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包绕左肾及大血管巨大肾错构瘤1例报道
2015-02-10黎月恒
潘 博,黎月恒
(1.湖南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 肿瘤科,湖南 长沙 410006;2.湖南省肿瘤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6)
中西医结合治疗包绕左肾及大血管巨大肾错构瘤1例报道
潘 博1,黎月恒2
(1.湖南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 肿瘤科,湖南 长沙 410006;2.湖南省肿瘤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6)
肾错构瘤;包绕左肾;大血管巨大;病案报道
1 病案
患者左某,男,39岁,衡阳市人,1991年开始出现左上腹疼痛,当地医院按“胃炎”治疗无明显疗效,间断发作,因可耐受未系统检查及治疗。2001年1月6日开始出现左上腹疼痛加重伴血尿2天,于2001年1月9日我院就诊收入腹部外科,左上腹可扪及约20cm×15cm肿块,质韧,压痛,推之不移,B超示:左中上腹巨大肿块(15.6cm×14.3cm),考虑来自左肾肿瘤;腹腔内余部位未见明显异常;CT示:左肾影扩大,见一包绕肾外轮廓,密度混杂,不均匀肿块,大小约16.6cm×14.7cm,增强扫描见肿块明显增强,肿块考虑:左肾畸胎瘤(不除外恶变),左肾癌。静脉肾盂造影显示结合CT巨大肿块包绕左肾及大血管,我院腹部外科讨论考虑肿块巨大且包绕血管,无法与血管分离,手术切除难度大,拟行剖腹探查,患者拒绝,于2001年1月16日求治吾师中药保守治疗。初诊见患者:面色无华,消瘦,诉左上腹疼痛,腰腹胀,肉眼血尿,夹有暗红色血块,纳少,乏力膝软,口淡,大便正常。体查:左上腹可扪及约20cm×15cm肿块,质韧,压痛,推之不移,舌淡紫,苔白稍厚腻,脉沉细濡。
中医辨证:阳虚血亏,寒凝痰滞,瘀阻脉络。
治则:温阳养血,散寒通滞,化痰散结。
方药:四物消瘰汤和阳和汤加减。方药组成:白参10g、生黄芪15g、当归10g、川芎10g、生地10g、赤芍10g、白芍10g、熟地15g、鹿角胶10g、牛膝10g、白芥子6g、炙麻黄3g、肉桂1g(冲服)、炮姜5g、三七粉(冲服)3g、蒲黄炭10g、大黄炭10g、薏苡仁15g、玄参10g、牡蛎15g、山慈菇10g、海藻10g、昆布10g、夏枯草15g。水煎,每日1剂。
二诊:2001年1月23日,服上方30剂后,左上腹疼痛、腰腹胀、乏力膝软明显减轻,无肉眼血尿,续服月余左上腹肿块压痛不明显,但食欲欠佳,稍感口咽干燥,舌淡紫,前方去肉桂、炮姜、蒲黄炭、大黄炭,加制附片5g、莪术6g、土鳖虫5g、麦冬15g。
三诊:2001年4月20日,服上方诸症平稳,无不适,守方治疗。
四诊:2001年7月8日,治疗半年患者已无腹痛,稍感腰腹胀,乏力膝软,食欲基本恢复。尿常规未见镜下血尿。舌淡紫,黄苔转薄,脉弦细。CT复查:左肾影扩大,见一包绕肾外轮廓,密度混杂,不均匀肿块,大小约16.6cm×14.7cm,大小基本同前,改脾肾方与桃红四物汤加减。处方:白参10g、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0g、陈皮10g、桃仁10g、红花6g、当归10g、川芎10g、生地10g、白芍10g、枸杞子10g、女贞子10g、菟丝子10g、固脂10g、牛膝10g、海藻10g、昆布10g、夏枯草15g、牡蛎15g、重楼15g。水煎,每日1剂。
五诊:2001年11月2日,已无腹痛,仍稍感腰腹胀,稍乏力。舌淡红,黄苔转薄,脉弦细。续上方继续治疗。
六诊:2002年3月1日,服中药1年,症状基本消失,身体恢复,复查CT:左肾影扩大,见一包绕肾外轮廓,密度混杂不均匀肿块,大小约16.3cm×14.5cm,肿块略有缩小,与原包绕血管有所分离。吾师建议去湘雅医院泌尿外科手术。
七诊:2002年4月20日,患者已于2002年3月18日在湘雅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瘤与血管分离。沁尿外科教授告知患者:中医专家以中药治疗1年,使肿瘤与血管分离,肿瘤成功切下。术后病理证实:肾错构瘤。
2 讨论
