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在减少监护仪错误报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5-05-13杨静英李艳屏

护理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监护仪心电监护圈员

郭 青,景 丹,杨静英,李艳屏

品管圈是由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似的人自发组织形成的小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运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作中错误的发生率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品质管理活动,目前已不断融入医院细节管理中。有效设置仪器报警能减轻护士监护的压力,提高监护效果。降低误报警还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有研究报道,在重症监护室的监护仪报警中,86%是错误报警,6%是与临床无关的报警,只有8%是有临床意义的真实报警[1]。仪器错误报警不仅影响病人的睡眠,而且干扰医护人员的判断和反应能力,使医护人员产生报警疲劳。报警疲劳是指面对大量的仪器报警,医护人员失去对仪器报警的敏感性,包括没有注意到报警或者干脆对报警置之不理,或者是护士识别图形能力欠缺,以至于影响对病人早期病情变化的观察,延误病人治疗[2]。本研究将我科心电监护仪所有的报警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品管圈管理工具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降低了心电监护仪错误报警率,增强了护士的判断能力,减轻了病人的紧张情绪。

1 品管圈活动方法

1.1 成立品管圈小组 我科通过自愿报名,最终由1名医生、8名护士组成品管圈小组,其中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并选举出圈员中一位高学历的护师作为圈长。品管圈小组成员通过集思广益的头脑风暴法和公平公正的圈名圈徽征集与投票评价,确定“心电圈”为圈名,意为准确使用心电监护仪,减轻病人对仪器的紧张,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制定科学的工作流程,寻找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方法,提高病人满意度。

1.2 选定主题 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先罗列出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圈长统计归类后将备选主题进行排序,每位圈员从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和圈能力4个维度进行量化的评价。与上级政策次相关、次重要、次迫切,完成主题的圈能力50%以下为1分;与上级政策相关、重要、迫切,圈能力51%~75%为3分;与上级政策极相关、极重要、极迫切,圈能力76%~100%为5分。圈长累加所有圈员的4个维度的总分,最后“应用品管圈干预监护报警提高病人睡眠质量”总分第一,选定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1.3 活动计划拟定 根据品管圈10个步骤的内容,确定各步骤的时间长度、每个步骤的负责人、使用品管圈工具,拟定活动计划,并绘制出时间甘特图。本次活动周期定为2014年1月─2014年6月。

1.4 现况把握 全体圈员再次讨论制作了与主题相关的工作流程,同时通过调查统计分析我科2014年1月─6月所有心电监护仪报警原因的相关数据,设计了心电监护仪报警原因查检表,依据二八定律将心电监护仪报警原因进行柏拉图分析,其中护士为病人操作不规范和护士对仪器使用知识欠缺占比例多,因此得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改善医护人员操作方面问题。

1.5 目标设定 因首次开展品管圈活动,并考虑到设备、人员等实际情况,现将圈能力为70%。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比例×圈能力)=29.30%,根据柏拉图得出改善重点比例为82.28%,目标值为29.30%。

1.6 原因分析 全体圈员再次通过头脑风暴法,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分析,列出大要因、中要因、小要因,制作出“心电监护仪错误报警原因”鱼骨图(见图1)。通过圈员打分明确仪器误报警的主要原因。

图1 心电监护仪错误报警原因鱼骨图

1.7 对策拟定 全体圈员针对查找的原因,运用对策系统图,逐一进行解决对策拟定。依据可行性、效益性、重要性3个维度进行评价:重要计5分、一般计3分、次要计1分。全体圈员共9人,分别对每项对策进行打分,然后依据得分高低依次进行选取。

1.8 对策实施

1.8.1 加强护士常用操作技术培训 ①消除干扰因素。在工作中消除导致干扰的因素,如电极片脱落、电极片连接不紧密、电极片位置放置不当、病人皮肤油脂多、呼吸引起示波上下漂移、当P波和R波振幅一致时,仪器会识别成2倍的心率等。出现以上情况时,应更换电极片位置,或者去除皮肤上油脂。②合理设置报警。报警设置要合理,报警的设定在监护仪使用中很重要,必须将心率和血压报警值上下限设置在病人实际心率和血压值以下30%范围内,使用说明书中讲到设定心率报警上限不能比病人心率高于20/min。血压范围设定收缩压(SBP)90mmHg~140mmHg(1 mmHg=0.133kPa),舒张压(DBP)60mmHg~90 mmHg,平均动脉压(MAP)70mmHg~110mmHg;血氧饱和度(SpO2)报警值设置在95%以上,Ⅱ型呼吸衰竭病人设置在85%以上,若氧气高流量吸入病人SpO2仍低于95%,可根据病人的实际数据下浮5%作为报警下线[3]。③调整声音。为了减少噪音干扰,报警音量设置必须保证医护人员在工作范围内能够听到,报警范围设定应是安全范围。在非抢救情况下,不允许关闭报警功能[4]。关闭心输出量、体温、中心静脉压、有创动脉压、呼吸末二氧化碳压力等单项非危险性报警,减少报警频率。

