激励。最后,团队内部要建立起包括共同愿景、阶段性目标、工作程序、人员的聘任与考核、经费的使用、酬金的分配、成果的共享等内容的共同章程和制度,形成一整套有效运行的机制,确保团队健康发展。
3.3 重视和加强团队文化建设
团队文化是指团队成员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为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并为完成团队共同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意识文化,团队文化的核心是强调协作,团结协作才能成就共同事业,从而才能实现和满足团队成员的各自需求,然而有效的团队文化是组织获得成功的切实保障。“共同的目标”是团队的凝聚力,“相互的信任”是团队的基石,“积极性”是团队前进的力量源泉。高校应特别重视创新团队的环境工程建设,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在全校范围要形成一个有利于留住优秀人才的大环境,同时在创新团队内部要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软环境。首先,应营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在团队内部倡导生动、厚实、民主、团结的学术氛围。如精心设计意蕴深远的团队标志,如实验室或工作室里悬挂领军人物的画像或是名言,或是通过定期举行某种典礼或仪式来表达和强化团队特有的价值观,强化团队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辱观。其次,要积极倡导勇于创新、宽容失败、崇尚竞争、力戒浮躁的创新团队文化,大力宣传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创新团队及其领军人物,树立品牌效应。许多团队的杰出人物以及他们的传奇故事,是作为文化标准和价值观的模范和理想的化身而存在的,他们对于每一个团队成员的感召力之强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最后,要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用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和集体荣誉感把大家紧紧团结在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创新团队中,全面提高科研水平和层次,提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使高校真正成为知识和人才培养的高地和前沿。
【参考文献】
[1]张德超,王艳芳.高校学术团队建设问题的思考[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02).
[2]赵恒平,黄雪嫚.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8(06).
[3]万群,刘卫东.高校科研团队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学术版),2006(S2).
[4]陈春花,杨映珊.科研组织管理的新模式——团队运作[J].科学管理研究,2002(01).
[5]康旭东,王前,郭东明.科研团队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J].科学学研究,2005(02).
[6]杨映珊,陈春花.科研组织团队运作的应用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2(02).
[7]张艳,彭颖红.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绩效评估[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6(05).
[8]马卫华,吴斯桃,赵敏.关于高校科研管理团队建设的思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9]王双菊,高峰.学科情报研究团队建设的若干思考[J].图书与情报,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