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创新和发展群众路线探论
2015-02-20刘希良薛其林
刘希良,薛其林
(长沙大学,湖南 长沙 410022)
习近平创新和发展群众路线探论
刘希良,薛其林
(长沙大学,湖南 长沙 410022)
摘要:群众路线自其确立以来就是党一贯坚持并加以丰富和发展的根本工作路线、组织路线和领导方法。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实践要求、理论要求为其拓展了新内容,充实了新思想,提出了新的实施方法,真实体现出党以人民群众为根本、为依托、为中心、为基础的“群众路线精神”,并且使之在党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都得到贯彻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路线的创新和发展对新形势下党的执政兴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群众路线;创新和发展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是中共的哲学基础,是中共永葆青春的法宝,是托举“中国梦”的强大动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决反对脱离群众、以权谋私”。
新时期,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处于和平时期的执政党正面临“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这四种危险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上,“四风”问题又集中表现为脱离群众。因为,面对前进中的各种风险和困难,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群众路线为抓手,适时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时唤醒全党同志恪守群众观念,践履立党宗旨,夯实执政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1]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对新形势下党的执政兴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群众路线的提出与发展
党的群众路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确立的“群众至上”的群众观点的具体化,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国化的产物,它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群众路线贯彻得彻底与否历来是我党遴选、考核党员干部的重要指标,更是检验每位党员的党性和人民性,考察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根本准则。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践行群众路线都曾提出过不同的现实要求,并努力加以创新,使之一脉相承,进而又不断深化和扩展。
(一)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确立者和率先践行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驱和典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取得革命胜利,尽快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他特别强调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党要依靠干部联系群众,依靠干部和领袖争取群众、团结群众、领导群众。为此他特别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要求重视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包括油盐柴米问题。通过确立群众观点,把群众路线贯彻于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和革命根据地建设等各个方面,群众路线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重要法宝。这为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和群众基础。建国后,这也为党领导新民主主义建设和继续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开拓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成功经验,成为了我们党根本的政治优势所在。
(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部分,是改革开放的思想基础和实践理据。它致力于通过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多搞一些经济收益大、群众得实惠的东西,从群众意愿出发,这一点很重要。”[2]基于此,“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和“三个有利于”等成为党制定政策、衡量工作的根本依据和最高标准。这就使社会主义建设有了科学的价值评判依据和切实的行动指南,从而使群众路线在改革开放这一新的时代条件下获得了新的发展。
(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在向新世纪迈进、面临新环境、解决新问题、接受新挑战时,做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调整。他特别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人民政府要为人民办实事,强调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而领导干部不过是人民的公仆,领导干部要处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为本,抛弃一切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不良习气,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党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都要顺应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做到与时俱进。这为党在新时期开展群众工作、深入人民生活、了解人民需求、解决人民问题提供了新的“指南针”、“风向标”、“航海塔”。
(四)以人为本
迈入新世纪以后,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拜金主义问题、官本位问题、资源不可持续的问题、环境污染的问题等,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强调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将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更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执政为民,时刻将人民放在心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就为党执政兴国赋予了人文情怀,创新了价值评判标准,使群众路线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了新的内涵。
当前,面对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怀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殷切期盼、充分信任和重要嘱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和夙夜在公、鞠躬尽瘁的精神和毅力为人民改善生活、增进福祉、谋护利益、规划未来、实现梦想,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下,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路线的开拓创新,不仅是对以往党的指导思想、战略决策和优良作风的继承和弘扬,而且对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以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习近平创新群众路线的实质与内涵
实践证明,群众路线是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3]这实质上指出了人民群众在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是否改善、是否提高、是否优越,是衡量党和政府的工作是否到位、职责是否履行、权力是否滥用的重要指标。因此,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坎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想、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全、做细、做透、做好,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民政策,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小事办牢、心事办成,让人民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二)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我们党产生于人民群众之中,党的权力、政府的权力等一切公共权力都来源于人民群众,这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执政党的地位和政府机关的设立,使得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如何正确对待群众,如何正确对待和运用人民所赋予的权力,对每个干部来说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党和国家的干部是受人民委托,为人民办事的,本质上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党必须以高度的自觉性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密切干群关系,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形式和重要内容。
(三)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和着力强调的,是今天建设服务型政党、服务型政府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但改革开放在带来巨大发展成果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导致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社会群体利益更加多元,利益冲突明显增加。因此,党必须正确面对现实,科学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切实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防微杜渐,不要温水煮青蛙
无论是权力的行使、职责的履行,还是执政、行政、立法、执法、司法以及其他工作,都必须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只有工作做到位、做彻底、做明白,并且让群众积极参与进来,行使自身的合法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只有人民看得见、听得清、说得明,只有公正、公开、公平,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认可,才能说明党和政府的工作是有效的、正确的。依法治国、依法监督,树立“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的工作标准,这需要党政干部时刻牢记在心中,落实在工作、生活和学习当中。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和探讨,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其他治国理政活动不仅是对党一贯坚持的群众路线的继承,更是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实践要求、理论要求为其拓展了新内容,充实了新思想,提出了新的实施方法,真实体现出党以人民群众为根本、为依托、为中心、为基础的“群众路线精神”。
