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现状研究
2014-09-15李琼清刘学兰
李琼清 刘学兰
摘 要:本研究主要从中职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角度,了解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结果显示:在5个需求维度中,需求强度排列的前3位是“服务内容”“服务态度”“服务方式”;在总体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上,中职男生要高于中职女生,一年级的中职生要高于二年级的中职生,理科中职生要高于文科中职生,来自城镇的中职生要高于来自农村的中职生。同时,本文对当前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现状以及人口社会学上的差异进行了讨论分析。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需求差异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8-0044-05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全世界政府和民众关注的问题,心理健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社会质量和幸福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青年学生具有思想最活跃、感受最灵敏、对自己的期望很高却对挫折的承受力不强等特点,使得他们的心理健康正经受着极大的威胁和考验。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青少年相对独立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年龄和高中生虽然相似,但其心理发展状况却不尽相同。有数据表明,73.7%的中职生存在各种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30.1%的中职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焦虑、学习和个性心理等几个方面(朱佳,2010)。程宏(2011)对456名中职生的SCL-90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职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强迫症状3个因子所占比例最高,说明中职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强迫症状3个方面情况较为严重。过往的研究表明,中职学校的学生与其同龄人相比,更容易会由于学业问题和就业问题的困扰而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针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对策和方法,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源自美国,在美、欧等发达国家率先得到发展。欧美等发达国家积累了相对成熟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经验。我国港台地区也发展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而我国内地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研究者们主要从社区人员、大学生、中小学生的角度去研究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虽然许多研究也提及到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不容乐观的,但研究者也只是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是什么以及相应的对策的视角来进行探讨,而真正站在需求者中职生的角度来进行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研究不多。因此,本文作者决定探讨中职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以期能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章可循的依据。
二、调查研究
(一)调查样本描述
本次调查的样本分别来自三个不同的广东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财经职业技术学校和广东省理工职业技术学校,随机抽样对一年级和二年级的理科班学生和文科班学生进行了本次研究的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510份调查问卷,收回495份,问卷的回收率为97.1%,剔除数据缺失值超过5%,或有明显反应偏向的无效问卷,最后得到的有效调查问卷为482份。
(二)调查工具
本研究调查工具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
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是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发展性需求,是青少年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普遍需要。本研究中职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采用的是罗鸣春的博士论文《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里作者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该问卷所有题项均按照“不希望(或毫无必要),很少希望(或可能有必要),希望(或有必要),非常希望(或非常有必要)”的强度排列。不希望(或毫无必要)=1,很少希望(或可能有必要)=2,希望(或有必要)=3,非常希望(或非常有必要)=4。本研究经过对维度的重新整合,形成了“服务态度”维度、“服务机构”维度、“服务内容”维度、“服务人员”维度、和“服务途径”维度。
(三)调查方法
本研究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的问卷调查法。
(四)数据分析方法
问卷调查所得结果用SPSS16.0的频率分析(frequencies)、描述分析(Descriptives)、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等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五)调查结果与讨论
本次问卷调查以中职生在5个维度的47个题项的得分为初始数据,计算中职生在各维度的均值和标准差,以各均值的大小情况来反映被试中职生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各个维度的需求情况。标准差则反映了被试中职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离散程度。
在统计被试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总体情况外,也统计了中职生在服务态度、服务机构、服务人员、服务内容和服务途径等5个维度所属题项上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频次,同时将“必要”和“非常有必要”或“希望”和“非常希望”加在一起,算出它们共同的频次百分比,以此来反映中职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在具体的维度项目上的需求强度分布。
为了更进一步分析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状况,从人口社会学变量的角度检验各维度在性别、年级、专业及学生来源地的差异情况,从而更好地反映中职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现状及其特点。
1.中职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结果的总体情况
