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学》教学改革实践
2015-04-26熊清平
熊清平
(淮阴工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工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学》教学改革实践
熊清平
(淮阴工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目的:探讨工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方法:根据工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定位和《中药学》课程体系的构成,对《中药学》的教学重点、教学素材、教学手段及课堂组织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优化设计,通过实际教学实施,验证教学改革的效果。结果:通过课程改革,明晰了教学思路,学生不及格率明显下降,学生对老师教学满意度显著提高,学生的《中药学》知识储备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结论:建立的《中药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法符合工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实际,值得广泛推广。
中药学;工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近年来,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以及中成药等中药制药深加工企业迅猛发展。目前其已同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形成了制药行业的鼎足之势。为了适应制药行业的格局分配,开设中药制药方向成为了制药工程专业设置的必然趋势。《中药学》是中医药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之一,亦是制药工程专业开设的基本课程。然而,相对于中医药院校,工科院校的中医药知识氛围相对淡薄,缺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及《方剂学》等中医药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知识断层明显,这就要求工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思路必须重新定位[1],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中药学》教学新方法。因此,笔者根据本校制药工程专业特点以及学生培养目标,对《中药学》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经过本校教学实践验证,取得了一定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校为省属理工类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现已形成以工为主,工、经、管、文、理、农、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制药工程专业是该校于2003年建立起来的一个本科专业。目前已培养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900余人。为了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制药工程专业学生采用自主选择的方式,分“生物制药,中药制药及化学制药”三个方向模块分别培养。《中药学》为本校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制药方向第五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课学时为32个学时。2008年前,《中药学》按照中医药院校的方式进行教学,重点讲授功效主治及配伍应用。2008年后,在新一轮人才方案制订过程中,笔者对《中药学》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本次研究资料来源于本校《中药学》教学改革实施前(2005-2008 年度)和实施后(2009-2014年度)的学生考试成绩、网上评学资料及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情况表。
1.2 《中药学》教学改革方法
1.2.1 教学重点工程化 中药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除总论知识点外,各论药物类型为21个大类,目前教科书收载中药品种达600余种。对于工科院校学生而言,由于缺乏系统的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且其授课学时较少,故《中药学》授课应避免“深、广、多”,弱化用系统中医药理论来推绎药物的功能主治及组方机理探讨。由于进入制药企业从事药品加工与生产是工科院校制药专业就业的主要方向,因此,《中药学》教学应紧密联系生产,其教授品种应主要选择目前中成药加工的高频品种。授课应突出制药工程专业学科特点,以药材加工及制剂成型的药效稳定为重点,对一味药的讲授,应以“采收加工-用法用量-贮藏方式-功能主治”四者关系为主轴,强调工程化工艺方法和用法用量可能对功能主治及药物毒性反应的影响。如,讲授“解表药”和“补益药”的时候,要仔细讲解工业化制剂加工过程中煎煮时间及火候对药物功能主治的影响。
1.2.2 授课素材趣味化 工学院校学生没有《方剂学》作为基础,功能主治只是机械记忆。然而,中药种类多,需要掌握的药物量大,难背易忘易混淆,学生“不爱学”和“难学”成为工科院校《中药学》教学的难点,教学效果不甚理想[2]。 收集中药相关的“口诀、歌谣、诗文及故事传说”等,利用趣味化素材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记得牢、记得清。例如:采用口诀“羚角钩丁熄肝风,镇肝赭石与决明。龙胆芦荟泻肝火,滋养肝血首乌贞。柴胡郁金疏肝郁,柔肝止痛归芍灵。香附青皮理肝气,丹皮姜黄血瘀通”来系统归纳中药肝经用药。利用“穿山甲,王不留,大闺女喝了顺怀流”的歌谣来讲解二药的通经下乳之功。运用“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郎读。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这首诗文来总结分析相思子、意苡仁、白芷、苦参、槟榔、当归、远志、菊花、茴香的性能功效。
1.2.3 教学手段多样化 《中药学》属于识记性学科,若单一采用课堂灌注式教学方法,不仅容易造成学生的注意力下降,甚至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工科院校可应用自身交叉学科优势,利用学生较强的理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教学手段方面,不仅可以让学生将中药制备成工艺品和生活用品,也可让学生自己设计药膳或功能保健食品,还可让学生自主设计研发一个中药记忆纠错软件。引入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收集中药和研究中药的兴趣的同时,增强学习中药的主观能动性。
