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判定法在判定非胃肠道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2015-05-13肖似兰彭继志

护理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肠蠕动鸣音胃肠道

罗 敏,肖似兰,彭继志

以往判定腹部手术后病人能否进食主要以肛门排气来确定。本研究尝试通过采用改良的判定方法,以听到正常肠鸣音来判定病人胃肠蠕动恢复,并让病人进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腹部非胃肠道手术病人14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胆囊切除术38例,肝部分切除术5例,阑尾切除术48例,疝修补术36例,子宫部分切除术3例,卵巢囊肿切除术12例。纳入标准:年龄18岁~75岁;术前诊断明确,拟择期行腹部非胃肠道手术;血压、血糖控制良好。排除有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多发伤及既往有肠梗阻病史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3例,男42例,女31例;年龄20岁~65岁,平均43.5岁。对照组69例,男43例,女26例;年龄22岁~63岁,平均42.3岁。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均给予专科疾病术后常规护理。进食前、后测量两组病人的腹围(沿脐水平绕腹1周)。术后观察组病人回病房后,由专人每小时听诊1次病人的腹部肠鸣音,听诊部位为病人脐周,左上、下腹,右上、下腹5个区,每个区域至少听诊2min,观察记录第1次肠鸣音出现到正常肠鸣音的时间,恢复正常肠鸣音后2h,指导病人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对照组病人术后回病房清醒后,告知病人自行记录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气后2h指导病人进食少量流质饮食。两组病人均首先进食少量流质饮食,无不适后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1.2.2 评价指标 ①术后禁食时间。②进食后腹围变化和胃肠道不适。记录进食前后病人的腹围变化。胃肠道不适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情况。腹胀评分标准:病人无腹胀感,查体腹平软为0分(无腹胀);病人主诉腹腔内有气体转动,有轻度腹胀感,能忍受,腹肌轻度紧张为1分(轻度腹胀);病人主诉切口胀痛,腹胀感明显,难以忍受,腹部膨隆、腹肌紧张为5分(重度腹胀)、介于轻度与重度腹胀之间为3分(中度腹胀)[1]。病人进食后开始观察腹胀程度,每隔6h观察1次,直至进食后48h。③舒适度及满意度。采用自编问卷对病人进行调查,通过对病人口渴、饥饿、口腔异味程度、食欲情况、精神状态的各项指标判定病人的舒适情况,通过对治疗护理效果、目前身体状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各项指标调查病人的满意度情况。④胃肠外营养时间。记录两组病人胃肠外营养天数。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取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术后禁食时间、舒适度及满意度、胃肠外营养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禁食时间、舒适度及满意度、胃肠外营养时间比较

2.2 两组病人进食后腹围变化及胃肠不适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腹围变化及胃肠道不适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术后进食时间的判断 人体的肠道有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和蠕动3种运动形式,担负着消化、吸收、分泌、排泄等重要功能[2]。腹部非胃肠道手术受手术创伤、麻醉、胃肠神经激素调节紊乱、水电解质失衡等因素影响,可导致术后出现肠麻痹,使肠功能受到一定的抑制[3]。病人术后的饮食护理是一项重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进食时间通常依手术类型、麻醉方式而定。腹部手术,尤其消化道手术后,一般需禁食24h~48 h,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少量流质饮食[4]。而对于腹部非胃肠道手术后进食时间没有明确规定,尚存争议。临床大多仍以肠功能恢复的依据(肛门排气)来确定。但近年来国内外护理杂志均有文献报道,早期进食(术后6h)能促进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5]。Mattei等[6]认为排气排便不是恢复进食的必然前提,术后12h~24h或更早小肠功能即已恢复,只要病人能耐受经口饮食而不伴腹胀和呕吐等,术后进食甚至可以提早到4h。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观察到术后病人处于不同程度的肠麻痹状态,肠蠕动恢复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依次经过肠蠕动消失期(4h~8 h)、不规则肠蠕动期(12h~48h)及肠蠕动恢复期(48 h以后)[3]。有的病人肠蠕动恢复快,肠鸣音出现时间早于肛门排气时间,如果必须等到肛门排气后进食,则延迟了病人进食时间;按照文献报道,有些病人肠蠕动恢复慢,在没有判断肠道功能是否恢复的情况下,术后4h~6h即开始进食则会有恶心、呕吐、腹胀,甚至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危险。因此,检查和评估肠道功能的恢复以指导腹部非胃肠道术后病人进食需要更具科学性的理论和依据。

