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西藏喇嘛玛尼说唱传承人赤列的采访与思考

2015-04-29刘晨

北方音乐 2015年13期
关键词:采访传承现状

【摘要】喇嘛玛尼是西藏一种具有浓重宗教色彩的民间说唱艺术,其表演形式是说唱者对挂起的唐卡画中的佛经故事,以兼有说唱的方式进行表演。笔者有幸在拉萨的夏扎大院对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喇嘛玛尼代表性传承人赤列先生进行了采访,并对喇嘛玛尼说唱的具体表演形式以及其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其中包括对说唱唐卡、供品、说唱内容、表演地点和表演时间等具体形式的介绍与探讨,同时也暴露出了喇嘛玛尼表演艺人缺失、受众群体数量锐减的发展现状。对于如何客服喇嘛玛尼等民族传统音乐艺术瑰宝在未来的传承与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值得每个民族音乐学者深思。

【关键词】采访;喇嘛玛尼;说唱音乐;传承;现状

喇嘛玛尼(Bla Ma Ma Ni)是西藏一种具有浓重宗教色彩的民间说唱艺术,其表演形式是说唱者对挂起的唐卡画中的佛经故事以兼有说唱的方式进行表演,并在说唱中间不断地穿插念诵六字真言。而这些在街头巷尾有声有色地说唱喇嘛玛尼的表演者被称为“喇嘛玛尼娃”。

笔者有幸在古城拉萨的夏扎大院里对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喇嘛玛尼代表性传承人赤列先生进行了采访,并对喇嘛玛尼说唱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获益颇深。具体的采访内容如下:

一、问(笔者):喇嘛玛尼说唱时指唐卡所使用的恰似教鞭的细棍的材质是什么?

答(赤列):指唐卡所使用的细棍一般由两种材料制成,一种为铜,一种为铁。以前的说唱艺人大都以使用铜棍为主,现在的说唱艺人基本都使用铁棍。由于用手指直接去指触佛像对佛有失尊重,所以要用铁棍替代手指去指唐卡。铁棍上的花纹及彩色装饰品都代表了对佛的尊重。

二、问:唐卡前摆放的供品是固定不变的吗?供品分别代表了什么含义?

答:供品一般是固定的。正式说唱时,必须供酥油灯和盛在“丁”(即盛供品的金属皿器)里的青稞。说唱前要先吹响海螺号,我现在所使用的海螺号是西藏自治区群艺馆提供的,以前在老家说唱时使用的海螺号是我的祖父留下来的。吹完海螺号,就在唐卡前面摆上十个酥油灯和七个盛满青稞的“丁”。“丁”皿器的两边还要供上鲜花,有时“丁”里不光要放青稞,还有糌粑做成的切玛。喇嘛玛尼的供品与普通人家里的祈福仪式的供品是基本相同的。喇嘛玛尼说唱一定要有供品,就好像我们去转经朝佛的时候一定要供满斋之曼陀罗一样,满斋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光念六字真言是不够的。又如我们在祈求观世音的加持时,首先要顶礼膜拜,这也是满斋的一种。供完供品,开始念皈依调。皈依调共有一百句词。

三、问:唐卡前必须要摆放白塔和度母像吗?原因是什么?

答:说唱喇嘛玛尼时一定要摆放度母像,因为度母是喇嘛玛尼的主心佛。摆放白塔的习俗也是由前人传下来的。但是有好多说唱艺人,为了图方便而省去了摆放白塔和度母像,并将供品也简化了,这样做是不对的。度母对于喇嘛玛尼的意义,就如同每个人去世后的超度像[1]一样,是独一无二的,不能省去更不能用其它的唐卡任意替代。

四、问:随着时间的发展,喇嘛玛尼在说唱表演形式上有没有发生变革?

答:形式上没有变化。我们这些老艺人当初学习喇嘛玛尼说唱的时候,每天晚上都有背诵任务,任务最多的时候,一晚上要背熟十到十五句诵词。我们的师傅要求我们每晚入睡之前躺在床上一定要背诵。第二天早上,等我们一起床,师傅就要过来检查,根据完成情况会有相应的奖励与惩罚措施。学习旋律的时候,就通过听闻师傅的唱诵来记忆旋律。总体上来讲,词要靠学生自己背诵熟记,而旋律、拿棍指唐卡的姿势及吉祥的结尾怎么唱则全部通过看、听、模仿师傅来掌握。比如在把《白玛文巴》的整体讲唱全部学会并熟练掌握后,再去重头学习下一个喇嘛玛尼说唱故事,当然,同样从唱词、旋律、演唱姿势等方面进行。过去讲《米拉日巴传》的时候,由于故事很长,光文字性的文集堆起来就有经文选集那么厚,在说唱的时候必须服从故事发展的详细情节讲唱七天。但是现在的说唱者就自由多了,不需要那么严格地去跟随故事情节,可以选择用一上午讲完,也可以选择用一下午时间去讲完。演出地点并没有太大变化,过去在罗布林卡,现在还去罗布林卡;过去去八廓街,现在也还可以去八廓街,而且没有人会妨碍和阻拦。现在每年的雪顿节,我都会去罗布林卡说唱喇嘛玛尼,共在那里说七天,这个传统是从祖辈就开始的,并延续到现在。过去,我们还经常去宗角禄康公园进行说唱表演,白天说唱,晚上就睡在那里,一待就是一个月。在宗角禄康呆过一个月后,再去八廓街的“松却热娃”[2]说唱一周。一周之后正好是雪顿节,才可以去罗布林卡或者哲蚌寺进行七天的喇嘛玛尼说唱。除这些之外,平时并没有固定的说唱时间和地点。