肾错构瘤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丰富血管、平滑肌和成熟脂肪组织构成。虽属肾脏良性肿瘤,但也有部分具有潜在侵袭性行为,甚至有恶变的可能。手术是肾错构瘤治疗的常用手段,因此,治疗方面应积极争取手术。肾错构瘤的预后直接与肿瘤大小、生长速度、与肾实质关系等有关,尤其在瘤体快速生长、瘤体体积较大时,一方面肿瘤内血管组织极其丰富,且血管管壁厚薄不一、缺乏弹性,血管行径迂曲形成动脉瘤样改变。另一方面瘤体压迫导致正常肾组织萎缩甚至局灶性缺血坏死,均使瘤体及瘤体与肾脏的界面极易破裂、断裂、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本患者瘤体巨大且包绕肾及大血管,即使手术亦无法彻底清除,且破裂出血风险极高,预后相对差,患者在被告知手术无法分离血管难以切除情况,拒绝剖腹探查,遂求治吾师,要求中药保守治疗。吾师认为:本病属中医“癥积”“尿血”“腰痛”“腹痛”等范畴,主要病因病机为先天禀赋缺陷,肾阳亏虚,不能温煦脾阳,导致脾肾两虚。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不能推动血运,导致血虚失养,寒凝痰滞,瘀阻血脉,痰瘀凝结于肾,形成肿块。本病病程长,病位深入肾脏,从经络论,归属络病。虚、滞、瘀是络病的基本病机特点,结合患者症状、舌脉,辨证为阳虚血亏、寒凝痰滞、瘀阻脉络,吾师采用四物消瘰汤及阳和汤加减,方中取当归、川芎、熟地、生地、芍药四物养血外,加白参、黄芪气血双补,赤白芍同用、养中有化。熟地与鹿角胶相伍,养血助阳,滋补阴血,填精益髓,以治其本,又可遏制温阳药鹿角胶、肉桂、炮姜过于温燥之性。炮姜温中、破阴通阳,肉桂入营、温通血脉、散寒通滞。麻黄开发腠理、通阳散寒,白芥子袪皮里膜外之痰。三七、大黄、蒲黄、玄参、山慈菇、生牡蛎、海藻、昆布、夏枯草、重楼活血止血,化痰散结,化瘀软坚。薏苡仁健脾化湿,生化后天之源,引经入脾至腹中焦,牛膝补肾强筋,散寒逐瘀,引血下行至腰背达下焦,使脾肾兼顾,诸药合用共奏养血温阳,散寒通滞,化痰散结之功。患者服上方后,左上腹疼痛,肿块压痛、腰腹胀,乏力膝软明显减轻,血尿消失,面色稍好转,食欲转佳,但稍感口咽干燥,考虑方药温燥稍过,阴津受损,故去炮姜、肉桂,加麦冬养阴,因舌质淡紫,原方中加蒲黄炭增强化瘀之功。上方加减治疗半年,患者腹痛消失,稍感腰腹胀,乏力膝软,食欲基本恢复,面色红润,大小便无异常。舌质淡紫,黄苔转薄,稍白腻,脉弦细。复查尿常规未见镜下血尿。吾师将治疗方案改为补肾为主,辅以补血活血,化瘀散结,以脾肾方与桃红四物汤合方加减。方中枸杞子、女贞子滋补肾阴,菟丝子、仙灵脾滋补肾阳,壮命门真火。西洋参、黄芪大补元气,鼓动肾中之元阴元阳,推动营血,营运全身,周而复始。全身血液流动加快,微循环改善,逐渐改善患者血液中高凝状态,观察患者淡紫舌已转为淡红。方中以四物养血活血,行气散瘀,加桃仁、红花破瘀行滞,去瘀生新,阻断肿瘤血供,使肿瘤坏死、萎缩,使肿瘤周围包绕之血管坏死、变性、变脆、断裂,最终达到与肿瘤组织分离。前后治疗1年,症状消失,身体恢复,复查CT显示肿块较前缩小,与原包绕血管有所分离,从身体、肿块两方面为手术创造了条件。此时吾师建议患者赴湘雅医院泌尿外科手术,泌尿外科手术教授告知患者:中医专家以中药治疗1年,使肿瘤与血管分离,致使肿瘤成功切下。术后病理证实:肾错构瘤。
该病治疗中还应注重阴阳平衡,活血而不动血,一派温补药,患者往往虚不能受,久服耗伤阴液,除以熟地、白芍反佐之外,尤其注意鹿角胶、炮姜、肉桂、制附片之剂量随病情变化而递减。如长期服用应适当加麦冬、沙参、石斛等滋养胃阴之品,吾师在后阶段治疗中更改方案以补肾为主,已解上虑之忧。方中大黄、蒲黄均使用炭剂,凉血止血作用缓和,三七活血行瘀具有止血功效,散中有收,防止巨大肿块破裂出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桃仁、红花、大黄、当归、川芎、赤芍、蒲黄等活血化瘀,有抗肿瘤活性,能使T细胞转化,促进小鼠吞噬细胞功能,对机体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并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升高外周血液血红蛋白量及白细胞数量。吾师选择亦为患者今后手术打好基础。
该患者系包绕左肾及大血管的巨大肾错构瘤,临床罕见,通过吾师中药治疗,使肿瘤与血管分离,给患者创造了根治性手术机会,使肿瘤成功切下,是本患者疾病获得转危为安之关键,也是中医治疗与西医手术相结合之有效病例。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5-07-08
潘博(1971-),男,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治疗肿瘤。
R256.5;R737.11
A
1673-2197(2015)23-0073-02
10.11954/ytctyy.2015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