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作品《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瓦格纳歌剧的悲情性

2015-04-29路舒婷

北方音乐 2015年13期
关键词:瓦格纳悲情歌剧

【摘要】在西方浪漫主义时期,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瓦格纳以他的歌剧闻名,他不但作曲还自己编写歌剧剧本,在德国的歌剧史上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前面承接莫扎特、贝多芬的传统创作,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作曲的潮流。同时,因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也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有争议的人物。从瓦格纳创作的歌剧来看,《莱茵的黄金》、《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等,在音乐上都具有悲观的和死亡的情绪。其中,尤以《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最为突出。

【关键词】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悲情;哲学;歌剧

一、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创作背景

我们从瓦格纳创作《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之前开始考察,早年的瓦格纳就对欧洲社会动荡和政治斗争有敏锐的反应、青年时期就创作出带有鲜明政治色彩的作品。在当时社会,金钱主宰了艺术,对于那些真正爱艺术的作曲家来说,实在无法忍受以金钱来衡量艺术,瓦格纳更是摆脱不了那种精神压抑的折磨。不单单是精神上的折磨,瓦格纳的物质生活和感情生活更是不如人意。

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创作于1858年,这个时期正是瓦格纳创作巅峰时期,这部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玛蒂尔德。当年瓦格纳给玛蒂尔德的丈夫谱写过声乐套曲。玛蒂尔德的丈夫很欣赏瓦格纳,并出资赞助他。而他却对玛蒂尔德产生了爱慕之情,两人彼此欣赏。可以说瓦格纳非常依恋于玛蒂尔德。对于瓦格纳来说,玛蒂尔德就是创作灵感的源泉。《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就是他们恋爱的“结晶”。为了让瓦格纳有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玛蒂尔德就把瓦格纳接到了自己的家中,瓦格纳就在那里完成《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正是面对这种多方面巨大的折磨,瓦格纳创作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作品中处处都有自己的影子。

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悲剧因素来源

在创作这部作品的背后,正是瓦格纳身处异国漂泊了十几年,无依无靠,他的社会生活是相当坎坷,经历也是相当的波折,造就了他思想上的复杂多变。瓦格纳的这些经历都给他创作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这部作品中带来了灵感,伊索尔德便是瓦格纳心中的玛蒂尔德。在《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有着对解脱之死的向往,这些类似的主题都有着强烈的悲观色彩。这个故事主要表现的是个人道德与非道德之间的冲突,冲破了传统意义的道德表现,也注定了这个故事的悲情性。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这些解脱痛苦精神的表现,对于叔本华哲学来说,“在意志得不到满足时,就需要用艺术来慰藉和治疗。”瓦格纳也是在自己的生活遭遇和德国小资产阶级的驱使下,他本能地接受了叔本华哲学,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写下《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把自己融入到作品中,当时的思想、感情,处处流露出唯意志论哲学的精神内涵。通过研究于润洋先生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我们发现十九世纪中后期的音乐发展正处于浪漫后期,更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现,而浪漫主义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善于表现个人的感情和幻想,尤其是强调个人主义的体验。瓦格纳热衷于创作能够反映出自己内心最强烈感情的作品,对于不满的现状,一些忧郁的情绪都融入到作品中。

三、《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悲情性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以歌剧形式来抒发主人翁的内心活动,在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前奏曲中,用了三个音乐主题来讲述基本轮廓,音乐主题的重复出现在歌剧中有一定的重要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瓦格纳都是通过借助一个事物来表现自己的另一种状态。在歌剧中他大量地使用了半音,这些丰富的变化音和半音阶能够反映爱人之间的生离死别,具有强烈的戏剧感染力。更直观的反映了瓦格纳想要表达的自身的情感。他在音乐中寻求的一些新的表现手法,都可以用来反映他内心情感的变化。

在这部作品中,瓦格纳想表现灵魂与肉体、理性与感性、道德与非道德之间的挣扎、徘徊、抗争的实质。整场音乐以著名的“特里斯坦和弦”展开的,它给整部歌剧的气氛定下了基调:“爱情可以创造奇迹,然而爱并非凡世中存在。对于无法实现的爱以及无限的渴望,只有经过劫难的洗礼,才能成为最后的救赎。”

尽管故事情节具有那么强烈的悲情性,但在瓦格纳的思想中,并没有将这种悲情的结尾看成是不幸,他反而认为这是一种新生命的升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厮守终身,那么,只有通过死亡来达到幸福的彼岸,通过死亡后灵魂的结合使得彼此永不分离。值得一提的是在瓦格纳歌剧中,为了突出戏剧性,而牺牲了歌唱性,全剧都是由主导动机的呈示与展开构成。在和声方面,高度的半音化、不协和弦大量使用。因为这样可以让剧中的音乐和人物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瓦格纳的经历、思想背景及音乐写作手法等创作元素的影响,瓦格纳在《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展现出来的音乐尽善尽美地演绎了这部歌剧的悲情性。

四、《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这部歌剧的价值

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自身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这是瓦格纳第一部以“大歌剧”为名的作品,是非常典型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中对半音和声的运用开创了音乐历史的新纪元,将西方音乐的浪漫主义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增强了这部剧作的表现力,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和声理论,而且其影响一直延伸到二十世纪的音乐创作之中。

在当今的许多音乐史教科书中,瓦格纳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这部作品也几乎成了划分早、晚期浪漫主义的标志。对于瓦格纳以及瓦格纳的音乐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索与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扩宽自己的视野,在音乐学的分析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去深入的探索和去研究更有价值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于润洋 音乐历史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德]哈里·哥德施密特.德国音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59.

[3]戴定澄.《爱与死的悲剧的前奏》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评析[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3.

作者简介:路舒婷(1992—),女,山东济南人,文学硕士,单位:山东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瓦格纳悲情歌剧
当代文化视域中的瓦格纳及其超越
“遇见”瓦格纳(大家拍世界)
悲情英雄
走进歌剧厅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名人相册 歌剧巨匠:瓦格纳
悲情中亦有壮怀——重读《项脊轩志》有感
《圣经》与瓦格纳歌剧《唐豪塞》
陈水扁“悲情奔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