五、现在的喇嘛玛尼说唱内容主要是以八大藏戏的故事内容为主吗?

答:是的,今天我说唱的就是八大藏戏之一的《白玛文巴》。内容比较长的解说是《诺桑法王》、《智美更登》和《嘎玛王子还魂记》,也很难掌握。现在在西藏,很少有画师去专门创作喇嘛玛尼说唱所使用的唐卡,不然除了我经常说的《白玛文巴》之外,我还可以说《朗萨文蚌》和《伏藏大师古如却旺》。《古如却旺》的故事共包含了八幅唐卡,我全会说。除了八大藏戏的故事内容外,还有十二、三幅唐卡故事,内容涉及面很广,这里就不再做具体的讲述了。说唱唐卡中的故事时一定要服从故事的真实历史和发展顺序,不能随意编造。

六、问:您说唱所使用的唐卡是怎样得来的?

答:前几年在八廓街说唱《白玛文巴》所使用的那副唐卡比较老,也很值钱。在八廓街说唱时,经常被一些小偷或是居心不良的人盯上。有一次,我在仓姑寺附近遭到抢劫,生命和财产都面临了极大的威胁,歹人险些得逞。事情过后,我向上级有关部门请示,希望上级领导可以重视民间艺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重视民间艺术的发展。上级部门领导在了解情况后,请了画师在“八热鲁固寺”[3]重新创作了一幅新的《白玛文巴》的唐卡,以前的老唐卡被送回老家安置了起来。但是上级在验收新唐卡的时候,出现了诸多问题而导致新唐卡没有通过验收,由于没有及时付款,事情也因此搁置。后来,多亏了八廓街好心的尼玛奶奶捐了一万两千元钱支付给了画师,迎请了这幅新唐卡并赠送给了我,唐卡的背面还有尼玛奶奶的名字呢。我曾拿旧的那幅唐卡与新的唐卡做对比,发现新的唐卡在内容上确实存在欠缺之处。拉萨过去有一位十分有名的喇嘛玛尼女说唱者叫群宗。群宗奶奶去世已经八年了,她有个女儿在拉萨的蔡贡塘做公务员,手上有两幅很好的喇嘛玛尼说唱唐卡。遗憾的是,孩子们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些唐卡,而是被闲置在了角落里。如果她能将这两幅唐卡交给相关单位的话,就能实现其珍贵的价值了。去年,群艺馆曾经两次前去求购这两幅唐卡,但是都没有成功。

七、问:对于喇嘛玛尼的听众数量所呈现的递减趋势,您有什么感想?

答:以前的拉萨,有来自藏区各地的喇嘛玛尼说唱表演者,比如“江嘎娃喇嘛玛尼”、“日喀则喇嘛玛尼”、“江孜喇嘛玛尼”、“拉萨喇嘛玛尼”和“羊卓喇嘛玛尼”等等。拉萨当地人最喜欢羊卓喇嘛玛尼,因为羊卓地区的语言和拉萨口语最接近,不光唱得好,唱词还容易理解。当时我并不是拉萨唯一的喇嘛玛尼说唱者。现在在拉萨街头,平时不过节日的时候几乎很难找到喇嘛玛尼表演者的踪影,人们忙于工作和生活,也不再有时间驻足于街头去欣赏喇嘛玛尼说唱了,对此我感到很遗憾。

八、问:您有子女或是徒弟在学习喇嘛玛尼说唱吗?您怎样往下传承?

答:我有两个儿子,一个手有残疾,一个在桑日县做公务员,还有一个女儿在家忙家务,三个子女都没有办法学习喇嘛玛尼说唱。去年,拉萨藏剧团的两个女学员曾跟我学习,开始时她们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但是她们并没能坚持很久,直到后来连皈依调的一百个词都没有学完就放弃了。我一直不明白学员们放弃的原因,直到后来从藏剧团领导那里得知,学员们放弃学习是因为随着学习难度的不断增长,词越来越多,太难记忆。子女不行,徒弟一时间也很难找,而且又担心再找徒弟的话又会像以前一样半途而废。照这种情况下去,拉萨喇嘛玛尼说唱可能就要从我这里断掉了。日喀则仁布那边有一位喇嘛玛尼说唱者,去年群艺馆曾请他来拉萨这边表演说唱。但是这位喇嘛玛尼说唱者在说唱过程中,弹奏六弦扎念边弹边说,这样是有悖喇嘛玛尼说唱传统的。喇嘛玛尼本来就是一种佛教色彩浓重的说唱形式,内容也大多与佛教有关,边弹扎念边说唱佛教故事有失庄重性。群艺馆给了这位说唱者一张我在罗布林卡说唱时采录的光盘,让其观摩学习。对于领导这一做法,我感到很困惑,担心这种有悖传统的喇嘛玛尼说唱方式如果流传下去,会对喇嘛玛尼说唱的传承发展十分不利。目前,在西藏以传统方式说唱喇嘛玛尼的可能就我一个人了[4]。