1.2.4 课堂组织多元化 对于工科院校制药工程学生而言,由于缺乏夯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对中医药专业术语理解和接受比较困难,这就要求其课堂组织必须多元化。中药知识竞赛,反转课堂,多种媒体工具的应用,专题讨论,案例教学等多元化的课堂组织方式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这些方式,学生为了完成规定任务,需在课后查阅大量的文献,并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使学生能更容易记忆和理解药物的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
1.3 实施效果评价
利用相同试卷对学生进行考核,分别统计教学改革实施前后《中药学》课程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利用本校学生网上教学系统评估表,根据相关项目的分数评价学生对老师上课的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教学改革实施前后用人单位对学生《中药学》课程相关技能掌握及应用情况,评价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学生的满意度。满意度调查表被统一制订,满分 100 分, 90~100分为满意,80~90 分为较满意, 80 分以下者为不满意;对无法辨识、破损、资料填写不全导致无法统计结果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 满意度=(满意+较满意)人数/总调查人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教学改革实施前后学生学习考试成绩比较
实施教学改革后,各分数段的学生分布符合正态分布。80分以下学生分布比例明显减少,不及格率明显下降,90分以上优秀学生的分布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教学改革后的教学方法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详见表1。
表1 教学改革前后学生学习成绩情况分布率比较 (±s,%)
注:与教学改革实施前比较,*P<0.05。
2.2 教学改革实施前后学生对老师教学满意度比较
实施教学改革后,由于改变了教学思路及授课方法,学生对老师教学满意度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教学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接纳程度较高。详见表2。
表2 教学改革前后学生对老师教学满意度比较
2.3 教学改革实施前后用人单位对学生《中药学》知识掌握的满意度比较
实施教学改革后,用人单位对学生《中药学》知识掌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3)。表明教学改革后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更牢固掌握《中药学》相关知识,且能灵活运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
表3 教学改革前后用人单位对学生《中药学》
3 讨论
医药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竞争的焦点。制药工程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指导设立的本科专业,是一门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为一门工程技术科学[3]。该专业旨在培养从事药品制造,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的开发、放大和设计人才为目标。近年来,制药行业作为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朝阳产业发展迅猛,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因此,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相当惊人[4]。然而,不同院校的软硬件和知识结构背景差异明显,教学水平参差不齐[5]。特别是工科院校,缺乏医药院校夯实的医药学基础理论,其教学需要探索适合自身学科背景的新思路。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该课程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各类从业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6]。然而,对于缺乏系统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和知识断层严重的工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而言,教与学的方法探索是个全新的课题。本研究从工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学科定位出发,结合本校实际,对《中药学》教学从教学重点、教学素材、教学手段及课堂组织等方面进行了优化,经实际教学实施,效果明显。学生成绩,学生对老师上课满意度及用人单位对学生《中药学》知识掌握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这些教学新方法值得工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进一步推广。
[1] 姜楠,张文顺.《中药学》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7):249-250.
[2] 覃太敏,田朝晖,覃正碧. 趣味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4,25(48):4606-1608.
[3] 刘小平,徐海星,李湘南,等.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9):93-94.
[4] 燕方龙,赵琳静,任新锋,等. 地方工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9,109(5):29-32
[5] 金坚,许正宏,邱丽颖.改革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J].中国医药导报,2009,12(6):102-104.
[6] 黄兆胜.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5-07-08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2011JSJG130)
熊清平(1982-), 男,江苏省淮阴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及其教学。
R-05
A
1673-2197(2015)23-0144-02
10.11954/ytctyy.201523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