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教学让语文阅读教学更高效
2015-03-30闫晓莉
闫晓莉
摘 要:近年,高效课堂的春风吹遍全国各地,课堂阅读教学进行了各种改革,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教学形态。语文高效课堂应立足于高效益,培养学生诵读、思考和写作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高效
新课改以来,语文阅读教学也走进了高效课堂的实验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模式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认为,任何的改革都不是颠覆,语文阅读教学不能违背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特色要求。
一、凸显读味,以读嗅书香
叶圣陶曾说“国文本是读的学科”,通过读才能搭建起读者与作者沟通的桥梁。犹如品菜吃饭,菜和饭是通过调料打开食者的味蕾,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也有它打开读者思想味蕾的法宝,这法宝便是思想、情感、语言和艺术手法,这就需要我们用读去品鉴,舔尝包蕴在作品中的文化和思想及艺术的味道。阅读课堂首先应该引领学生读对,会读,那么才能真正体悟出语文的读味。所谓读对既是指正确把握朗读时的节奏、语调、轻重、语速,很难想象当我们急速而平缓地朗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怎能领略出诗文的音乐美和诗人那种细腻缠绵的康桥情怀?其次,会读是指在读对的基础上把学生带入情境,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知理解作者在某种境遇中的沉浮情怀,进行心灵思想的沟通,在朗读时带上情境表演,绘声绘色地读,用表情、身体语言、语调、语气、语速、节奏等展现创作者的灵魂思想,从而感染身边的人。读对,会读,让学生在阅读课堂上尽情展示读的艺术,既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所以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以读为抓手,凸显语文的“读味”。
二、含英咀华,以嚼品其味
美学家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曾说“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可见,一字一句,乃至一个标点都关乎思想情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能忽视“咬文嚼字”。如,在教学李清照《醉花阴》时,我让学生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有的说“消”字好,有的说“卷”字好,有的说“瘦”字好,且各有各的理由,在相互品鉴交流中,学生加深了理解,拓展了思路,不仅感受到了作者笔下西风卷帘的场景,一句“人比黄花瘦”更是以花比人,道出了诗人那高超的才情和不平静的内心。咬文嚼字,与名家对话,鉴赏其不同于他人的艺术创造力,不仅能拔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能汲取生存处世的智慧,给涉世未深的学子以立身处世的指导。
三、动手动脑,以写通其神
语文阅读教材无非是典型例子,凭借这些例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技能才是真正的“授之以渔”。所以,在读品的基础上强化书写尤为重要。语文阅读课堂可以引导学生圈点批注、仿句、写评论、写读后感,可以续写或改写某些篇章,乃至于扩写等等。如,学习完郁达夫《故都的秋》后,我要求学生仿写一篇《故乡的秋》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认真体悟,及时以作业的形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消化所学,把学生引进一个多维空间,让学生以课本为依托,联系生活实际,尽情思考,自如挥洒文笔,表达学习心得和思考的成果,这实际上体现的是语文学习对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
语文阅读教学应始于“读”,发于“思”,践于“行”,立足会读,会品、会写的能力培养,这应该是高效语文阅读教学最大的抓手,也是高效课堂最大的效益体现,“三味教学”正凸显了这一要求。
参考文献:
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