调查结果的汇总数据表明,中职生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5个维度需求的总均分为2.57,介于“有点希望”(2分)和“希望”(3)的心理健康服务的区间内,说明中职生总体偏向希望得到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态度维度各项目的得分均值是2.67,服务机构维度各项目的均值是2.47,服务人员维度各项目的均值是2.42,服务内容维度各项目的均值是2.78,服务方式维度各项目的均值是2.50。需求强度的排列,从高到低分别为:服务内容-服务态度-服务方式-服务机构-服务人员。
在5个需求维度中,需求强度排列的前3位是“服务内容(2.71)、服务态度(2.67)、服务方式(2.50)”,说明中职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项目较为关注;有67.1%的中职生认为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有64.4%的中职生希望和非常希望通过健康教育获得心理健康服务。这些反映了中职生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2.服务态度
通过对服务态度维度的需求频次的统计表明,74.3%的中职生认为有必要了解心理健康知识;61.3%的中职生认为自己有必要接受心理健康服务;59.2%的中职生认为同学朋友有必要接受心理健康服务;47.5%的中职生认为家人和亲戚有必要接受心理健康服务;57.5%的中职生觉得有固定的机构为自己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是有必要的; 48.7%的中职生觉得与心理医生讨论自己或家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有必要的。
在服务态度维度中,排在前四位的因子的百分比都超过了百分之五十,说明中职生总体而言还是关心自己及同龄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也希望得到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为自己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而在“与心理医生讨论自己或家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中的百分比不高,表明了虽然中职生有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但在行动上却缺乏主动去寻求解决心理问题的意识。
3.服务机构
中职生对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需求的频次统计表明,中职生对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需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机构(70.2%)-社区心理中心(56.9%)-医院(54.6%)-单位心理中心(53.1%)-精神卫生机构(50.8%)-私立心理健康服务机构(47.5%)-防疫保健部门(46.6%)-民间机构(30.1%)。
中职生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前5个机构的百分比都超过百分之五十,而这5个机构中,排在前两位的是“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社区心理中心”,说明了了中职生寻求解决心理问题的机构会首选和自己平时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环境。
4.服务人员
中职生对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频次统计的结果表明:74.9%的中职生希望把学校健康专家作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人员;61.0%的中职生把父母家人作为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人员;66.0%的中职生希望把学校老师作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人员;59.3%中职生希望把精神卫生专家作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人员;58.9%的中职生把同学朋友作为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人员;55.0%的中职生希望把医生作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人员。其他的依次为:—私人健康专家(47.9%)—自己解决,谁也不找(29.7%)—民间人士(27.6%)-任其自然,什么也不做(19.5%)。
在服务人员维度中,排在前六位的中职生所希望寻求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是学校健康专家、父母家人、学校老师、精神卫生专家、同学朋友和医生。这些人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中职生在家里或学校经常可以接触到的人员:学校健康专家、学校老师、同学朋友和家人;另一种是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人士:学校健康专家、精神卫生专家和医生。而最多人作为首选的又是具有专业背景的同时又可以较易接触到的学校健康专家,这凸显了中职生在寻求心理服务人员时对专业人士的渴求,从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维度的排序可看出,中职生既需要专业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同时也需要非专业化的一般社会服务;既需要专业人员服务,同时也需要来自父母家人、学校老师等的人际社会支持和服务。所以学校其他的非心理专业的老师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从结果中可看出排在最后的两位是:“自己解决,谁也不找”和“任其自然,什么也不做”。这个结果也可印证其实中职生有心理健康需求时,由于心理健康服务认知态度薄弱,虽然在潜意识里是希望能得到心理健康方面的帮助和解决,但在行动上却听之任之。对于这样的中职生,除了在平时的教育中增强心理健康服务认知态度的认识,也需要老师多与学生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5.服务内容
频次统计的结果显示,中职生对心理健康服务内容的需求总体偏高:47.3%的中职生关心精神疾病的需求;46.5%的中职生关心物质依赖的心理需求;52.5%的中职生有危机干预的心理需求;72.2%的中职生关心学习问题;73.1%的中职生关心工作问题;75.5%的中职生关心青春期心理;77.2%的中职生关心生涯规划;80.5%的中职生有关于人际关系的心理需求;71.8%的中职生有情感问题的心理需求;70.5%的中职生有校园生活与适应的心理需求;71.2%的中职生有压力应对的心理需求;70.5%的中职生关心身体发育与适应;72.6%的中职生关心自己的身心管理。中职生希望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内容和项目依次为:人际关系—生涯规划—青春期心理—工作问题—自己的身心管理—学习问题—情感问题—压力应对—校园生活与适应—身体发育与适应—危机干预—物质依赖—精神疾病。排在前十位的“希望+非常希望”的需求频次均在百分之七十以上,这样的结果说明:人际关系、生涯规划、青春期心理、工作问题、自己的身心管理、学习问题、情感问题、压力应对、校园生活与适应和身体发育与适应是当今中职生最为关注的心理健康服务热点,特别是人际关系、生涯规划、青春期心理和工作问题是中职生关心热点当中的热点。人际关系是当代青少年学生共同关注的热点,不管是以升学为目的中学生还是以就业为目标的中职生。然而,学业问题位列中学生所关注热点的前三位之一,生涯规划是中职生所关注的仅次于人际关系的热点,学习问题所受到的关注靠后,这凸显了以升学为目标的中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问题,而中职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涯规划。
6.服务途径