3.2 肠道功能恢复的判断 肠鸣音是指肠蠕动时,推动肠管内气体、液体和食糜流动而发出的一种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它是反映肠蠕动功能的体征[7]。腹部非胃肠道手术后有着不同程度的肠运动抑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肠鸣音的恢复对病程发展和转归是一种积极信号,将肠鸣音作为进食的判断依据,在国内有肠鸣音的恢复作为急性胰腺炎进食判定[7,8]的报道,但在腹部非胃肠道手术后作为进食的判定依据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听诊肠鸣音对肠道功能的评估更具个性化、科学化。

3.3 听诊肠鸣音指导进食的优势 本研究显示,正常肠鸣音出现时间为术后8.3h±2.5h,而肛门排气时间为术后25.2h±11.1h。徐霞等[9]在文献中报道的肛门排气时间也多在术后2d~3d,故采用以听诊正常肠鸣音作为肠功能恢复的标志指导病人进食,能提早病人的进食时间。早期食疗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胃结肠反射,促使结肠集团的蠕动,引起肛门提早排气[9,10],缩短肠道的排气时间,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在防止肠粘连等腹部手术并发症方面有较好作用,有利于机体的早日康复。病人提早进食进水,消除口渴、口臭促进舒适,随着食欲的增加,肠内营养满足机体恢复的需要,能缩短胃肠外营养时间。有研究显示,术后将液体量控制在2 000mL/d以内,不仅可以避免液体过多导致的肠黏膜水肿,同时还可以使排气排便时间提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11],由此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提高病人满意度,为病人和医院带来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研究中病人进食后未发生肠梗阻等并发症,腹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现的轻度腹胀等胃肠不适通过积极处理和干预能得到减轻和消除。由此可见,听诊正常肠鸣音后进食是安全可行的。

3.4 对听诊肠鸣音指导进食病人的护理 对术后病人进行早期进食指导应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清醒后过分禁食的病人常继发呕吐,尤其是首次快速摄入较多的食物或液体,多易发生恶心、呕吐[5]。嘱病人少量多餐,向病人及家属讲明少食多餐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取得其配合。指导病人开始给予少量饮水,无不适开始进食少量流食,逐步加量至每天4次~6次,一般给予米汤,因米汤能保护胃气,减少苦寒药对胃肠的刺激,中医学认为其具有健脾、止渴、利尿等功能[5]。术后24h后开始进食半流质饮食,再逐渐过渡到普食。指导病人避免以鸡肉、猪肉等动物食物作为主食,以预防便秘,还应避免进食糖、牛奶、豆制品等产气食物。

[1] 刘菁,张芹,汤琼,等.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对老年全麻腹腔非胃肠道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护理工作研究,2011,15(118):3807.

[2] 朱大年.生理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86.

[3] 王明才.实用外科急腹症学[M].第2版.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484.

[4] 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1.

[5] 李莉.早期进食对腹腔镜下非胃肠道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全科护理,2009,7(11A):2846.

[6] Mattei P,Rombeau JL.Reviw of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ileus[J].World J Surg,2006,30(7):1382-1391.

[7] 张菊珍,陶汝萍,殷圣虹,等.肠鸣音听诊的重要性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3):600-601

[8] 陈国华,段明珉,庞海清,等.以肠鸣音的恢复作为急性胰腺炎进食指征的临床探讨[J].四川医学,2004,25(11):1215.

[9] 徐霞,郎琅.早期进食对输尿管镜取石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2,27(10):84-85.

[10] 汪中举.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1(8):3896.

[11] Brandstrup B.Fluid therapy for the surgical patient[J].Best Pract Res Anaesthesiol,2006,20(2):265-283.

猜你喜欢

肠蠕动鸣音胃肠道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雷火灸干预直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恢复45例
穴位注射联合艾灸在腹部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芒硝敷脐促进大肠癌术后肠蠕动的临床研究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有的便秘只是药物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