三习近平发展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就群众路线的理论学习意义、实践指导方式、具体工作方法等做了许多新的阐述和工作部署,具体表现在许多方面,以下仅举几例。
(一)以身作则,树立廉洁风尚
执政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就要求党员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制定了“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要求全党认真查找和整顿“四风”,这使全社会兴起了一阵阵“廉政之风”、“务实之风”、“勤俭之风”。第一,廉洁自律,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廉政准则,树立正确对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的正确态度,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乐于接受人民监督。“坚决反对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坚决不搞特权,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4]第二,真抓实干,实事求是。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走过场,坚决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坚持真理,坚持原则,言必信、行必果,真正做到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第三,防微杜渐,牢记宗旨。节俭办公,节俭开会,禁止铺张浪费,禁止豪华奢靡之风肆意蔓延,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严守党的纪律。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领导干部到基层工作人员形成自上而下榜样作用,树立“己不正,焉能正人”的学习之风和表率之风。
(二)实地走访,贴近群众生活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事业的建设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党执政为民的核心所在。因此,党必须时刻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紧密团结、紧密沟通,创新建立开展群众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第一,走基层、下基层,吃住在基层。领导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要真正领悟参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第二,多调研、调好研,不弄虚作假。“下去调研,要去一些困难多的地方、问题多的地方……看了困难多、问题多的地方,才能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也有利于我们正确决策。”[5]第三,建立实践联系点,做好长远工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是一时兴起,是决心要长期开展和推行下去的,是党和国家群众工作的重心所在。因此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的建立为今后调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覆盖全国各地方、各基层的网络化模式,同时可以为国家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健全提供第一手可靠的数据资料。
(三)依法治国,铲除腐败根基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依法治党的根本原则,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打虎,而且要打猛虎”,这是新领导人对惩治官员贪污腐败的决心和毅力的精神体现,随着一个个贪污腐败的“一把手”、“掌权人”被查处、被双开而“纷纷落马”,党的这种决心和毅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依赖。首先,“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只要自身做到清正廉洁,不以权谋私、不搞特权、不权钱交易,能够永葆纯洁党性不变,那么一切诱惑都是过眼云烟。其次,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定反腐决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赢得民心。最后,坚持法治理念,依法执政、违法必究,对一切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都必须严惩不贷,决不能手软,坚持杜绝“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要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四)关注民生,实现小康之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谋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之梦,是富强之梦,是发展之梦,是具有丰富内容和深刻涵义的伟大国梦,更是“民族梦”、“小康梦”、“人民梦”的集中体现。因此,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紧紧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上下一心、精诚团结、众志成城、开拓进取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第一,美好生活,注重公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施政方向。这就要求党和政府多倾听人民群众呼声,回应人民群众期待,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平等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第二,担一己之责,树强国之心。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党政干部在其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是人民群众的领头人,因此,要切实承担起自身的义务和责任,有效行使权力,自觉为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第三,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因此必须高扬理想信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
以上分别涉及到党的工作作风、工作方式、工作行为、工作目标等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是对党的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思想建设的丰富和发展,是党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生动体现,是党深入贯彻群众路线生动表现,也是对群众路线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路线的创新和发展是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创新群众路线的伟大尝试。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路线的创新和发展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使党执政兴国步入了全面提质增效的“新常态”。它启示我们,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执政的坚实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信仰,永不脱离群众,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的现实需求出发想问题、办事情、谋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事业就能无往而不胜。
参考文献:
[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06-19.
[2]邓小平文选(卷3)[M].1994.
[3]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4]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5.
[5]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中国日报,2012-12-08.
(作者本人校对)
On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ss Line by XI Jinping
LIU Xiliang, XUE Qilin
(Changsha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22, China)
Abstract:Since its establishment, the mass line has always been adhered to and enriched and developed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s its basic work line, organization line and leading method.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s required by the times, practice and theory developmen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expands its content, enriches its ideas, and puts forward new implementation approaches, and makes it implemented and develop in all aspects of running state and managing government by the Party, which truly reflects the “spirit of the mass line” that the Party takes people as the basis, the center, and the foundation.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ss line by XI Jinp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arty to govern and rejuvenate the country.
Key Words:XI Jinping; the mass lin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作者简介:刘希良(1976— ),男,湖南益阳人,长沙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薛其林(1967— ),男,湖南益阳人,长沙大学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学术体系构建过程中唯物史观的影响与作用研究”,项目编号:13BKS040;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提升的化育机制研究”,项目编号:XJK014BGD085。
收稿日期:2014-09-22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5)04-00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