通过 上述对喇嘛玛尼说唱艺人赤列先生的采访,笔者对于喇嘛玛尼所存在的一系列现状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1.喇嘛玛尼艺人在进行说唱表演时,艺人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大。理由如下:

①说唱每一部分的诵词都是固定的,艺人在一开始学习时就要严格按照固定的词去背诵和记忆。②说唱时的旋律也是固定的,由师傅口传给徒弟,因此在代代相传中,旋律的基本框架结构也是不变的。③喇嘛玛尼艺人在说唱时指唐卡的姿势是通过对师傅的模仿而来。④说唱喇嘛玛尼所使用的供品以及说唱程序是根据传统方式固定流传下来的。

由此可见,喇嘛玛尼说唱在传承的过程中,无论是诵词、旋律音调还是肢体方面,都很好地保留了前人的传统,并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而且并不像有些学者认为的“艺人可以自由发挥”的那样。

2.民间说唱艺术的观众数量在逐渐减少。虽说街头的民间说唱是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从八廓街的尼玛奶奶自掏腰包迎请唐卡并赠与说唱艺人就可以看出。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喇嘛玛尼说唱的听众数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经分析,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①随着西藏本土传统文化的被忽略,加之喇嘛玛尼说唱的学习难度很大,几乎很难有人可以做到长期坚持去学习喇嘛玛尼。学徒越来越少,说唱艺人这个行当也几乎没落。

②随着城市现代文明的发展,观众的审美趣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民族传统文化并不再像以前那样时时充斥、伴随着人们的劳动生产和业余生活,尤其是年轻人们的生活。

3.通过对喇嘛玛尼传承人赤列老先生的采访,让我们发现了以前人们对于喇嘛玛尼说唱的了解所存在的误区,让我们对喇嘛玛尼这种说唱艺术和说唱艺人的传承方式及现状有了新的、更进一步的理解。但是通过采访,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身上所存在的共同问题,也就是传承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①一部分的传承人,认为自己是该领域的权威,在对自己所传承的文化形式的进行描述时,并非十分切合实际,尤其一些细节性的东西,往往含有杜撰的成分。

②传承人有时会对自己传承的艺术形式的发展局势进行不切实际的估计,比如上文采访中,赤列老先生曾认为,如果自己再招不到学徒的话,拉萨的喇嘛玛尼说唱就要结束于自己这里了。笔者认为这种说话是不恰当的,因为就笔者所知,目前在拉萨掌握喇嘛玛尼说唱技巧的并不止赤列老先生一位。已经过世的拉萨著名的喇嘛玛尼说唱艺人次仁群宗老奶奶就出自西藏著名的喇嘛玛尼说唱世家,还有在世的西藏著名的曲艺表演家土登老先生也十分擅长喇嘛玛尼的说唱,还曾发表过关于喇嘛玛尼说唱作品的音频。且不说上面提到的这些艺人表演家有的还在世,更何况这些艺人表演家在拉萨有无弟子传承喇嘛玛尼说唱还有待我们去考察,赤列先生这样主观地对局势发展进行定论,会对喇嘛玛尼学者的研究的客观性造成一定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赤列先生的担心也不全无道理,怎样能让喇嘛玛尼这样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又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可以在保持其原滋原味的前提下长久地流传下去,才是我们应该更多去关注与思考的。

4.通过本次采访,让我们看到了喇嘛玛尼说唱的现状所暴露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的传承发展中所要客服的困难。对于艺人的缺失、受众群体数量的锐减,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引起重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宣传;提高传统艺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增强对传统艺人的管理力度,使其人身、财产安全切实得到保障。作为寄托着国家和民族希望的年轻一代,我们更应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使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代代相传,永葆青春与活力。

(受访人:赤列① 采访人:刘晨 录音:刘晨)

注释:

①赤列,生于1941年,山南洛扎县扎乡人.2010年入选为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参考文献

[1]藏族人去世后算卦下旨制所使用的特定超度佛像.

[2]位于拉萨大昭寺北侧的讲经场.

[3]位于拉萨药王山南侧的藏传佛教寺院.

[4]该采访时间为2014年,9月28日,地点于拉萨夏扎大院内.

猜你喜欢

采访传承现状
人物采访技巧在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应用
浅谈记者在体育新闻人物采访中如何打破“中国式思维套路”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