1.8.2 加强护士监护仪培训 ①确定培训内容。董许英等[5]对60名护龄≤5年的低年资护士进行心电监护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发现,对心率的报警界限设置掌握率仅32%。所以护士应该掌握的内容如下:当病人带有起搏监护时,必须将起搏分析选择“开”,否则系统可能会把起搏脉冲当做正常的QRS波来记数使心率增快引起报警;ST段分析属于选配功能,护士需选择“诊断模式”,如果选择了“监护或手术”模式,ST段数据将严重失真,而且心电监护属于模拟监护,ST段对临床指导意义不大,所以应选择关闭;呼吸的报警很常见,当病人活动幅度过大、干扰过强时,呼吸增益应选择为1,选择不当导致错误的报警;SpO2监测时,如果传感器受损或传感器电缆从插口上拔去时,屏幕显示SpO2传感器未接,同时触发声音报警;不能将血氧探头安放在有动脉导管或静脉注射管的肢体上,血氧探头的电缆线应该置于手背,确保指甲正对血氧探头光源射出的光线;血压监测时,袖带宽度应该是肢体周径的40%,充气部分长度应足够环绕肢体的50%~80%,保持冲气管通畅,不能缠绕。②设置报警颜色。红色报警用L表示,如致命性心律失常需在5s内进行处理;黄色报警用E表示(如RonT现象、不规则节律、漏搏、心动过缓、心动过速,需在20s内进行处理,尽量减少报警的持续时间。③明确监护仪报警分类。监护仪报警分为生理报警、技术报警、提示信息。生理报警是生命体征超出报警上下限或心电信号太弱;技术报警是操作使用不当、系统故障或监护结果失真触发的报警;信息提示不涉及病人的生命体征,如某参数模块处于打开状态,而又没有连接对应的导联或传感器,比如ECG导联脱落、SpO2传感器脱落。护士必须熟悉监护仪使用说明书,掌握报警关闭、报警暂停、系统静音、报警声音关闭等功能以及在何种情况下使用更合适等内容。

1.8.3 提高护患沟通的有效性 在护患关系的建立过程中,护士的沟通工作很重要,既要说明佩带仪器的目的,又要解释注意事项,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病人病情重,全身各种线路、管路多,随时可能将血氧探头和电极片去掉引起仪器报警,所以医护患三者密切配合非常关键。

1.8.4 其他 护士给病人进行操作,如吸痰、叩背、插管、翻身等易导致报警,所以操作前应把报警设置为静音。护士在使用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导联线有无脱落或断线、电极扣有无损坏、电源或网线有无接触不良、记录仪有无打印纸等。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活动结束时,目标达标率=改善幅度÷目标幅度×100%=85.2%。

2.2 无形成果 每个圈员在活动前后分别进行自我评分,绘制雷达图(见图2),由图可见圈员各方面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 小结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培训护士对各种监护仪知识的掌握,准确地设置报警范围,关闭对临床工作无指导意义的报警,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报警范围,责护组长每日质控检查,护士长每日督导,减少仪器错误报警、增加真正有临床意义的报警,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以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症处理,保证病人的安全,减轻病人的紧张情绪,提高病人睡眠质量,避免由于仪器错误报警且声音大,引起病人、家属及护士发生纠纷。

图2 活动前后圈员能力评价雷达图

为使有效的对策能长期执行,所得成果持续维持,我科讨论通过采取科室人员培训、院内讲课、他科专人培训等措施,实现全院护理人员都能掌握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能。

由于监护仪种类繁多,各种仪器参数不一致,有许多报警对临床指导意义不大,所以报警的原因有待于各个监护室护士进一步总结,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1] 周姓良,胡婧青,刘娟.护理干预对降低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2):16-17.

[2] Bell L.Alarm fatigue linked to patient’s death-inteniew by Laura waJlis[J].Am J Nurs,2010,110(7):16.

[3] 施娟娟.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错误的原因及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4,31(4):20-21.

[4] 王芳.心电监护仪使用监控[J].医院管理论坛,2013,30(1):37-38.

[5] 董许英,金丹,顾群利.低年资护士心电监护知识掌握情况调查[J].护理学报,2009,16(5B):13-14.

猜你喜欢

监护仪心电监护圈员
适用于航空救援的除颤监护仪设计
胎心监护仪的多发故障解析与日常维护
多参数监护仪检定相关问题分析及建议
医用多参数监护仪计量检定中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