中职生对心理健康服务方式的需求频次统计表明,中职生希望获得的心理健康服务方式途径依次为:健康教育(69.9%)—与家人交流讨论(64.5%)—向老师咨询(59.9%)—同学朋友咨询(58.1%)—科普宣传(56.8%)—与医生面谈(54.8%)—与精神专家面谈(50.2%)—网络服务(43.5%)—书信咨询(39.2%)—电话咨询(37.4%)。从中可以看出,中职生最希望获得的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是健康教育,所以在学校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从而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是非常有必要且重要的。其它的途径,如:家人、老师、同学朋友、医生以及精神专家的需求百分比都超过了百分之五十,说明中职生所希望的心理健康服务途径是较为多渠道的。而通过向老师咨询来了解心理健康问题排在了家人之后,说明了中职生对老师的信任度还有待提高。这个结果可以看出中职生有点矛盾的心理,即中职生既在内心希望学校老师能为自己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可在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方面却又羞于向老师了解咨询,所以学校老师应更多些与学生接触,让学生更乐于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心声,敞开胸怀与老师交谈,这将有助于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能及时给予补给和指导,把可能发生的问题消解在萌芽之时。
7.中职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人口社会学变量差异检验
为了能更具体地反映分析本次中职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调查情况,对这些调查结果的数据从性别、年级、专业、学生来源地等四个角度进行了人口社会学变量的差异检验。
(1) 中职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性别差异检验。通过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数据进行性别差异的检验,结果(见表1)表明:男生和女生在“服务机构”维度上,显著性(sig.)值等于.000,小于.005,说明中职男生和女生在“服务机构”维度上有显著性的差异,男生的需求强度要高于女生;同理,可知:中职男生和女生在“服务人员”、“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维度和需求总分上也有显著性的差异,男生的需求强度要高于女生。在“服务态度”维度,中职男生和女生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2)中职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年级差异检验。如表2显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各维度及需求总分在年级上的差异检验表明:服务态度维度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一年级中职生的需求强度要高于二年级中职生,而在其它4各维度及需求总分上,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差异不显著。
(4) 中职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来源地差异检验。中职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各维度及需求总分在来源地上的差异检验的结果显示,各维度及需求总分在来源地上无显著性差异。
总体而言,在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上,中职男生要高于中职女生,一年级的中职生要高于二年级的中职生,理科中职生要高于文科中职生,来自城镇的中职生要高于来自农村的中职生。当然,它们当中,有的差异显著,有的差异并不显著。
三、结论
本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在5个需求维度中,需求强度排列的前3位是“服务内容”、“服务态度”、“服务方式”;在总体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上,中职男生要高于中职女生,一年级的中职生要高于二年级的中职生,理科中职生要高于文科中职生,来自城镇的中职生要高于来自农村的中职生。
中职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现状调查是一种手段,最终是为了能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需要出发提供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对策,提高中职生的心理健康认知程度,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量,缓解、解决中职生心理问题,提升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能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做到防范于未然,为此,能从宏观上提出改善中职学校现有心理健康服务现状、提高心理健康服务质量、探索出适合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教育对策,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程科,王洪.当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1).
[2]陈顺利.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6.
[3]付艳芬.中国心理健康服务理论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
[4]黄希庭,郑涌,毕重增,陈幼贞.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J].心理科学,2007(1)
[5]黄辛隐,李智聪.国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现状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12).
[6]赖晓红.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05.
[7]廖全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内容现状调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
[8]罗鸣春.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0(3).
[9]邱成平,杜李琴.美国儿童青少年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3).
[10]邹洪升.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0.
[11]朱佳.《中职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编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12]Dena Derkzen, Laura Booth, Kelly Taylor, and Ashley McConnell, A.(2012, August 27).Mental Health Needs of Federal Female Offenders[J].Psychological Services.Advance online pubbication.Doi: 10.1037/a0029653.
[13]Jennifer Abe.A Community Ecology Approach to Cultural Competence in Mental Health Service Delivery: The Case of Asian Americans[J].Asian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12, Vol.3, No.3, 168-180.
责任编辑 陈春阳